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眾所周知,技工學校承擔著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合理的專業課設置和重要的實踐操作學習是技工學校不斷追求的目標,然而技校學生的整體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基礎差、厭學、欠缺吃苦精神是他們普遍存在的現象。在這種客觀現實下,如何科學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就成為使其成才的關鍵。本文從培養技校生職業興趣的必要性、原因分析及培養途徑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培養技校生職業興趣的必要性
“興趣”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喜好的情緒,從心理學角度的解釋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以認識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為基礎的,是推動人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也就是說,技校學生要想成才,一定要有職業興趣,即對專業課、實踐操作課要有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有一種對學習十分向往的情緒體驗。可是,對于技校生而言,很難有一種自覺、主動、積極學習的狀態和意識,所以,要使學生在三年的技工教育中學有所成,必須從培養職業興趣入手。
二、技校學生職業興趣欠缺的原因
職業興趣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最好保證,只有分析出興趣欠缺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培養其興趣,以下是筆者通過心理課堂和課下與學生溝通后總結出的部分原因。
1.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專業
很多學生選擇技校都是出于社會需要和家長的壓力,所以,在選擇專業上存在盲目性,目的性不強,一切按照父母的安排,學生從內心里持一種無所謂或者消極甚至反對的態度,這樣在心態上就很難對所學專業感興趣,那么學習專業的積極性也必然會大打折扣,希望他們成才應該是一種奢望了。
2.欠佳的心理素質影響了學生的進取心
技校學生大多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和受害者,倍受歧視,在考試遇到挫折后,大多陷入了苦惱中,體驗到失落、無奈等情感,來自家庭的壓力使他們很難把握自己的方向,逐漸發展到麻木消極地面對生活。表面上看他們選擇了繼續學習的道路,其實,思想深處有一種放棄學習的決定,誤認為初中的知識學不會,技能更學不會,這種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們學習專業的積極性,興趣就自然無從談起了。
3.欠缺吃苦精神
現在的技校生,獨生子女占很大的比例,嬌生慣養不能吃苦,幾乎成了通病,加之有些家長不重視孩子在學校的發展與成長,只是把學校當成了一個能保證生命安全的放心之地,對孩子沒有期待,學生本身也不求上進,只怕受累、受挫、受苦,所以,導致學生沒有任何壓力,也就找不到學習的動力。
三、培養技校學生職業興趣的途徑
職業興趣可以促進人的智力發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是事業成功的起點。對于技校的學生,只有在學校學到了一技之長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站住腳,才能有生存的基礎,才能有發展的可能。針對他們普遍存在的缺乏職業興趣的原因,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培養。
1.轉變學生的認知觀念
學生誤認為當一名工人并非是件很光榮的事情,因此他們很難產生熱愛職業的內心情感,自然就不會對所學專業感興趣。但是,他們并不明白,社會事業的每一個崗位都要有人去做,缺了哪個也不行;他們更不清楚,目前一些中小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主力軍就是中等技術人才;技校生是大有作為的,施展才華的機會非常之廣。也就是說,大學生是人才,技校生也是人才,只要能有一技之長肯定會有用武之地,不能盲目自卑也不能給自已定位過高,面對現實才是根本,應防止陷入“這山望著那山高,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等誤區。我們只要培養他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們就會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并且告訴學生,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只要認知發生轉變,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2.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周圍人們的態度和評價中逐漸形成的。首先要告訴學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有長處的,要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譬如,以前學習成績差并不能代表以后也差,原來學習文化課困難,現在學習操作不一定困難。因為技校的學習重點跟初中的學習重點完全不一樣了,從純粹的理論轉向了實踐操作,并且知識的關聯性不是很大,只要努力還是可以成功的。同時,老師的喜歡、贊賞、尊重無疑也是對學生樹立自信的重要方面。或是一句表揚的話,或是一個欣賞的眼神,或是一個接納的動作,或是一句簡單的問候等,對于一個原本成績差的技校學生真是莫大的鼓勵,這種關注會使其內心缺失已久的成就感被激發出來,學生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新的認識,就會樹立自信心。當然,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也是樹立自信的很好的方法。因為沒有一個技校學生不渴望成功,并且每一個技校生都有爭取成功的潛能,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以寬松的課堂空間,讓學生感受、察覺、體驗自己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多參與一些技能大賽,技術比武等活動,激發其興趣。
3.明確學習目標
有位學者說過,“選擇職業就是選擇未來的自己。”這句話改變過很多人的生活。那么,我們可以通過請企業中的專家來校講座、學生去生產現場參觀感受或者半工半讀等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職業特征,明確所學專業需要的技術與能力,與自已現在具備的技術與能力進行比較,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努力的方向;鼓勵學生在動手能力上下功夫,養成一種良好的操作習慣,為學好一技之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有了學習的目標,自然就會有一種學習的動力,就會對職業感興趣。
4.榜樣的力量
很多成功人士并非從小就是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也并非從小就是聰明的學生,只是他們善于思考,面對問題從不退縮,有一種頑強的學習精神和自信心。如外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我國數學家陳景潤,他們都有過不盡人意的成長經歷。學校可以聘請企業界的勞動模范、成功人士、校友等,作為學校的就業輔導員。通過有效地溝通、交流與探討,用他們的思考、行為和親身感受與體驗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感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就會克服困難挖掘潛力、努力去學習。
總之,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是學生成才的必然之舉。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參與、多挑戰。如通過軍訓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堅持,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忍耐,什么是精神,什么是力量,只有具備了較好的內在心理能量,才會笑顏面對苦難與挫折,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順利適應,完善自己,發展自己。
每一個學生都是要求進步的,每一個學生也是有潛力爭取成功的。面對現實,具體分析,不求人人都學成高分,但求人人都學會一技之長,這是一個技校教師的心聲,也必然會成為很多技校學生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山西臨汾堯都區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