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苗
摘要當前高校師生關系淡薄,矛盾激化的現象已屢見不鮮。確立新型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師生關系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分析造成當前高校師生關系淡薄、教師的權威受挑戰等問題的原因,指出事件背后隱藏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改進的方法。
關鍵詞大學;師生關系;淡薄:教育產業化:教育體制
當代青年是個龐大的群體,而大學生是這個群體中最具活力,富有重托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種種問題已廣泛引起社會的關注,師生關系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大眾的廣泛討論。“博士發帖炮轟教授”事件、“楊帆門”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大學師生關系到底是怎么了?有人就此抨擊教師“師”文掃地、師道不存:有人批評學生不尊師重道。雙方各執一詞,不知誰對誰錯。
其實,這些事件折射了當今中國教育存在的缺陷。教師越來越失去神圣感和威嚴感。學生越來越目無尊長,師生關系越來越淡薄。據《中國青年報》的一項關于師生關系的調查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的學生對教師沒有什么感情。師生之間的感情漸行漸遠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像孔子所處的時代那樣,師生其樂融融,關系融洽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少學生表示,如果說對學校還有點感情的話也僅限于和同學之間的感情,至于和教師的感情便無從談起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大學師生關系漸行漸遠昵?
首先,教育產業化和大學擴招是其原因之一。隨著近年來的擴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邁進,學生越來越多,本科班像高中班的人數一樣多.但教師隊伍由于建設的規律,不能同步跟上,造成現在學生所分攤到的教師資源大打折扣,導致“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的發生。教師埋怨教的學生多,任務重,學生責怪教師沒水平。教師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他們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學生,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也大打折扣。大多數師生見面局限于課堂上的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也往往以教師講課為重心。下課后就各走各的,像是陌生人,僅僅依靠課堂這段時間根本不可能培養出濃厚的師生感情。往往一個學期下來,任課教師連班上學生的名字都認不全,而學生也會抱怨課堂太無聊,導致翹課的現象發生,而教師管理紀律的法寶就是點名,這樣一來,師生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緊張了,師生的感情淡薄也是在所難免。
其次,不少高校考察教師的標準出現畸形.教師工作重心的偏移也是導致師生關系疏遠的重要原因。當前很多高校考察教師的標準不光是看教學成果,更重要的是看教師發表了多少論文,要看教師的學術研究程度如何.并以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來評分等級。教師搞科研可以拿項目、得經費、評職稱,這樣一來,這種體制導向就使得很多教師將工作重心放在學術鉆研上,.致使商業思維大肆侵蝕校園,校園中彌漫著功利性色彩.對于上課,則敷衍了事,照本宣科.課件多年不變,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更不要提要讓教師用人格魅力去打動和感染學生,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了。
第三,現在在校大學生基本上都是80后或者90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有自己的行為規則和處事風格,個性獨立自主,但是內心也比較敏感,教師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會對其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對于個性鮮明,內涵豐富的教師,大家還是很歡迎的,但對于那些沒有個性沒有內涵的教師,他們往往會很不客氣地拒絕。另外由于生活、成長環境、社會經歷的不同,師生之間本來就存在一些隔閡和矛盾,如果師生之間沒有及時的溝通和交流,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師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理解對方,矛盾越來越深,感情越來越淡薄。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教育體制的不完善和教育制度的不健全。高校擴招和師資資源不足的矛盾,教師科研與教學兩者之間的矛盾.歸根到底都是由于教育體制的不完善。模式化的教育模式,固定化、統一化的教學,不僅嚴重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師生關系更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要想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必須跨越一些體制性障礙,對于體制上的不足要加以改進。
師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薄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要想改變這個現狀,需要時間,也需要師生之間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其實師生關系主要取決于學校和教師的姿態和行動,如果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相信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狀。
從教師方面來說,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積極營造教育民主的氛圍,改變居高臨下的傳統習慣,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要使自己具有強大的教育感召力。另外也要多抽空聽聽學生的心聲,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無論是在學術方面還是生活層面的看法,都可以通過溝通達成共識,這樣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深化師生感情。
身為學生,我們也則應該更多地體諒教師,尊重自己的教師。我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不能喪失對別人的尊重,在尊重教師的基礎上,敞開心扉.坦誠的與教師交流,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和進步。
我想只要教師和學生們都往好的方面去想去做,真誠地溝通,主動的與對方交流和傾訴,那么所有的矛盾都能迎刃而解。師生關系的好壞與否,取決于和雙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