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生存型職業教育和發展型職業教育

2009-06-04 08:12:58莊西真
職教論壇 2009年4期
關鍵詞:發展教育

摘要:從職業教育價值觀、教育模式、機制、內容等方面看,職業教育有“生存型”和“發展型”之分,前者的所有方面都是為了職業教育本身的生存,生存是第一要務;后者的諸多方面都是為了人的發展,都是著眼長遠。我們要“發展型”職業教育,不要“生存型”職業教育。

關鍵詞:生存型職業教育;發展型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莊西真(1967-),男,山東莒南人,江蘇省職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教育學博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是職業技術教育、教育社會學。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9)04-0004-05

2008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折時期(關鍵時期),也就是說是一個“坎”。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也是如此。應該怎樣評價過去三十年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成果、功效,這對于未來三十年的職業教育發展非常重要。后邊的職業教育和前邊的職業教育是什么關系?是因循舊制,還是厘定新規,是延續舊途,還是另辟新徑,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回避的問題。因為是回顧過往,所以需要有一個定性的東西來概括三十年的職業教育發展,所謂“蓋棺定論”。質是之故,我提出了“生存型”職業教育和“發展型”職業教育的概念。我的基本論斷是:前三十年職業教育是一種“生存型”職業教育,后邊的職業教育可能要(或者說應該)走向“發展型”職業教育。

一、三十年職業教育的流變

在論述之前,我還是要大致界定一下我這里說的職業教育是什么,否則容易引起誤會。我認為有兩種職業教育,一種是實在的職業教育,另一種是理想的職業教育。實在的職業教育是已經存在的職業教育,我指的是客觀存在的制度化的職業學校(包括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教育,制度化的職業學校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因為作為廣義職業教育一部分的培訓以及技術教育是另外的一種職業教育形態,其在時間、內容、要求、目的等方面不同于職業學校教育,所以不在本文的論域之內。理想的職業教育是指根據某種理想標準想象出來的職業教育,現實當中很難找到,外國的職業教育對于中國來說也算一種“理想類型”。定義了本文所論述的職業教育之后,我就先從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職業教育(客觀存在)變化歷程說起。

1.政策文本關于職業教育的定位[1]。發展職業教育政策先行,政策文本的格式、內容基本上代表決策部門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價值判斷、功能期望等。文革結束后,鄧小平開始主持中央工作。1978年4月,他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教育事業必須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應擴大農業中學、各種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比例。

1979年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等教育要有計劃地舉辦各種門類的中等職業教育,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多方面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有利于解決大量中學畢業生就業問題?!?/p>

1980年10月7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于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提出要改革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促進高中階段的教育更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在這些政策影響下,各地方都按照國家的這些規定,通過對普通高中進行改造,建設職業高中,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增多,學生畢業后主要由國家統一進行分配,學生不需要考慮就業去向問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繁榮一時。

1986年,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勞動人事部聯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即第一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決議認為,職業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是:一是職業教育的規模、層次和結構不能適應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沒有形成所有經濟部門尤其是工業企業都能依靠職業教育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的格局;二是農村職業教育薄弱,很多農村地區是“清一色的普通高中”;三是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發展緩慢,潛力沒有發揮出來;四是職業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不高,相當多的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經費嚴重不足,缺少基本的教學設施和實習條件。……等等。會議確定了“七五”期間全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比如在1990年左右全國大多數地區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的招生數達到與普通高中的招生數大致相當等。

1991年,國務院作出《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稕Q定》指出,“要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稕Q定》回顧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公布以來職業教育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1986年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內容、論述方式相似。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統籌規劃,貫徹積極發展的方針,充分調動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興辦多形式、多層次職業技術教育的局面?!?/p>

1996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頒布并于9月1日實施。此法共分五章40條。第一章總則里規定:“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國家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進步需要的職業教育制度”。此法還規定了辦學主體、保障條件等內容,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9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指出:要“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內在規律相適應、不同類型教育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教育體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積極發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

2002年8月24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一些地方對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教育教學質量不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稕Q定》也提出了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目標。與之配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和人事部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動職業學校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意見》,教育部、國家經貿委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了《關于進一步發揮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作用的意見》。

2004年,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指出:“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的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統籌人力資源開發中仍存在忽視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傾向,在統籌各類教育發展中仍存在著忽視職業教育的傾向,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措施還不夠有力?!薄兑庖姟愤M而提出了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增強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等九條建議。

2005年2月,教育部頒發《關于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指出:“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不協調現象”。因此要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同年10月28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稕Q定》指出:“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薄稕Q定》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把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建設先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增加緊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強有力措施,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11月7日至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溫家寶總理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狠抓落實、推動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

三十年來,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格式文本以及里面的內容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問題還是那些問題,措施依然是那些措施,建議依然是那些建議。

2.職業學校數量、學生數量等[2]。從1980年到1997年,普通高中學校數從31300所減少到13880所, 學生數減少了119.72萬人。同期中等職業學校(含中師)的學校數從9688所增加到22229所,學生數從226萬人猛增到1355.9萬人。這幾年普通高中在校生數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比例從81%下降到38.53%,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數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比例從19%上升到61.47%。

從1998年到200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從526萬人(在校生達到1467萬人)銳減到395.22萬人,跌到了低谷,在校學生數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比例也下降到45.44%; 而同期普通高中招生數從359.55萬人猛增至555.98萬人,在校學生數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的數比例上升到54.56%。

從2002年到2004年,為了扭轉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頹勢,中央多次連續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規范職業教育發展,加大中等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 推進實訓基地和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從469.73萬人增加到566.2萬人。

2005年中等職業教育開始擴招,連續兩年每年擴招100萬人,2006年招生數量達到750萬人,在校生數達到1800萬人。

2007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共有學校31255所,比上年減少430所;招生1650.18萬人,比上年增加31.15萬人;在校學生4527.49萬人,比上年增加185.63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66%,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其中普通高中15681所,比上年減少472所;招生840.16萬人,比上年減少31.05萬人,下降3.56%;在校生2522.40萬人,比上年增加7.90萬人,增長0.31%;畢業生788.31萬人,比上年增加61.24萬人,增長8.42%。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和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共有學校14832所,比上年增加139所;招生810.02萬人,比上年增加62.2萬人;在校生1987.01萬人,比上年增加177.12萬人。

截止2007年底,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職(??疲┰盒?168所。

據相關報道,1978—2007年,全國職業學校共計向社會輸送各類畢業生1億多人,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出成千上萬受過良好職業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其他各種類型的城鄉勞動者。

3.經費投入、師資。2001年全國教育經費支出構成中,高等教育占26.26%,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占6.71%,技工學校占0.57%,普通中學占28.60%,職業中學占3.08%,小學占28.42%,特殊教育學校占0.30%,幼兒園占1.44%,其他占4.06%??梢钥闯觯覈闹械嚷殬I技術教育(包括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中學)只占全部教育經費的10.36%,遠遠低于國家財政對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也遠遠低于國家財政對普通中學的投入比例。

反映在教育經費的安排上,我國職業教育經費比重在不斷下降。據統計,“九五”期間,國家財政給職業教育的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例從11.53%下降到了8.42%,財政預算內,職業教育經費占教育總經費的比重也從52.92%下降到43.12%,國家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在下降?!笆濉逼陂g,這種情況變化也不大,這種局面直到2007才得到真正的扭轉。[3]

以2006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為例,全國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2240.96元,比上年的1959.24元增長14.38%。全國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2163.69元,比上年的1980.54元增長9.25%。全國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449.15元,比上年的363.54元增長23.55%。全國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407.28元,比上年的336.66元增長20.98%。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專任教師隊伍已經有80多萬人,高職的專任教師大概是30多萬人。以中職為例,師資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數量不足。2007年生師比是24:1,就是一個老師要帶24個學生。第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專業課教師占的比例還不夠大。根據2006年的統計,專任教師當中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占的比例是53%,文化課教師占47%。第三,在制度方面還不完善。比如教師評價制度,職業中學沒有單獨的教師職務系列,它是參照普通中學的職務系列評職稱的,分為中學高級、一級、二級、三級教師。

二、對三十年的職業教育發展的判斷:“生存型”職業教育

通過對三十年來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的梳理以及職業教育基本情況的介紹,我們認為三十年來的職業教育發展具有典型的“生存型職業教育”特征。所謂生存型職業教育就是職業教育的理念、發展策略、辦學形式和內容等方面都僅僅是為了求得生存,只是為了滿足職業教育本身的存在,具體表述如下:

1.職業教育的定位:生存型職業教育主張是一種工具主義(實用主義)職業教育發展觀。從改革開放早期提出開辦中等職業教育以滿足社會主義建設多方面需要,一直到最近的“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職業教育是平民教育”以及相關具體措施,可以看出職業教育“實用主義”發展觀愈來愈得到決策部門和學者認同,甚至到了一個極端的地步??梢杂谩岸獭⑵?、快”三字代表,“短”就是學習時間要縮短(包括在校學習時間以及在校內文化課的學習時間都要壓縮),“平”就是學習內容要簡單(文化課要求降低,專業課也僅是根據工作崗位的簡單要求來安排),“快”就是要盡快把學生送出去。實用主義職業教育發展觀強調的是職業教育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人的就業的工具性功能,職業教育的價值通過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就業率得到肯定或否定。這些工具性的功能又依照不同領域分為職業教育對經濟領域的功能(GDP的增長)、政治領域的功能(執政合法性)、社會領域的功能(社會穩定)等。

2.職業教育政策的出發點:生存型的職業教育發展觀將滿足國家規劃和社會發展要求放在首位,職業教育是通過培養出符合國家和社會所要求的規格的人員,特別是在生產一線從事簡單勞動的人員,來適應和滿足經濟社會的各種需要,促進人自身的發展僅止于更高效地(所謂留得住、用得上)為經濟社會服務。國家在這樣的基礎上制定職業教育發展戰略。

3.職業教育沒有形成比較穩定的發展模式: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1866年福州船政學堂成立為標志)開始,現代職業教育在我國已經有近一個半世紀了,期間經歷了洋務運動、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一直到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我國的職業教育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時而學歐美,時而學日本,時而學蘇聯,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更是頻頻轉換學習對象,“亂花漸欲迷人眼”,處在焦慮的尋找之中,一心想找到一種“拿來可用、用即見效”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這是典型的生存焦慮癥,哪里有現成的模式可用呢?

4.職業教育沒有形成自主發展的機制:在生存型職業教育發展觀下,國家是社會意志的體現者,政府是國家的代理人,社會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是通過政府的規劃、政策(幾乎每年都有關于職業教育的政策出臺)體現出來的,政府主導職業教育的發展,即使客觀上需要職業教育供給主體的多元化,但政府主觀上也不愿意。政府什么事都要管,職業學校是在政府領導下開展活動的,是政府的附庸,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很少有選擇權。[4]整個職業教育沒有自主發展的機制,從職業教育體系來說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以致在社會分工中通過交換合作立足;從微觀的角度,職業院校也沒有形成自主發展的機制,現在的所有行為(比如“無縫對接”、“訂單培養”、規模擴張等等)都是為了求得暫時的生存,并不是通過提供其他組織不可替代的成果求得長遠的發展。

職業教育沒有形成自主發展機制還表現在職業教育的體系沒有健全、和其他教育類型的關系沒有理順、相關制度沒有建立。

5.職業教育過程、方式和內容:生存型職業教育發展觀采用“知識本位”或“技能本位”的課程觀(不管是知識本位還是技能本位,都僅僅停留在狹窄的崗位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集體化的課堂教學為主、實習實訓教學為輔。國家對教育過程有統一、標準、程序化的要求,以課程標準為實施依據,不考慮或者較少考慮受教育者或教育消費者的差異,導致“重物輕人”、“以物役人”的現象,忽視學習者的實際學習體驗和學習過程。教育內容緊扣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強調“夠用(不多余)”的文化知識和簡單的技能操作,忽視學習者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所應該具有的知識、能力與非智力性因素的培養。對學生過弱的文化陶冶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想底蘊不夠,導致學生發展后勁不足。

6.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程度很低:職業教育的認同是個體對于職業教育的目標、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及其它因素的看法,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評價及期望一致,即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的有關職業教育的看法、認識完全贊同或認可。職業教育認同一般是在長期的觀察過程中,對該類教育的性質、內容、社會價值和個人意義等比較了解和熟悉的情況下形成的,或者是在感同身受的情況下形成的。職業教育認同有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是指社會大眾對職業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功能的理解;另一個是職業教育的內部認同,是指與職業教育直接相關的人員(教師、學生、校長等)對職業教育的認可程度,也就是職業教育給自身帶來的物質和心理的滿足程度。一個良好的職業教育認同是很重要的。對于個體來說,良好的職業教育認同會帶來高度的心理上的滿足,比如說自尊、榮耀、充實、希望等等美好的情感;對于社會來說,成員良好的職業教育認同是保持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生存型職業教育有比較低的社會認同程度。這一點從歷年政策中有所體現,從師資隊伍的素質和經費的投入數量可以看出來。

三、未來三十年的職業教育:“發展型”職業教育

與“生存型”職業教育相對的是“發展型”職業教育,“發展型”職業教育的特點如下:

1.職業教育的定位:“發展型”職業教育價值觀與“生存型”職業教育價值觀是相對的,它從根本上肯定職業教育與人的自由和福利的直接關系,認為職業教育的價值超越簡單的工具性作用。從社會的角度來說,職業教育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發展,也能夠通過傳播現代工業文明進而促進國家現代化;從個人來說,職業教育應該成為促進人的整體素質提升的教育。

2.職業教育政策的出發點:“發展型”職業教育發展觀將滿足個人的發展和學習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應該考慮學習者的需要、特點和學習條件?!鞍l展型”職業教育發展觀并不排斥職業教育對于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但是強調職業教育的社會經濟功能必須建立在尊重個性發展和選擇自由的基礎之上。

3.職業教育有比較穩定的發展模式:“發展型”職業教育有比較穩定的發展模式,這個發展模式是在充分吸收好的經驗、理念和作法,結合自己國家的情況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實踐而形成的。比如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是在德國傳統文化和制度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一種模式。

4.職業教育有自主發展的機制:經過多年的積累,職業教育形成了自我發展機制。國家通過職業教育法規、財政政策等方式給予個體選擇的自由,對各種職業教育提供機構進行引導,并保證職業教育提供者的多元化和競爭。對職業教育自身來說,不管是職業教育系統相對于其他系統和領域(普教和高教),還是職業學校相對于企業和別的機構,都是通過高質量的、不可替代的成果獲得發展機會。職業教育的體系比較健全,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和其他領域也有很好的通道,有屬于自己的評價制度。

5.職業教育過程、方式和內容:“發展型”職業教育秉持“人本主義”職業教育發展觀,重視學習者的個人學習體驗,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能夠根據個體的差異實施多樣化教育?!鞍l展型”職業教育在關注學生技能學習的同時,還關注動機、興趣、愛好、意志、性格、毅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現代工業文明等特質的培養。

6.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程度比較高:“發展型”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比較高,職業教育從業人員(包括學生)有較高的職業教育認同,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也有良好的認同。

四、實現“發展型”職業教育的策略

我也知道要想實現上述“發展型”職業教育,是非常艱巨的任務,但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難則難矣,非不可能。

1.要站在國家現代化的高度定位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伴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產生和演進的,它的作用只有放在現代化過程中認識才行。我們國家正在爭取實現現代化。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提出人的現代化的十二條標準:樂于接受新事物;準備接受社會的改革和變化;思路廣闊,頭腦開放;注重現在和未來,守時,惜時;強烈的個人效能感;有計劃的生活和工作;尊重知識;有可依賴性和信任感;重視專門技術;選擇離開傳統所尊重的職業,敢于提出挑戰;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熟悉生產過程。[5]現代化的標志中,重要的一點是人的現代化。職業教育不僅僅是教給人一些簡單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掌握現代工業文明。

要把職業教育和城市化結合起來。按照發達國家的情況,通常農業勞動力占社會總勞動力的比重低于5%,其中英國只有2%,日本比重稍高,但也不到6%,而我國仍然高達30%左右。耕地面積與我國幾乎相等的美國,其農業勞動力只有600萬人左右。根據一些國家農業勞動力與耕地的最高配比來看,我國農業也只需要1億左右的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巨大。近年的實踐已證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消化方案值得商榷,向城市轉移才是更可能、更現實的選擇。基于此,職業教育的著眼點就不應僅僅局限于簡單技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應有利于加快農民的市民化進程,培養新型市民。職業教育開發就要和城市化進程結合起來,從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技能素養等幾個方面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非農轉移的知識和能力儲備,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身份轉變和空間永久轉移創造能力素質條件。職業教育不能滿足于只培養一些城市的過客。

2.建立需求導向型的職業教育機制。我們現在的職業教育是一種供給(政府)主導的職業教育,這個“供給”的主體是政府,這種職業教育既不能滿足個體的需要,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要建立需求導向的職業教育體制,需求既包括個人的需求,也包括社會、企業需求,這些需求信息要能及時被職業教育捕捉,因此要建立一個包括生成機制、傳導機制和調整機制在內的需求導向型的職業教育體制。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職業教育是一個生產人力資本的部門。表面上看,各類職業學校通過施教來培養合格的學生,但其實質是把有利于提高生產能力的人力資本凝結在學生身上,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率。通過職業教育而提高了的生產率,體現在畢業生的報酬上面,就是職業教育或人力資本的回報;而一部分提高了的生產率僅僅表現為社會效益而未體現在個人回報上面,就是職業教育的外部性。正是由于職業教育具有外部性,使得教育不僅是個人投資的領域,也是社會和政府投資的領域。因此,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一個良好的傳導社會關于人才需求信息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在整個經濟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條件下,這個機制應該是市場機制(包括勞動力市場和教育市場)。勞動力市場上的需求信號,最終通過職業教育部門做出相應的反應,才得以轉化為對人才培養的結構調整。也就是說,社會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首先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信號反映出來,進而教育部門按照這種信號進行學科、專業和教學內容的調整,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3.強化一些具體措施。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區分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不同,職業教育(非培訓機構)不再盲目擴招,政府要采取切實措施增加職業教育經費,起碼要做到中等職業學校經費投入和中等教育階段的普通高中持平或略多;在管理體制上,成立專門管理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證書)的機構,比如成立勞動與職業教育局,統一管理一個地方的職業教育,職業資格認定和證書發放由社會中介機構(或行業協會)管理;經濟發達地區可以實行縣(市)管理職業教育體制,經濟欠發達地區采取大市(地級市)統籌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體制;鼓勵發展??疲ㄒ?、二個專業為宜)職業學校,職業學校要堅決避免“大而全”,要走“專而精”的辦學之路。要堅持職業學校的“教育性”,把技能的訓練貫穿在“育人”的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職業技術教育文件選編(1977年11月——1995年2月)(內部資料).1995年.江蘇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處.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科學研究中心.職業技術教育文件選編(1995-2005)(內部資料).2006年.

[2]潘晨光.中國人才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3]董偉.職業教育仍然“長大未成人”.中國青年報,2007-6-12.

[4]莊西真.職業學校自主性問題的再思考.職教論壇,2007(8上).

[5]阿列克斯·英克爾斯,戴維·史密斯.從傳統人到現代人——六個發展中國家中的個人變化.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2年.

本文在中國職教學會學術委員會2008年“中青年論壇”(廣州)上面做了介紹,得到與會專家的關注。他們的意見對我很有啟發,在論文修改發表之際,本人對那些同意和不同意論文觀點的專家學者一并表示感謝。文章觀點都是個人觀點,與本人所在單位沒有關系。

猜你喜歡
發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成年人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91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欧美色丁香| 国产成人91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91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亚洲69视频|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欧美日韩导航|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伊人中文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不卡|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91视频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v天堂中文在线|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精品久久777|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在线中文字幕网| 久久伊人操| 午夜综合网|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性色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小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