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宏
八極拳是我國傳統名拳之一,又叫開拳,也叫開門八極拳,是一種攻防意識較強的短打拳術。八極拳動作簡潔樸素,以其勁力剛猛而著稱,以出勁可達四面八方而得名。其動作勢險節短,猛起猛落,硬開硬打,多肘法,多直線往返,發力暴猛剛烈,以氣催力并發哼哈二聲,貼身近發,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練好八極拳的勁力是提高八極拳技術的關鍵。
八極拳的勁力講求崩、撼、突、擊。“崩”,是短勁,即在短距離上一瞬間的爆發力如山崩之勢;“撼”,指全身被撼動的勁力如震撼山岳;“突”,是突發的貫穿全身的攻擊力;“擊”,是直或橫著打出的勁力。“突”、“擊”要用法突然,動作干脆,其發力須貫通于肩、肘、拳、胯、膝、腳六個部位,發力瞬間要動如崩弓、發作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以剛勁為主,打出八極拳的威猛、沉穩,全身上下渾然一體,穩如山岳。總而言之,“崩撼突擊”之勁,即如火藥之震撼力達于四面八方。武諺云“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震乾坤”,這充分體現了八極拳的特點。
1?郾八極拳的勁力按其表現形式可分明勁、暗勁、化勁三種
(1)明勁
明勁以剛為主,具有拳勢威猛、沉穩,發如雷的氣勢。練明勁時要求演練速度不可太快,每個動作干凈利落,不能拖泥帶水,上中下三盤緊密配合,協調一致。其步形以馬步為主,雖然是打明勁,但全身肌肉也需要放松,不能僵死。
如:“轉身馬步推掌”,動作要干凈利落,下盤要穩,氣要沉,雙掌從腰間打出,推掌要有力度,不能僵,即所謂“剛而不僵”。
(2)暗勁
暗勁去掉了明勁那種逼人的氣勢和動作如炸雷的外形,用力時沉穩、外柔內剛是暗勁的特點。練習暗勁時動作要緩慢而且均勻,動作盡量不斷,勁力不間斷。其步法用搓步,不要用明勁中的跺子腳,三盤配合要協調一致,要有明顯的對立統一的感覺。
如:“搓步下沖拳”,身體要配合協調,做出的動作才會暗藏勁力。搓步下沖拳首先慢慢移動重心,移到身體無法后移時再搓步,搓步才更有力量。發暗勁時要做到力藏于內,暗含遒勁。
(3)化勁
化勁是不管對方打來的是明勁或暗勁,我都可以化解。其特點是不受步法和套路的限制,身法極為靈活,隨心所欲,反應靈敏,輕松自如,勁力飽滿。其練法是開始時步子直且慢,以后由慢到快,在不停的走動中進行,快慢結合,做到氣沉丹田,收腹提肛,內撐外圓,內外合一。
如:“左掌擋右掌格接弓步推掌轉身跪步下栽掌”,左掌擋右掌格化掉對方的勁,打出指上打下弓步推掌、轉身下栽掌。身法靈活自如,幾個動作連續不斷一氣呵成,氣要下沉,切忌上浮。
2?郾八極拳的勁力按其發勁性質分為十字整勁、沉墜勁和纏絲勁三種
(1)十字整勁
十字整勁的特點是勢沉勁猛,利用直線和弧線進擊。發十字整勁的關鍵在于全身動作協調一致,充分調動全身的力量使其集中于一點。其方法是,練時要注意左撐右拉、上頂下沉,以身正直為根,以整體推進、迅猛突發全身抖動為本,以身體的重量及對于地面的反作用力所產生的爆發力和慣性為源。
如:“跪步下栽拳接馬步雙掌護頭”,雙掌置于頭兩側,兩虎口相對,肘與腹下夾角為60°,馬步穩固,身體正直。發十字整勁時全身抖動,借助爆發力的慣性增加動作的威力,氣要下沉,同時從體內發出“哼”聲,內外合一,以助發力。
(2)沉墜勁
沉墜的特點是疾速有力,動靜分明,起勢如崩墻倒,落地如樹扎根。其練法要有意識地培養下肢力量,要做到上松下實基礎穩固,氣勢貫于頭頂腳趾,落步盡量屈膝裹胯,腳趾扣地,上體不能散亂。
如:“右腿彈腿”,左腿微屈,裹胯彈腿要低,下盤要穩,腳趾扣地,身體正直,上體不能松散,彈腿要快速有力,胯不能外展,否則力就分散了。突然快速的彈腿如離弦之箭,使人防不勝防。
(3)纏絲勁
纏絲勁如同槍炮彈膛中的螺絲線,易打出相當距離的穿透力,在拳法中屬于較高級的勁力。在練習時,要在松緊、剛柔、虛實等相對矛盾變化中體會感覺,理解其內在統一性。
如:“纏腕接彈腿”,纏腕時左腿微屈,右腿彈出,動作要配合好,纏腕的一瞬間右腿彈出,不要使對方有機可乘。
3?郾提高八極拳勁力的方法
要提高八極拳勁力,就要練好八極拳的步法。八極拳的步法以震腳、闖步和擁搓步為主。震腳又分單震腳、雙震腳、上步震腳、退步震腳和碾震腳。
震腳就是將腿屈膝提起離地約6cm左右,然后整個腳掌迅速下踏震地,屈膝半蹲,五趾抓地。震腳膝關節應彎曲,五趾微扣,沉勁猛烈,全腳步下踏。震腳時忌起伏,要有突發勁、崩撼力。
闖步即一腿屈膝震腳后,另一腳迅速向前搓地直沖滑出,身體也相應隨之朝前闖撞成馬步姿勢。闖步腳尖向前搓地,直沖滑出時以腳尖先著地,隨后腳跟頂住地面,腳掌搓地前沖而闖成馬步。
擁搓步是全腳掌著地,以腳心為軸,腳尖腳跟依次用力搓地擰轉成馬步。擁搓步要以腳尖、腳跟依次猛力擰轉搓地,腳不準提起移動。
在練好步法的基礎上,還要練好八極小架。八極小架動作精練,雖然動作少但卻包括了八極拳中的基本動作。它不僅是八極拳法的基礎,通過練習可以發展素質和提高基本技能,而且也是掌握好發勁的關鍵。練習八極小架,要做到姿勢準確無誤,符合動作規格要求,做到全身上下舒松,發力飽滿,身體自然開展,保持重心,呼吸自然,意念集中。
在苦練技術的同時,還要不斷鉆研武術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驗證理論,兩者相互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