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朝兵 楊建翠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和信息化成為各行各業的重點發展方向。我國《衛生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年)》提出:建立起功能比較完備、標準統一規范、系統安全可靠、與衛生改革與發展相適應的衛生信息化體系,經濟發達地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其余地區衛生信息化建設要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前列。高職院校衛生信息管理專業怎樣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怎樣才能使人才適應現代醫藥衛生科技信息化發展的需求?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衛生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信息技術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技術要求,優化衛生信息管理專業課程計劃設置,研究課程教學方法,使衛生信息管理人才適應市場的需求,具有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和素質。
一、不同層面對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
1.國家宏觀管理對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提出更高層次的技術要求
隨著社會整體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醫療衛生單位的信息化亦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二級以上醫院均建立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鄉、鎮和社區醫療單位大部分也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特別是近幾年,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對流行疾病的預防管理,加強對各種疾病的及時統計、分析和報警制度,醫療衛生單位的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不僅能管理衛生信息管理系統,還要確保信息安全和網絡信息暢通。
2.衛生事業發展對信息技術管理提出新要求
衛生部部長陳竺提出,衛生系統要抓住當前機遇,艱苦奮斗,努力實施“健康護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衛生發展戰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國進入實施全民基本衛生保健的國家行列;到2015年,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和保健水平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國在發展中國家前列的地位,東部地區的城鄉和中西部的部分城鄉接近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進一步健全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從以病案管理為重點轉變為全方位管理,以信息、數據管理為重點。
3.各級醫療單位對衛生信息管理人才需求的側重不同
醫療單位急需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但不同部門需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在二、三級醫院,信息科工作人員認為計算機網絡管理、相關硬件維護能力和常用軟件的安裝、使用、維護能力較重要;病案科工作人員認為疾病分類、統計分析和病案管理能力更重要;圖書室工作人員則認為醫學信息檢索和分析能力、疾病分類能力更重要,而鄉鎮及社區醫療單位,本身人手就少,則希望衛生信息管理人才同時具備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是能適應多崗位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4.高職院校衛生信息管理專業學生自身適應市場就業的需求
近幾年來,從高等學校畢業的學生不斷增加,就業壓力增大,特別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各國失業率不斷增加,使更多的學生面臨畢業等于失業的困境。高職院校學生歷來動手實踐能力強,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就業大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更需要較強的綜合能力,使自己具有較廣的就業面。
二、明確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適應社會的需要
醫學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平臺的技術支撐,醫療單位不同崗位對人才側重方向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對高職院校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明確培養目標,使他們適應市場多崗位的需求,能勝任不同崗位的工作。
1.明確專業辦學市場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由“衛生”、“信息”、“管理”三個詞組成,要求學生在醫療單位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成為既懂醫學知識、了解醫療機構運作方式,又有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的實用性、技能性人才。二、三級醫院部門分工細化,高職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需側重于某一方面;社區、鄉鎮醫療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多,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要求越來越高,信息管理面越來越廣,復合性人才才能勝任單位信息管理多方面的任務。市場需求要求該專業的人才必須掌握明確,必備、夠用的醫學知識,實用信息技術能力使學生能處理好單位計算機軟件、硬件等方面的工作,信息管理能力使學生管理好醫療單位的信息統計、信息分析、信息管理等工作。從高職院校層次上看,衛生信息管理專業人才更多的是面向二級醫院、社區和鄉鎮醫院以及部分衛生事業管理單位就業,從而要求該專業培養出具有適應多工作崗位的綜合能力,具備處理單位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的綜合能力。
2.合理規劃專業教學計劃,凝練專業特色
衛生信息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分為四個模塊:一是人文素養模塊,掌握必需的基礎文化知識,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提高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二是醫學素養模塊,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使學生掌握必備的醫學相關知識,能與醫學專業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三是專業素養模塊,包括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管理,計算機課程包括基礎知識、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網絡基礎、網絡技術和網站建設等,信息管理包括衛生事業管理、衛生信息管理學、醫院信息系統和統計軟件包;四是能力拓展模塊,以任選課為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既可以拓展人文素養知識,也可以學習醫學相關知識、計算機各種實用應用軟件和計算機程序開發等多方面內容。
3.加快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適應市場需要
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的主要不同在于,本科院校更強調知識體系,以理論研究方向為主,而高職院校則是以實際應用為主,強調操作技能,注重應用。因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實施。
(1)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正常教學模式為先理論,后實踐,再理論。對于高職層次學生來說,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既可以理論—實踐—理論,也可以實踐—理論—實踐。這樣做的依據是理論相對枯燥,難以理解,實踐操作或練習,直觀性強,易記憶。先通過實踐,形成印象,再進行理論知識理解,相對比較容易,再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實踐,會得到更好的效果,也符合高職層次學生學習的認識規律。
(2)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相結合。重應用,強技能,必須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教材課本內容一般是按理論層次講述,因而要求教師較好地把握教材,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將教材內容和實際應用示例有機組合,將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教學項目進行。
(3)興趣愛好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專業教學計劃課程是學生必須學習的教學內容,而醫療單位對引進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學計劃中,留出相當的時間,提供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關的任選課,供學生選擇學習,很多實用性軟件是學生感興趣的,并且喜歡學習,通過任選課學習,學生擴大了知識面,成為工作中的多面手;另一方面,對該專業的學生可以建立不同的方面的計算機協會,由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引導,使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得到真正的發展。
(4)充分利用畢業實習,提高實際應用能力。三年制高職院校衛生信息管理專業有一學年的畢業實習期,學生在醫療單位實習,衛生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在醫療單位實習時,主要是從事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資料收集、整理和統計分析,處理計算機及網絡的軟、硬件維護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學生實習的空間時間,實行教師帶學生,做好定期輔導、引導工作,既可以指導學生對收集、統計信息做好分析,寫成論文,也可以指導學生對單位計算機應用進行小開發,對單位計算機、網絡進行合理規劃和配置。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