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健
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還要培養使職業活動順利進行、促進職業生計發展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這種區別于具體的職業崗位技能,針對未來社會需求,能夠適應職業崗位變化,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起關鍵作用的綜合能力即為關鍵能力。
一、調整課程任務,突出關鍵能力在德育教學目標中的地位
職業教育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但能力教育不是單靠專業課就能完成的,德育課發揮的作用是其它學科不能代替的。長期以來,職業學校德育課的主要任務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基本觀點教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教育,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育,紀律法制教育,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和創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覺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培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隨著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轉變,德育課應該既要對學生進行理論指導,還要把關鍵能力的培養和更新意識作為教學任務。德育課的理論教學應以必需、夠用為度,更注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德育課的教學目標既有知識傳授還有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教學中打破傳統的說教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做到思想教育與情感教育、品德教育與能力教育相統一為教學目標。針對當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職業學校必須培養一專多能,同時具備綜合素質的現代就業人員。
二、有針對性、分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內涵很廣,它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德育課程、培養目標應該有所側重。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體驗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與融入課堂。如《經濟政治基礎》課進行了啟發討論式教學(教師僅僅提問和引導,由學生分學習小組討論,由學生來談來講);《法律基礎知識》課運用案例教學模式(案例打破以往教師講為主,改由學生表演,講法理);《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課大膽“請進來走出去”(請學生看本校成才生的報告,聽應屆畢業生談找工作體會,讓學生到人才市場實踐調查),哲學課用哲學原理分析身邊發生的事情(作業為論文形式)。以上這些都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關鍵能力(如:課前三分鐘演講、互相討論,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教學過程注重師生交流,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小論文式的作業,培養學生“寫”的能力;時事內容穿插講解,到現場去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意識和競爭意識等等),為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在教學手段上,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改變了傳統德育課死板的說教模式,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法,注重學習過程和關鍵能力的培養
在德育課考核方法上,用全新的觀念、靈活而又切合實際的方法,全面評價學生的德育素質;在教學評價上,以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為目的,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鍛煉和測評,打破一張試卷定分數的習慣,采取分能力和理論兩塊計算成績;改變傳統的筆試的方法,代之口試和筆試共同進行。在考核過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要求學生寫小論文、調查報告,合作編寫手抄報;在教師指導下編寫表演小品、進行演講比賽、搞課堂辯論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考評,使得學生德育課成績既公正、公開,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提高。
這種德育課的考核方式對關鍵能力的培養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小品表演、辯論比賽、手抄報這些都是集體項目,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共同努力。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比較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聚合思維能力,甚至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科學的求實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膽量。由于有口試,同學們必須上臺“亮相”,這對于平時上課經常發言的同學來說如魚得水,可對于平時膽怯的同學來說,是一次考驗。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無論寫小論文或手抄報,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今后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