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中心,采用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開放式教學是高職技能課程教學的有效方式。本文介紹了開放式教學的內涵和在高職課程中實行開放式教學的制約因素,并闡述了如何在《建筑電氣控制》課程中進行開放式教學。
關鍵詞:高職;建筑電氣控制;開放式教學;應用
教育部提出“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中心、采用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近年來,高職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探索中行進,高職的技能型課程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本人在《建筑電氣控制》課程教學中嘗試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方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現與同行進行探討。
開放式教學的內涵
目前,關于開放式教學的內涵并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作為一名高職教師,筆者的體會是:開放式教學應該是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形式、課程考核等方面的開放;開放的基本原則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主;具體開放方式應結合課程現有的教學條件、教師自身條件、專業特點及學生的學習意愿等靈活進行。
如何實行開放式教學
高職教育階段主要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目前,大部分高職生對理論教學缺乏興趣,技能課程如采用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實驗為輔的傳統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高職技能課程教學方式必須改變,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是高職教育的必然。筆者任教的《建筑電氣控制》課程為技能課程,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專業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課堂為主、以課本和教師講授為主、以電路控制原理分析為主,課程考核以理論筆試為主,課程內容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得到學生的認可,顯然不能適應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本人在《建筑電氣控制》課程教學中嘗試采用開放式教學的方式,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如下。
教學內容的開放 高職教育階段要求學生在理解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重掌握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這就需要課程教學內容應具有橫向和縱向的開放性。橫向能使課程與相關專業知識進行鏈接,縱向能使課程與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材料、新技術進行鏈接。筆者任教的《建筑電氣控制》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在工作中具備建筑電氣控制裝置的安裝、運行、維護的能力,需要學生橫向結合電工技術、電機、供配電等知識,同時需要學生縱向結合建筑給排水、建筑消防、電梯等知識。《建筑電氣控制》教材內容一般按低壓電器、基本控制電路、常用控制電路順序編排,傳統的教學按教材內容順序進行,因此,在教學初期“低壓電器、基本控制電路”內容學習時,教師只能以理論講授電器結構原理、電路控制原理為主,偶爾通過圖片、實物進行展示,學生屬于被動接受狀態。到“常用控制電路”部分的電路分析和操作時,學生往往處于理論與實際分離的狀態,最后學生只能照本宣科地進行電路分析,卻難以進行簡單電路的連接,對電路故障更是無從下手。其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種有關知識均處于不連續和學習目標不明確的狀態下,學生缺乏把電器元件等實物與控制理論相聯系的學習主線,從而感覺課程學習很困難,學習效果不佳。在教學中,筆者講課時不以教材順序為主,不以理論分析為先,而是從實際專業問題入手。例如,開課之初,筆者直接以建筑設備中最簡單的“建筑排水設備電氣控制”為學習初始階段任務和學習主線,要求學生應用之前學過的建筑排水、建筑供配電等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并連接建筑排水電氣控制裝置實現控制。從“如何實現電動機的開停”到“如何實現遠程手動控制”、“如何實現排水自動控制”、“如何實現降壓起動”,一步一步提出問題并進行完善。通過學習和動手制作,控制電路從學生自己最初的想象到最后逐步接近實際應用。教學以用為先,先會用后了解。這樣以實際應用實例為階段學習主線,學生的學習目標一開始就十分清晰,學習任務變得具體、實用、有趣,圍繞有趣而實用的學習任務,學生就樂意自覺地進行各種相關知識的學習,自覺地了解各種低壓電器的性能和用途,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的開放 要使教學內容更接近實踐,教學過程的開放十分重要。教材內容一般無法及時緊跟實踐,部分內容可能過時。教學如果過于依賴教材,與高職學生要求直接進入應用的想法就會相距甚遠,學生時常會對所教的內容懷有學后是否有用的疑問,無法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只有開放教學過程,才能促進教學內容與實踐同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建筑電氣控制》課程教學中,筆者在課程剛開始就安排學生到高層建筑的供排水、消防控制機房實地參觀學習,讓學生了解并演示設備的作用和運行條件,使學生對建筑設備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感觀認識,這樣有利于以后的學習。在隨后的教學內容中,盡可能以學生看到的實例為參照,使學生有學用一致的感受,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進行理論和操作學習的中后期,時常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對實際建筑設備(如供水、消防設備)進行實地操作,甚至可以讓部分學生進行故障排除操作,這樣有利于學生適應從學習到應用環節的過渡。
教學形式的開放 教學形式是教與學關系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進程的方式。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的開放,才能盡可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目前,高職課程教學大部分按時間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操作訓練兩個階段,且學生依然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教學依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提高并不明顯。筆者在《建筑電氣控制》課程開放式教學嘗試中,將整個教學過程規劃為四個階段(見表1)。教學的每個階段均有具體的案例和明確的目標,學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每一個階段開始時,教師通過講授和操作演示,提示學生進行本階段學習的主線、一般步驟、方法,教學均在實驗室進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邊學、邊討論、邊操作。整個過程學生按照學習目標和自身習慣,自主地進行理論學習和操作,教師主要進行學習進度規劃、學習方法引導、理論講授、解疑、歸納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階段點評和評價等工作。教學形式有講授、自學、操作、解疑、總結、點評等多種方式,學生每個階段均須提交階段學習書面報告,歸納總結階段學習內容和問題。從效果上看,在學習要求和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教學形式的開放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個體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任務自主規劃能力、創新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

課程考核的開放 課程考核既是教學的總結,也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課程考核就必須與課程的特點和要求相一致,不同的課程要求和教學形式需要不同的考核方式。《建筑電氣控制》課程考核,筆者采用階段性考核與期未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重點放在階段性考核上。階段性考核把學生每一個階段學習中的電氣控制裝置設計與制作能力、階段總結報告的撰寫能力作為考核的重點。階段考核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考核內容分基本要求和自主提高兩部分。基本要求要兼顧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自主提高部分是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發揮能力的空間。期未考核主要側重于考核學生對電氣控制基本理論理解和掌握情況。在教學中,學、做、考相一致,學生沒有考核負擔,只要按要求進行學習和操作,就一定能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也一定能通過課程考核。
開放式教學的制約因素
在《建筑電氣控制》課程開放教學的嘗試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制約因素。(1)教師自身因素。教師除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之外,必須具有必要的專業操作能力,并熟悉本專業的生產實踐環節,否則教師就無法有效地進行教學組織工作,更談不上教學效果。(2)學生自身因素。學生對本專業必須有一定的學習興趣,愿意獨立自主地進行包括操作方面在內的學習,離開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學是無法進行的。(3)教學設備、設施因素。開放式教學是理論、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教學,離開教學設備、設施等基本的教學條件,教學將無法進行。(4)教學環境因素。教學環境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率。剛進入高職的學生一般學習主動性不強,如果大部分課程講授還停留于被動的課堂理論教學,學生就停留在被動、缺乏自主的學習習慣中,個別課程的開放式教學效果就難以真正體現。
開放式教學是高職技能課程教學變革之路,有效的開放原則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目標,必須與整個專業教學環境相容。
參考文獻:
[1]文藝.開放式教學:培養高職化工專業學生的開發技能[J].職業教育研究,2005,(12).
[2]黃文新,朱學忠,劉闖.“電機學”開放式教學的創新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12).
[3]季翔.建筑藝術教育開放式教學體系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3).
[4]武峭山.論高校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7,(3).
作者簡介:
楊肇元,男,廣西南寧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設備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