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艷
[摘要]發展中等職業教育,需要充分發揮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陣地作用以及教師的主力軍作用。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導航員 學校 水手 教師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10135-01
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受到嚴重影響,如何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如何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中等職業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根據不同的崗位需求,培養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具有鮮明的職業崗位針對性。因此,要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就要充分發揮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陣地作用,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力軍作用,就要充分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中等職業教育的導航員學校
中等職業學校作為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的場所,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
中等職業學校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找到相應的培養方式。普通中高等教育側重培養知識型人才,而中等職業教育則側重培養具有某一種職業從業能力的人才。所以,在這種培養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應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分析不同崗位的不同要求,從而確定這些職業崗位需要的人才應具備哪些基本能力。例如在電子專業課程設置上,需要不斷拓寬專業口徑,延伸專業內涵,改造傳統專業,擴大專業服務范圍。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和企業的用人需求,靈活設置專業方向。積極推行“訂單培養”,以企業“訂單”為依據調整專業設置。通常情況下,中等職業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分為基礎課和專業課兩部分,基礎課應以“必需、夠用”為原則,為專業課的學習打好基礎;而專業課則應根據崗位需求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以技能訓練為主,突出崗位能力的培訓。
中等職業學校還應建立自己的實訓基地,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而且能夠為自己的教師提供課題研究的場所。通過建立實訓基地,使學生處于一種模仿性的環境之中,主動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而且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更能貼近社會,更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
中等職業學校更應注重產學結合,實現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在企業確定“需求”的前提下,企業參與定培養目標、定人才規格、定教學計劃、定評估標準,實現校企合作的規范性、教育資源的共享性、培養目標的針對性、畢業生就業的定向性,實現零距離就業。學生最好的實訓場所就是處于社會經濟中的一家家企業,通過到企業中實習,學生們可以更好的了解企業運作過程中對員工的要求,并且還能夠得到在生產一線工作的技術人員的專門指導。同時,通過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可以為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很大的幫助,使教師的理論知識通過對企業的認知得到更新,動手能力通過對企業生產的參與得到提高。
二、中等職業教育的水手教師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教學要求與普通中高等學校有著很大的區別。中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特定的職業崗位能力的人才,這里的學生畢業后將直接走向社會,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掌握單一學科的知識,而應向一專多能型轉變,不斷地充實自己,以恰當的方式將自然世界和社會生活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不斷地去思考、去探究,進而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
在教學思路及方法上,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更應注重教學的實踐性,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在授課過程中,不能搞單向傳遞的獨白式教學,而以互動式教學為主,即:以教師為主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的給學生以指導,起到組織協調的作用,圍繞“技能”學習“知識”。同時授課地點也應有所變化,除了“口授+黑板”的教室教學外,更多地在專業教室、實習車間、實訓室進行操作性、技能性授課。
目前,在中等職業學校最需要的就是“雙師型”教師。由于職業學校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為主,所以作為教師,除了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外,更多的應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方面見長。同時,教師在講授專業技能時,必須以經濟發展下的企業需求為前提,時刻關注企業的發展動態,使學生掌握的技能與崗位需求相匹配。所以,作為“雙師型”教師,除了在理論知識上不斷充實自己,更應參加到生產第一線,更具體地了解企業動態及崗位需求,為實訓課的講授打好基礎。
由此可見,中等職業教育就像是在社會的海洋中航行的一艘船,必須有導航員、水手的共同努力,才能一直保持正確的方向向前航行。
參考文獻:
[1]邢業勤,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改革課堂教學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04.
作者簡介:
孫艷,女,漢族,理學學士,中教一級,主要從事電子方面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