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松菊
視唱練耳教學的學科滲透是該學科的大勢所趨。在視唱練耳課程中,通過視唱、練耳與鋼琴伴奏相互滲透的教學,來提升課程內容和層次,使視唱練耳與鋼琴伴奏兩學科在學習訓練中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以完成視唱練耳和鋼琴伴奏的學習方法由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發展,做到最大限度地優化課程的教學質量,在視唱練耳和鋼琴伴奏教學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彈唱”也逐漸被高等音樂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所接受與采納,所謂“嗟嘆之不足故琴助之。”鋼琴伴奏不但能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節奏、節拍、速度、音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完善音樂作品,提示主題思想,使學生對樂曲的風格、民族特點、音樂情感有較準確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下面筆者就鋼琴伴奏在視唱教學中的體會、展現兩個方面談談看法。
一、體會
所謂體會,即體驗領會。在這里就是從樂曲的內容、風格、情緒上著手,即對樂曲旋律、節奏、調試調性和樂曲主題的體會。只有對作品進行了分析,才能把握樂曲的整體情緒,鋼琴伴奏的表達才能確保正確。
1.體會旋律
樂曲的內容,情感都是通過旋律來表達的。旋律實際上是某種心理感受、內心感覺或思想情感,它是從生活實踐中概括出來的。旋律是完整的音樂表情實體,它由所有表現手段組織起來。也就是說,音的長短及輕重的變化造就了旋律的前進。
2.體會節奏
節奏是通過時值長短和各種組合形式而體現的。在樂曲中,常常用一個或兩個節奏型統一貫穿起來,節奏對旋律的特性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對旋律的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鋼琴伴奏中,根據自己的體會準確應用恰當的節奏音型,豐富旋律,使旋律更加生動。
3.體會速度
在鋼琴伴奏中準確的表達速度,是體現音樂思想情感的重要內容。樂曲在進行中速度一般處于相對穩定狀態,但時常又有些變化,如一些常見的力度記號及表情符號。樂曲的速度變化就意味著強度的變化,表示著情感的激動高漲或平靜緩和,也即隨著音響大小的變化和旋律線的升高或降低的變化而變化。但不論怎樣變化,音樂的速度總是以生活現實為基礎。如描寫愉悅、歡快、奔跑、跳躍、行進等情緒的作品都用較快、歡快的速度或用急劇的速度來表達;而描寫田園、抒情、徐緩、沉痛、哀悼情緒的樂曲,則用慢速來體現。速度的快慢對于樂曲的表現力有極大的作用,鋼琴伴奏能準確地傳達學生對樂曲的情感體驗。
4.體會調式
旋律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調式。調式與調性是旋律的框架,在很大程度上,時代、地域、民族都與旋律的調式有關,音樂的體裁性格和氣質也與調式有關。因此我們在體會樂曲時要對其調式的特點,所表現的表情能力及其特有的音調進行與其他表現手段結合時所產生的表現手段手法等進行分析。
從純調式的角度上看,自然大調表達明朗抒情、執著且響亮有力的音樂內容。而和聲小調表達黯淡憂郁、柔美且悲壯沉著、傷感而含蓄的內容。準確地分析調式調性,能使我們合理安排好鋼琴伴奏的總布局。
5.體會主題
主題是一首樂曲的精髓,而當中的高潮則是情感內容表達最為深刻和緊張的時刻,是情感升華的所在,是旋律發展的最終表現。高潮在旋律中一般有累積和爆發兩個階段。旋律中都有高潮的出現,高潮是旋律完整統一的重要因素。
6.體會意境與情緒
音樂是因情而動,由感而發。音樂作品總是強烈、細膩地表達出作曲家的內心情感。只有體驗樂曲內含的情感,才能對樂曲的情感、情緒有所體現。曲調意境與情境的體驗,一般是從曲調的局部分析理解入手,到曲調的整體概括掌握,做到既能有感性的形象認識,又有理性的邏輯綜合。分析曲調的情緒與意境,是提高我們豐富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的重要保證。
二、展現
展現,即展示顯現。通過體現曲調的各個方面,經過審美的構思,意象漸趨明晰,眼中畫已升華為胸中竹,這時內在的體驗驅使著進入又一環節——由心里到表現的轉化——展現。展現是內心體驗的必然結果。
在視唱教學中,除了教師的講解外,最主要的展現手段,就是用鋼琴伴奏。在鋼琴伴奏的展現中,不論是什么風格、什么體裁、什么調式的曲調,通常是根據曲調的風格安排和聲、選用音型、處理高潮的過程,以使學生能夠更直觀的理解作品。
1.和聲走向
對和聲進行總布局。無非就是開頭、中間、高潮、結尾。高潮處要安排功能性或色彩性較強的和弦,這樣才會顯現出高潮的別樣性。
和弦的選擇應根據樂曲的內容、體裁和風格選擇和弦,根據和弦連接的規律和節奏的關系選擇副和弦或色彩和弦。和弦選用力求簡單、準確,形象鮮明,便于彈奏。可以在用原位和弦的同時,也用一些轉位和弦,使音響獲得新鮮感,增強行進的氣氛和動感。而抒情性的樂曲旋律優美、深情、起伏較大,感情表達自然、深刻。節奏及曲式結構自由,速度也多為中板或慢板。一般在選用I、IV、V級和弦明確調性的前提下,可較多地選用副和弦和色彩和弦,而在民族調式中則常用非三度疊置的和弦,以加強民族風格等。
利用不同的伴奏織體、細致的和聲變化來刻畫藝術形象,完善藝術形象,加深藝術形象的刻畫。要彈出歌詞及旋律里標注不出的東西,以此來完美地表達歌曲完整的音樂形象和音樂內容。
2.織體選擇
確定了和弦走向,便可選用伴奏織體,根據樂曲所體現的內在的節奏形態,恰當地選用音型。音型必須與歌曲的內容和情緒相一致,同時要在一首樂曲中用兩種以上的音型,達到情緒變化和對比。在節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樂句中,可用相同的音型。
要利用鋼琴伴奏的呼應對答、重復加強等手段,補充及完善作品。鋼琴伴奏補充、揭示作品中只能感覺到但沒有道出的那些話。要把伴奏彈得富于托勢,不離不蓋,猶如水之于船。
3.高潮的處理
根據樂曲的情緒情境及對和聲的總布局安排功能性或色彩性較強的和弦,采用較強的技術手段將樂曲高潮充分表現出來。在高潮處理中常采用反向進行的八度反向進行的音階、半音階或琶音。力度強的色彩和弦、變化和弦增強緊張度,烘托氣氛掀起高潮,用震音掀起高潮和民族調式中加用和弦外音,也是十分有效的彈奏辦法。例如在抒情性樂曲中的高潮處理中,常用長琶音的上行、下行、半音階的上行或反向進行來烘托氣氛。還常用震音或和弦轉位。在歡快的樂曲中常采用反向的音階,半音階或琶音渲染情緒,也可用震音、和弦重復彈奏掀起高潮。
還有,要把前奏彈得富于起勢,使人一聽躍然心動,自然而然地非進入不可。間奏彈得順理成章,渾然一體,或理別開一境,柳境花明。尾奏則要彈出收束感。
總之,我們應在視唱教學中,做到準確體會樂曲,正確把握樂曲的總情緒,掌握好樂曲內在的節奏形態,配以最能表達樂曲情緒的和弦和音型,應用鋼琴的伴奏達到內容與藝術的完美體現,讓鋼琴伴奏真正地成為鋼琴藝術指導。
(作者單位:廣西省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