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目前,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大多數仍然固守“讀寫訓練”教學模式,通過對某篇文章的詞語教學、疏通文理、把握中心等方法來完成。學生被動學習,知識能力的形成支離破碎,忽略了學生思想和能力的提高,其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學完后等于沒學,間接后果就是將充滿人性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無味的課程,導致人文價值、人文底蘊的流失和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嚴重缺失。
要改變這種現狀,需從教師、學生、職業學校語文的教學現狀出發,運用行動引導教學方法改進語文教學,以實現語文教學的最優化。
一、什么是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通過行動的引導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出諸如“頭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知識競賽法”、“引導課文法”等等具體的新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也不僅僅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創新的職業教學理念。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行動導向教學法為復歸學習的本性而生,以教學容量大、掌握速度快、內容豐富多彩、學生合作完成任務提高掌握知識的效益而在很多學科中獨占鰲頭。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幾個優勢:以能力為本、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行為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轉變、目標學習法。
如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案例教學法,是通過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從而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真正重視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筆者在語文實踐課教學中,以《網絡游戲的利與弊》為辯題,采用案例教學法實施教學,讓學生開展辯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方面地查找資料,并在學校、班級、宿舍等通過文字稿、廣播稿、口頭辯論等多種形式進行辯論準備。同時,還讓學生走出校門,關注社會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觀點,并點進行搜集、整理、歸類,既培養了學生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豐富了生活認識和體驗,使他們的思想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此教學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貢獻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學生一方面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對一些問題的認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
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重視獲得知識的方法,還注重培養創新能力,并且注重對所學的知識的運用,最重要的是能注意培養對這些知識的懷疑、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與傳統語文教學法的嚙合
教學方法是一種教學主體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主體間的互動性使人們認識到只有當師生配合默契時,教學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實現“教學相長”。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講授法、談話法等都只是單一的具體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的某一階段單獨使用。從整體觀點看,教學方法的單一性,難以適應當代語文教學任務的多方面性和綜合性。因此,教學方法必須由不同的教學方法按教學的需要和一定規律排列組合,互相取長補短,以發揮整體的綜合效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綜合,優化的語文教學方法的這種“整體化”特征,使其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具體性區別開來,成為促進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
職業學校的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且富有創新活力的,能夠更好為學校各科各專業教學起到基礎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為語文教學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它一方面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將學習范圍擴展到課程標準以外,另一方面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可以極大地激發后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快速地掌握信息、處理問題。可見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語文教學方法優勢突出。那么,怎樣使行動導向教學法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完美地嚙合呢?
1.要找準教學方法實施的切入點
即教材哪些部分可以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哪些可以使用傳統語文教學法,哪些部分可以將兩者結合使語文教學更加優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對于生字教學、書法教學、朗讀指導等內容應該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輔之以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情境性、個性化很強的教學內容,尤其是閱讀指導與語文實踐課等與職業素養形成聯系緊密的內容可以充分發揮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優勢,比如介紹、討論、采訪、即席發言、求職與面試、委婉辯駁等綜合實踐,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卡片展示法等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提出問題、布置任務,讓大家動手制作、討論、共同合作、上臺發言、展示各自的成果。這樣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的收獲就會更加深刻、更加豐富,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法中大腦風暴法是常見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教師不對其正確性或準確性進行任何評價。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在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通過大腦風暴法,討論和收集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也稱為建議集合)。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促使學生對某一教學課題產生自己的意見,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引起連鎖反應,獲得大量的信息,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在學習《敬業與樂業》的時候,老師進行拓展性教學:“結合自己的專業實際情況,如何解決敬業與樂業的問題?”讓學生在分組討論中學習,并按照本專業活動的要求組織好教學內容,把與活動有關的知識、技能組合在一起開展學習,要求明確教學要求、安排好教學程序。
采用大腦風暴教學法時,要求所有學生都積極參加到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學生不需要為自己的觀點陳述原因,其他學生也不需要對某個學生的觀點加以評價、進行討論或提出批評。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加入討論,鼓勵他們提出奇思妙想,教師不馬上對學生的意見與觀點進行評價,所有意見均放在最后統一整理和評判。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的觀點都會緊密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機電專業的學生會針對行業現狀結合實際闡明自己如何敬業如何樂業,他們的答案必然會與物流專業、汽車專業有很大的不同。
2.在實施的過程中怎樣優勢互補
加強對于語文基礎的鞏固,知識面的延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獲得,職業能力的提高的內容,注意交叉滲透、科學運用多種語文教學方法。
職業學校的語文教育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行動導向教學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所以像情境性強的課文閱讀教學、資料收集整理、個性化練習、課外自我學習應該以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為主,輔之以傳統教學方法。
但是對于語文能力中知識目標能力的提高,運用行動導向法往往不一定比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效果好,對語文綜合素養比較低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來說,還存在錯別字現象嚴重;片面追求所謂的理解,忽視朗讀、背誦和記憶、疏于記筆記,懶于寫作、課外閱讀嚴重缺乏等語文學習障礙等現象。因此在識記、閱讀、寫作、表達等能力的提高與鞏固上,仍不可能完全摒棄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如閱讀法,包括朗讀、默讀、背誦;講授法如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等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
筆者在話劇《雷雨》的教學中,將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角色扮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法結合,感覺學習效果顯著,學生普遍表示歡迎。為優化教學,筆者精心組織了以下活動:
先為學生組織和編制好小組,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分工,培養學生的交往、交流和協作等社會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和信息,獨立開展工作,自主進行學習,自己動手掌握知識,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然后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如下案例)而進行教學活動。
(1)我來做老師:即學生自己預習生詞,然后在課堂上帶讀、講解、解答其他同學就生詞提出的問題;
(2)我來查資料:即把本課的作者、寫作背景、相關文章補充材料用資料的形式體現后分發給大家;
(3)我來做曹禺:即要求學生以作者的角度理解課文;
(4)我來做周樸園(或者魯侍萍、或者周萍等角色):要求學生分組進入角色表演話劇,并以角色的角度分析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重點通過依據情節的發展,揣摩人物的語言,欣賞劇中人物的形象,如“周樸園對侍萍的表白與對侍萍的態度是不是矛盾?”
(5)我來做評委:學生以自愿的形式根據“老師”或者“曹禺”的講解對其進行評分,在評分過程中讓全班同學對講解同學提問;
(6)我來出考卷:即學生在學習完這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出卷考查知識掌握的程度。
為使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項目,筆者先充分利用了傳統閱讀教學法中的朗讀法,即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話劇中的各個角色,創造情境,加深對課文的體驗,提高審美能力。誦讀教學在此篇文章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聲情并茂地朗讀不僅能使朗讀者沉浸在喜怒哀樂中,而且能喚起其他學生愛憎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尤其是分角色誦讀,更容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帶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會更加透徹,對課文語言之美也將更有體會。
然后在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布置任務,這些活動基本都是學生自己來進行,而且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使用展示技術來表現自己的學習成果。掌握展示技巧,在展示中使用好展示原則,還要對展示技術和展示成果進行評價。
以上的學生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扎根于個人及其所在的群體兩個方面,力圖幫助個人了解所處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群體,共同致力于分析社會情境、人際關系,并形成處理這些情況的恰當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給人的行為提供了生動的實例,學生通過實例為媒質,探索它們的感情;洞察他們的態度價值和感知;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態度;用各種方法探討對劇本的理解。這種做法不但鞏固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鍛煉了他們的閱讀能力、書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他們今后在實際工作中與不同專業、不同部門的同事合作的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及生產組織形式對職業教育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采用小組工作的方式,共同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這樣使學生更容易完成這種角色的轉變。
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由其教學內容決定的,也受著該教學內容所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制約。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有難以代替的優勢,因此,繼承發揚傳統教學方法的合理內核,更新教學理念,合理運用先進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學中需要面對的課題。
行動導向教學法倡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的主體讓位給學生。筆者認為,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要因材施教
具體分析專業特點、班級因素,緊密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循序漸進,切不可好高騖遠。因為學生要從傳統學習模式中轉變過來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期間會出現許多的問題和困難,且操作課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行為能力要吻合,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2.要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要重視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從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創新行動導向教學法。
3.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這種轉變并不是對教師的要求降低了,反而是增加了。所以,必須對教師進行行之有效的培訓,教師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才能使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更加系統化與科學化和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