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涵
一、課程目標
五年制高職英語課程目標是針對學生英語水平和專業學習的需要,一方面通過基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目的,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具有更為扎實的語言運用能力,熟悉專業英語詞匯,能充分運用語言工具專業知識,從事與自身職業有關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從而提高學生職業崗位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著重提高學生在將來的實際工作中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為其就業做必要的準備,為未來發長和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解讀課程目標得知,職業學校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同于普教,普教在于英語知識的掌握,而職業學校英語學習與其專業密不可分,主要體現其英語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能力。
二、交際能力
交際法傳入我國后,由于多方的誤導,在普教系統教師想當然地追求“交際法”,濫用了交際法的教學理念,結果往往發揮了交際法“不求準確,排斥語法,忽視筆頭”等之短,教學效果很差。
語言學家Hymes認為交際能力就是使用語言的能力。Widdowson認為交際能力就是掌握了一大批部分裝配好的結構、公式性套語和一套規則,并能根據不同的語境進行必要的調整的能力。綜上所述,交際能力就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能運用所學的知識。
三、課堂教學
1.學生現狀
高職學生錄取對象是應屆初中畢業生,其入學成績必須達到及格線,這表明高職學生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合格生,具備進一步接受高職階段的學習能力。
2.教學策略
(1)教學計劃。對于五年制高職專業英語學習階段應針對不同的專業而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制定教學計劃首先應考慮其將來的交際環境來規劃教學計劃,教學目的的確定應建立在對學生的交際需要的調查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交際需要制定教學計劃、闡明培養目標,并列出需要達到各種交際能力的項目和要求。
(2)教學內容。高職專業英語階段的教學應呈現其開放性、多元化和職業化的特點。英語學習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能力型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各種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教材在選材上應具有職業性的特點,更應具有時代感,體現其思想性、知識性、工具性和應用性。
(3)課堂教學。交際法所倡導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極具活力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學對象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高職學生經過三年相當于高中水平英語的學習,更有利于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此階段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主要包括聽說能力和讀寫能力兩方面。
①聽說教學。交際法強調口語表達的流利性,忽略語言形式及準確性。口語教學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話以培養口頭表達能力,而不必急于糾正學生出現的語言錯誤,以免影響學生的思路和積極性。
交際法口語課堂的教學安排,應從社會需求而定,根據學生的職業特點來確定教學的內容,它以培養學生的外語口語應用能力為教學重心,并注意把握這一教學重心與其他教學環節及內容相聯系。如教學大綱中的許多要素(聽力,語音,功能,話題等)。交際活動為口語課堂主要教學形式,教師選材應具有真實性,根據學生職業特點設計課堂活動,以學生處理真實材料的行為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如,雙人活動,小組活動,班級活動,角色扮演,短劇,講故事等,可模擬招聘現場等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去運用語言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們開口說英語的能力和信心。
②讀寫教學。交際法的精髓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往人們在討論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時往往將重點放在口頭表達方面,認為交際能力就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這就導致了交際能力的培養的兩大缺陷:忽視書面于交際能力的培養;忽視理解能力的培養。高職專業英語階段的讀寫教學應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學內容的選取應符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如工科類應能看懂技術類的說明書、常見的公共標識語、機器操作的指令;文科類應能看懂合同、單證、來往函電等。在寫作方面應加強應用文體的訓練,如填寫個人簡歷、書寫假條、會議記錄等。
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隨著我國與國際間交往的不斷深入,基于交際能力培養的交際教學模式更符合職業院校培養學生交際能力這一外語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制定交際法教學計劃,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為目的來制定教學策略是交際法教學成功的關鍵。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