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銀舉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高校第二外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高校應改革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單位時間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二外;教學現狀;問題;改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外語越來越顯示出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本著“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原則,高校對人才的培養也必須逐漸向多元化、高素質方面發展。因此,高校學生在熟練運用第一外語之外,學習和掌握第二外語(以下簡稱二外)勢在必行。
一、二外教學現狀
根據教育部上世紀90年代制定頒發的《第二外語教學大綱》,二外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譯和聽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能以二外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要的信息,并為全面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但遺憾的是,目前二外教學的效果卻遠不能令人滿意。大部分學生經過學校規定學時的二外學習后只能勉強應付考試,根本無法進行簡單的會話,更談不上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相當一部分外語專業的學生也因此考研失利,失去了繼續求學深造的機會。
二、二外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對于學生來說,二外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教師必須把精讀、泛讀、聽力、口語等融為一體來進行教學才行。從教學時間上看,大部分高校安排在大三、大四學年,每周4學時,一個學期大約只有72學時,有的學校甚至安排得更少。很顯然,教學時間短、授課內容較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使得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想在短時間內盡量多講,而這樣一來學生就沒有了消化和吸收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和抵觸情緒,剛開始學習時的新鮮感和原有的興趣也會蕩然無存,課下自然也就不愿意投入過多的時間了。
可見,改革目前的教學模式,提高單位時間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應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三、對目前二外教學進行改革的建議
1.盡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有效性是教學改革所追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著眼于教學過程內在規律的分析”,“研究如何優化地組織和實施教學,以有效地完成和實現既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鑒于目前二外教學的實際,筆者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進度合理。二外教學屬于基礎教學階段,課堂給予的信息大多為新信息,而每節課的教學容量都是有限的,人的感覺和認知也是有限的,若給予學生的信息過多,效果會適得其反,因此容量要適當控制。教師在安排教學進度時應該從實際出發,以學生能夠接受為標準,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不能為增加內容而趕進度、滿堂灌,要力求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當然,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考研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其所報考學校對外語的要求對他們進行輔導;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也應及時給予個別輔導。
精講多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精講”與“多練”的關系,這也是掌握語言技能的捷徑。“精講”就是講解要簡明扼要,對所講解的語言材料要進行一定的深加工,提煉出精華,所選擇的材料既要準確又要有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多練”是作為“講”的對立面提出來的,教師的“講”是基礎,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多練”則是提高能力的關鍵,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記憶。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在平時課堂精講之后利用10~20分鐘時間讓學生及時練習,可以采取筆頭和口頭兩種方式:筆頭練習包括閱讀理解、選擇填空等;口頭練習可以讓學生進行雙人會話或是多人角色扮演等,形式上盡量多樣化,使學生在提高個人交際能力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語言的趣味性,從而增強學習二外的積極性,以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采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教學中,教師一味地滿堂灌既限制了學生自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同時,還要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索、體會剛剛學到的知識。
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要盡量從已學過的舊知識中找到與之相關聯的地方,或者從以往授課中留下的疑問著手,這樣能夠自然地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關注,同時也便于他們系統、連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這也是個很好的復習過程。
2.采取多種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同時也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效力。因此,我們應該提倡“趣味教學”,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和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自然而然地應用它,也就是所謂的“寓學于樂”。為使學生始終保持對二外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講究教學藝術,注重語言的豐富多彩,使語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行趣味教學,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引趣入理、傳授知識的功效。
適當利用教具,采用直觀教學。在講授語音、單詞和課文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一些實物、卡片、圖畫,與學生開展互動,讓學生用二外表達出該事物的名稱、數目,或者對圖片上的內容進行描述。這樣可以增加學生接觸外語的機會,營造出一種更為直接、直觀的二外學習環境。
利用游戲等加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競賽和做各種游戲來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法知識和詞匯。比如,讓學生講故事、進行單詞記憶競賽、做單詞接龍游戲等。這樣的趣味教學比較受學生歡迎,因而可以促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的單詞、句型,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寓教于樂。
教唱二外歌曲。教唱二外歌曲既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歌詞中傳達出的該國的風土人情,又可以啟發學生聯想已學過的句型、語法,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有效地配合課堂教學。
導入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交際的工具,要掌握好這一工具就必須對該語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理解。實踐證明,在語言教學中適度地導入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掌握,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該國文化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較好的語言環境。比如,二外日語教學中,在講解一些如“相撲”“刺身”等充滿民族特色的日語單詞時,教師可以向學生簡要地介紹日本的體育文化、飲食文化等文化背景知識和實際使用語言的環境,也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日本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等,同時還可以和中國的一些與之相似的文化進行比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之,在二外教學中應將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在語言教學中介紹文化、在學習文化中運用語言。
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我國的進展十分迅速,各高校也越來越多地將多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可以說,多媒體給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靈活、生動。二外教師要利用這些現代化設備,運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學生欣賞他們感興趣的影片、動漫和電視節目,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欣賞到真實的異域風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外語,還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提高聽力水平的機會,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該國文化,將書本上枯燥的語言知識轉化為實際生活中精彩的外語表達,進而體會到學習二外的樂趣。
提高二外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是提高二外教學質量的關鍵。二外教師要立足本校實際,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方法,進一步提高二外教學質量,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第二外語教學大綱[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黎天睦.現代外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7.
[3]栗園園.對高校二外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探討[J].三峽大學學報,2005,(7).
[4]閆樹新.趣聞性日語教學的嘗試[J].日語知識,2002,(9).
責編: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