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靈芝 王麗君



他從教六年,卻已先后培養出四位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冠軍。他在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嚴謹認真,在學生中贏得了“金牌教練”的美譽。他說,學生就是他最大的驕傲。
他就像露水,默默地培育出多位全國技能大賽冠軍,他就像棵大樹,靜靜地呵護著樹下每一個生命。認真,是他的風格;嚴謹,是他的原則;嚴格,是他的標志;忘我,始終是他的特點。他總是以最高的熱情、最好的狀態、最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一天的每一項工作。他,就是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實訓教研室主任——胡曉東。
記者在會議室見到剛剛下課趕來的胡曉東老師。雖然年紀輕輕就取得多項榮譽,但胡曉東在言談之間卻沒有半點架子,他給人的印象是謙和文雅,誠懇自然。正是高超技藝與獨特人格魅力的完美結合為他贏得了“金牌教練”的美譽。
在摸索中前進
胡曉東從小就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后來進入技校修讀自己熱愛的機械專業。在校期間,他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卻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思考著如何將專業學得更精、更深入。技校畢業后,胡曉東沒有選擇和其他同學一樣進入企業工作,他通過努力自學,考入了天津職業工程師范學院深造,成為該校唯一一個考入本科院校的學生。
2003年8月,完成學業的胡曉東來到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任教。那一年,學校數控專業剛剛成立,規模不大,師資、設備匱乏。在這樣的環境下,胡曉東開始了他要將數控專業辦好、辦強的奮斗之路。沒有教材,他就親自編寫,除了憑借自身多年來積累的學習經驗外,他還利用大量課余時間博覽群書積累資料。面對與自己年紀相差無幾的學生,他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傾囊相授。在摸索中胡曉東慢慢適應了“教師”這個新角色。
三屆大賽獲四個全國冠軍
2004年,胡曉東進校后不久,就接到帶領學生參加由國家六部委舉辦的全國首屆數控技能大賽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當時是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技能比賽,我們沒有任何參賽經驗和考試資料,完全靠自己摸索。”比賽包括理論知識、實際操作和軟件編程三方面綜合實力的較量,要想取得全國名次,難度可想而知。
“要取得好成績必須有很大的付出。”胡曉東說。在接下來將近十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和學生們一起開始了艱苦的封閉式訓練。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12點,學生都要在機器旁進行操作訓練,從不停歇。而胡曉東要做的,除了在實訓基地隨時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外,下班回家后還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試題。學生每天都要做一至兩套題目,一個訓練周期下來至少需要300套試題。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避免學生對舊題失去興趣和耐性,胡曉東每天都堅持采用全新的考題。“試題考學生的同時也在考老師,很多問題白天解決不了的晚上回去繼續想,甚至夜里做夢都能夢到,那段時間我兩鬢的頭發都變白了。”胡曉東感慨地說。
在比賽前的動員會上,胡曉東顯得信心滿滿:“比賽的成績與老師的素質和專業精神大有關系。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教學團隊,并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我相信好的過程必然有好的結果!”后來,從北京的賽場上果然傳來好消息:經過層層選拔,胡曉東輔導的邵樹鋒、應躍、潘俊巧、吳興福4位學生分別獲得首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加工中心第一名、數控車工第一名,數控銑工第二名和第十八名的優異成績!胡曉東在工作中傾注的心血和汗水獲得了回報。
近幾年,學校的數控專業仍捷報頻傳:2006年,由胡曉東輔導的學生金維法獲得第二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數控車工第一名;2008年,他輔導的學生何財林獲得第三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數控銑工第一名、全國高職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產品的數控編程、加工與裝配”項目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最讓胡曉東欣慰的是,4名全國冠軍全部留校任教,如今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成為數控專業師資中的生力軍。
在機器轟鳴的實訓基地,記者見到了兩位正在指導學生操作的全國技能冠軍。金維法是03級數控班的學生,他眼里的胡曉東是一個工作嚴謹、對學生要求很嚴格的老師。他始終認為自己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離不開胡老師的辛勤指導。“老師們組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學團隊,同時也為我們參賽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何財林是06級模具系的學生,回憶起2008年那個暑假,他至今感觸頗深:“當時的訓練很艱苦,每天去訓練基地練習到晚上12點多,坐車回來要兩個多小時,每次都是胡老師用電動車載著我,回到家已經夜里三點多了。”如今,他們已與胡曉東成了同一個教研組的同事。兩人異口同聲地表示:“他永遠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也永遠都是他的學生。”
短短幾年功夫,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數控專業從一個剛起步的弱勢專業發展成為全國優勢顯著的龍頭專業。去年,美國卡普蘭大學前來交流訪問時,一進校門就要求先去參觀數控專業基地。學校對數控專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視,加大了對教學設備和器材的資金投入。胡曉東坦言,專業實力在不斷地增強,而他這個教研室主任肩上的壓力則更大了。“有了曾經的輝煌成績,現在參賽的目標都設定在第一名,對我來說也是個挑戰。”
“學生是我前進的永恒動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榮譽并沒能讓胡曉東驕傲,真正讓他開心的是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和成就。他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培養學生身上。連續5年,他擔任數控(1)、(2)班班主任,辛勤耕耘,培育出了4位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冠軍,7人次獲全國數控技能比賽第一名,并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數控技能大賽一、二等獎。他的很多學生都已在高校任教,而且有不少學生獲得了“數控超人”、“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技術能手 ”、“省技術能手 ”、“十佳來杭創業務工青年”等榮譽稱號。“我的很多學生現在技能職稱都比我高。”胡曉東笑著說。其實,早在2003年,他就十分想參加技能大賽教師組的比拼,但一直以來都被委以輔導學生參賽的重任,權衡再三,他決定以學生參賽為重。于是,胡曉東一次次與各種證明自己技能實力的機會擦肩而過,但他從來沒有因此埋怨和后悔過。
“我的每一位學生都很優秀,都是我前進的永恒動力!”胡曉東自豪地說,“比如 ‘數控超人邵樹鋒,常人很難想象他目前的超人技能,但是我卻是見證了他一路奮斗的整個艱辛歷程,我很感謝這些學生,他們給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2009年2月,邵樹峰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互動空間》“數控超人”的比拼活動。為了保證他有最佳的臨場發揮,胡曉東和其他幾個老師一宿沒睡,幫邵樹峰準備第二天比賽要用的模型。
而這只是胡曉東幾年教學生涯中常見的小插曲。為了學生們能取得滿意的成績,胡曉東幾乎犧牲了全部休息時間。甚至于老父親病倒了,他也沒能抽空回去探望。“那時學生們正在北京參加決賽,我匆匆把父親接到紹興治療,就立刻啟程趕往北京的賽場了。”說到這里,胡曉東的神色中流露出一絲對家庭的歉疚。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正是因為對學生的愛,胡曉東才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承受了種種壓力,與學校的數控技術專業一起,從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迅速成長起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在對學生進行培訓期間,他總是加班加點,每天從早晨7點一直工作到晚上12點。累倒了就打點滴,稍微好點了,就立即拔掉點滴,趕往實訓場地;學生餓了,他自掏腰包買來電飯煲,為學生熬上熱氣騰騰的綠豆粥;碰到技術難題,他就想盡辦法為學生排憂解難,親自上機、調試,對技術問題總是追根究底。數控比賽長達6個小時,而每一次比賽胡曉東都堅持在賽場外靜靜地守候,他說這么做是為了讓學生們更加有信心。
正是在這樣一位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埋頭苦干、一心一意為學校著想的高尚情操的老師的指導下,胡曉東的學生才能在各類競賽中過關斬將,蟬聯了全國數控比賽“三連冠”。為此胡曉東也贏得了“金牌教練”的美譽,并多次獲得省、市級相關部門“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人生追求無止境”
作為一名優秀的年輕職教老師,胡曉東也一直在努力鉆研、開拓創新。
基于高職教育的獨特性,在教學中,胡曉東不停地鉆研教材,廣泛查閱相關資料,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努力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內容上,他精心備課,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把企業工作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提煉成新型實訓課題;在教學方法上,他采用“做中學”“學中做”階梯遞進現場教學的方法,實現了基于生產過程的“一體化”項目教學的新模式。通過這些教學實踐,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質,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正如校長杜時貴所說:“胡曉東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好體現了教、學、做、工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值得其他老師好好學習。”
作為數控專業骨干教師,胡曉東參與、承擔了數控專業建設、數控實訓基地建設等任務,為學校數控專業的發展傾注了很大心血。同時,胡曉東也注重開展教學改革研究,撰寫的論文多次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由他編寫的《數控加工編程與CAM》教材已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并成為學校《數控機床操作技能實訓》國家級精品課程使用教材。
此外,胡曉東還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的優勢,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軟件生產模式引入教學過程。在項目和案例的設計上,采用了系統化、模塊化、積木化和實用化的原則,分解功能模塊。在做好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他還積極承擔紹興市高層次人才培訓、技師培訓、企業員工技能提升培訓、下崗人員再就業培訓和技能服務等工作。
胡曉東也是個真誠的人,他經常深入企業和職業院校,進行相應的技術保障服務和專題講座。他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以及多年來指導學生開展數控技能大賽的成功經驗傳授給別人。大家問胡曉東:“你把自己的看家本領教給了我們,你不怕我們超越你嗎?”他卻笑著說:“大家進步了、提高了,才能更加鞭策、激勵我提高。”“有追求、有目標的人生才有樂趣”。他的目標就是要教育好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