朱國武 王宇苓
摘要:分析了當前數學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數學教育“魅力教學”的概念,對其內涵、必要性以及數學教育中推行“魅力教學”的構想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數學教育;“魅力教學”;理論構想;應試
數學教育 “魅力教學”的出發點
數學教育,不僅對個人發展有重要影響,還會對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英國最近的一份報告表明,那些中學畢業數學成績差的學生,導致納稅人每年付出24億英鎊的沉重代價。
我國目前的數學教學受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普遍禁錮于教學大綱所涉及的知識重點,缺乏創新和個性,很容易造成一個結果:即原本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而原本就厭煩學習數學的學生,則失去自信,進而產生放棄學習數學的心理。不論應試成績的高低,大部分學生在這種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失去了獲取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這對于他們后來的學習與成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而且要將數學這一學科的魅力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以提高其學習成績和數學素養。推行“魅力教學”,是達成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
數學教育“魅力教學”的內涵
概括當今學術界對于“魅力教學”的探索總結,多將“魅力”一詞的內涵局限于教師身上,即教師通過自身的教學語言、教學風格以及設置的教學主題所體現出的一種教學魅力。少數研究成果將“魅力”延伸至知識本身,但多局限于人文教育。針對數學教學的“魅力教學”方案則寥寥無幾。
筆者多年從事數學教學,近年來通過對相關理論的研究和對教學實踐的感悟,對數學教育的“魅力教學”內涵的理解逐漸清晰。筆者認為,“魅力教學”是素質教育和興趣培養的一種升華,其實質與素質教育和興趣培養的出發點相同,都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生素質和成績。“魅力教學”的內涵不僅體現在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師如何通過教學向學生最大程度地展現知識本身的魅力,這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將產生強烈催化作用,形成“質”的飛躍。而對于數學教育來說,“魅力教學”所期待的教學結果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尋找到數學這一學科所蘊含的魅力并被其感染,進而對學習產生熱情,獲得學習靈感的迸發,使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全面提升,并獲得成就感。但是,受長期以來傳統數學教學方式、數學學科本身的理性化思維模式以及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育“魅力教學”的推行難度很大。但正因為有難度,其相關研究才有珍貴價值。
數學教育“魅力教學”構想
要實現數學教育中的“魅力教學”,需要對數學教學做出一系列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明確培養目標 推行“魅力教學”,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數學教師要跳出應試教育長久以來形成的“唯分數論”的培養目標,正視數學教學大綱明確的培養目標,并將其升華為“魅力教學”的培養目標。我們將其概括為: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所必需的知識,增強學習興趣,并培養其形成有利于學生一生學習的數學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是推行數學教育“魅力教學”的重要前提。
把握教學細節 注重對數學教學的細節把握,是“魅力教學”的一種體現。例如,在習題或作業中,引入包含教師所講的數學知識點的趣味思考題。這樣的思考題較一般習題更具趣味性和難度,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也樂于接受。通過解題,學生能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增加學習興趣。又如,在講解某個以數學家命名的公式及定理時,可從這位科學家的生平、軼事、數學貢獻、代表例題中選取有助于知識點學習的部分介紹給學生,也許僅僅是數學家說過的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便可以觸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與“魅力教學”是相悖的。所以,通過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來達到“魅力教學”的效果,保證“魅力教學”的良性運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互動教學是達成“魅力教學”的有效手段。這里可以采取多種互動教學模式。在此列舉兩種:(1)當堂檢測:對上次課所講的知識點,教師進行總結提煉,擬出填空、選擇、判斷、解析等各種題型,在每節課開始時,教師將題目寫在黑板上,然后,指定學生前來解題,之后,由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提出新的問題由學生來解答。根據黑板容量,一輪可以供4名學生解答4道題,15分鐘約可進行2輪,共8道習題可考查8名學生。(2)分組測驗:將學生分成3~5人的小組,以組為單位共同解答1份試卷,試卷可以是教師自己擬定的針對某一知識點的題型匯總,也可以是包含知識點較多的綜合試卷。試卷人手一份,但每組的每個學生分別負責不同題型。全部完成后,教師對每組的試卷當場進行講評。在講評過程中,教師設置問題由學生解答。然后,根據各組完成的時間、正確率等標準對小組進行評分。分組測驗適合對學生一段時間內知識點掌握情況的總結性考察,可用1課時完成。類似的互動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精神、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學習自豪感,同時,便于教師及時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追蹤其學習狀態的變化,從而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以促使“魅力教學”隨時緊密聯系學生實際情況,避免脫離正常軌道。
提升教師教學素養 教師是“魅力教學”實現的最終落實人,作為數學教師,要將數學的魅力展示給學生,必須以提升自己的教學魅力為前提。教學魅力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教師需要時刻保持對數學的熱愛和激情,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先學生一步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并將之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再以自己體會到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數學專業知識,而且要對數學家、數學發展史以及最新的數學科研成果有所了解,以便于在教學中與“魅力教學”進行合理搭配。這些需要教師在備課時下功夫。其次,教師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養成,做有獨特風格的教師。要閱讀與數學教育相關的書籍、剪報、影視作品,從中汲取養分,取其精華,使教師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教學風格、品味、思想。一個有獨特魅力的教學風格的教師,就算是講授最枯燥的知識,也有辦法讓學生愛聽,何況根本沒有枯燥的知識,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其專業知識的魅力。再次,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從中發現每個學生的個性和閃光點,對于在數學方面表現出超常能力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鼓勵,使其才華和興趣得到盡情的施展。而對于不喜歡數學的學生,要耐心、細心地引導,保證使其不掉隊。
開設數學“魅力教學”實驗班 “魅力教學”的推行必須按部就班,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開設實驗班級是嘗試新式教學、總結教學經驗的有效途徑。開設數學“魅力教學”實驗班的同時,還可以組建數學“魅力教學”科研小組,由小組內的教師負責實驗班級的教學,小組內的研究人員對教學情況要隨時跟進,并做出及時調整和總結。
教材與教學課件的編寫和推廣 “魅力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形成一定規模后,可組織有相關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數學“魅力教學”配套教材以及制做教學課件。配套教材應結合數學教學大綱,從數學教學導向、知識側重點、編寫模式和順序、排版、插圖、習題選取等方面,體現“魅力教學”的內涵。教學課件的編寫應充分體現多媒體課件的靈活性和示范性,力求每個重要的知識點,都有相對應的“魅力教學”課件供教師使用。
數學教育的“魅力教學”與應試
考試是考察學習者知識掌握程度,并對其做出客觀評價的必要手段。
應試教育,雖然以應試為目的進行教學,但卻往往因為過于注重應試結果,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了缺乏趣味性和創造性的無奈經歷,到考試時,學生已經身心俱疲。數學教育“魅力教學”注重的是帶領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自身的魅力的學習過程,要引導學生以興趣為出發點,更靈活、更牢固地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應試心態。
在數學教育“魅力教學”中,數學教師在展現教學魅力的同時,也要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達“考試的魅力”,讓學生不懼怕考試,把考試當考驗自己、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做到:
把學生從“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 海量練習,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知識點和解題套路加以熟練和強化,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視。一方面,習題過多,質量不能保證,代表性不強、考查點不明確,題目過難或過易,會致使學生思維發散。另一方面,超過強度的數學測驗,會使學生喪失解題的興趣,抑制解題的創造性,而形成固定思路,造成學生在應試時缺乏應變能力。所以,教師應精心挑選習題,并控制習題強度,給學生休息的時間,以利于他們更好地吸收并消化解題中的經驗心得。
自擬題目,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總結測驗 首先,測驗要體現質量,質量的體現不是追求難度,而是追求角度。題目的擬定要注重挖掘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解題興趣。其次,要控制題量,題目過多會使學生厭煩,注意力分散,降低思考質量,哪怕只有一個測驗題目,只要是精心雕琢,學生也能在解題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收獲。
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試心態 良好的心態對于應試至關重要。在平日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應試心態。首先,教師要傳達給學生一種不以分數論成敗的價值觀,對分數不應過分強調,不搞成績排名。一些小的測驗,甚至可以將分數淡化,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題方法上。其次,要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把學習目標瞄向更高的追求,這需要教師通過課堂上下與學生交流來幫助學生。
數學教育“魅力教學”的推行實施,必然會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其間需要學校領導層、地方乃至中央教育管理部門對于教學改革給予政策和配套設施建設上的支持。需要包括數學教師、數學教育研究者、學校教育管理者等各個環節的共同努力。僅憑少數人的努力,數學教育的“魅力教學”只能停留在理論階段,無從形成清晰的實踐方案,便難以改進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康身.數學的魅力[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2]吳媛.構建合作學習模式體現數學教學魅力[J].新教育,2007,(10).
[3]曹一嗚.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與“數學化”[J].中國教育學刊,2006,(2).
作者簡介:
朱國武(1963—),男,浙江義烏市第四中學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數學教學。
(本欄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