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翠
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師被動地“教”,學生被動地“學”,雙方缺乏密切的配合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好。特別是技工學校招收的大部分是“低分”的初高中學生,已經對文化基礎課失去了興趣,且基礎很差,按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完成學習任務,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筆者以為,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這更需要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型教師要利用適用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更要具備綜合職業能力。
所謂創新型的教師,就是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運用于教學中,并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創新型教師,應該在教育觀念、職業道德、知識結構、教學藝術、教學能力等方面真正做到創新。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要創新
長期以來,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所以,教師教育觀念要創新,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挖掘教師的創新潛能,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在知識的傳授上,教師要激勵學生思考,適時施教,捕捉學生思維中閃現出來的創造性火花;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指導,貫串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課堂上及時根據學生和條件的變化巧妙點撥;教師要善于提出一些開發性答案的問題,使學生產生不平凡的回答;引導學生從失敗中獲取經驗,給予學生創造改進的機會;培養學生形成獨立學習、尋找資料自我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學習習慣,形成師生共同探索、共同發現知識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知識日益增多,使學生的精神、心靈和智慧全方位和諧發展。創新教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才是教師真正的創新能力體現。
二、教師的職業道德要創新
列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在培育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中起主導作用。創新型的教師,應當具有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高尚的社會道德規范、健全完美的人格,能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具有豐富的學識和科學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要規范自己的每一個言行,并以此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學生。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他們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三、教師的知識結構要創新
知識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也是通過教學向學生傳遞的主要內容之一。未來的教育面臨嚴峻挑戰,寬厚的知識結構是創新能力的基礎,這就要求職教教師應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深刻的現代教育理論,應掌握所教專業的現代生產常識、實際操作技術,以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
只有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才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學習是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師必須勤學習,勤思考,勤積累。積累是為了創新,創新需要積累。只有創新精神,而沒有創新知識,創新就成為了“空中樓閣”。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而且要勤換水,只有自己不斷更新知識、更新技能,才能把最新的知識和技能教給學生;只有自己不斷創新,才能引導學生去創新。
四、教師的教學藝術要創新
職校教師一般地“傳道、授業、解惑”,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而要不斷地研究,做到因地、因時、因事而異,實現教育手段科學化、現代化。為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以身示范,成為充滿自信的創造者、不怕風險的創新者、永不止步的追求者、堅毅頑強的探索者,在實現教學藝術創新方面敢于在前人基礎上求新、求異,超前發展。
五、教師的教學能力要創新
作為職教教師,需要具有技能教學及技能創新能力。要根據專業技能及職業定向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生存和發展能力為核心,以學生學習掌握專業操作技能為重心,以學生主體性學習為主題,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載體,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優化教學實訓過程,熟練掌握技能技巧,靈活應用遷移變通。技能教學推陳出新,技能創新常教常新。職校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教學評價能力,課后及時反饋、分析、評價自己教學中的得和失,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呼喚創新型教師,職業教育需要創新型教師。一個有創新精神、創新觀念的教師,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一個有創新知識、創新思維的教師,才能從容地面對挑戰;一個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每一個教師都應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度,去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充分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