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慧
摘要:企業的管理在于確保組織內的要素在一定框架下實現組織的經營目標,而控制管理就是要對組織的管理行為進行必要約束,使其在限制條件下保障組織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控制管理;管理控制;控制管理架構
本文所論述的控制管理是指對企業各項管理活動在執行過程中行為的監督和約束。每個企業里都會有各種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來確保組織內的所有人員按照預定措施來實現企業的方針目標,在新的控制管理體系中,管理者除了制定企業的管理制度、確保企業各項政令的執行外還必須重視各層級執行信息的反饋、執行過程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依此作為有效控制企業的依據,這就是控制管理過程。
1 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及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通過控制,既可檢驗各項工作是否按預定計劃進行,并檢驗計劃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又可調整行動或計劃,使兩者協調一致,從而確保企業有效運行,控制的必要性對于組織來講就是加大對組織為實現預定目標而進行的管理過程的管控力度。
現階段企業控制的發展大致可以區分為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與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不同的階段。內部牽制思想以賬目間的相互核對為主要內容并實施崗位分離,這在早期被認為是確保所有賬目正確無誤的一種理想控制方法。內部控制制度思想認為內部控制應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或稱內部業務控制)兩個部分,前者在于保護企業資產、檢查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經營效率、促使有關人員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針。
1.1 防范企業風險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劇烈競爭的社會,每一個企業都面臨著成功的挑戰和失敗的風險,對風險的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風險影響著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也影響其在產業中的競爭力及在市場上的聲譽和形象。所有的企業,不論其規模、結構、性質或產業,其組織的不同層級都會遭遇風險,公司最高管理者必須密切注意各層級的風險,并加以控制,才能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1.2 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目標的設定是管理過程的-個重要部分,雖然它不是企業控制的組成要素,但卻是企業控制的要件??刂撇皇悄硞€事件或某種狀況,是企業經營過程的一部分,與經營過程結合在一起,使經營過程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并監督著企業經營過程的持續進行,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1.3 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企業的控制管理可以控制企業不同層級管理者的行為,可以預防和消除濫用職權的可能性,從而防范了因可能的濫用職權增加的企業開支和采購成本。
1.4 監督授權執行過程
在公司日常業務處理中,按層級一般由股東會授權給董事會,然后再由董事會授予企業的總經理和有關管理人員執行。企業每一層的管理人員既是上級管理人員的授權客體,又是對下級管理人員授權的主體。因為企業的經營過程既涉及企業與外單位之間資產與勞務的交換,也包括企業內部資產和勞務的轉移和使用。
1.5 確保會計記錄真實有效
會計記錄控制的要求是保證會計信息反映及時、完整、準確、合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嚴格規定財務人員遵照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通過控制公司內各層級財務的管理,來確保財務管理的規范。
1.6 確保公司資產不受或少受損失
廣義的資產保護控制可以包括對實物的采購、保管、發貨及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本文論述的是針對對上述環節管理人的行為進行控制管理,以達到保護企業資產防止資產流失的目的。
1.7 保障公司預算目標實現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內容可以涵蓋單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籌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諸多方面。預算的編制不論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其決策權都應落在內部管理最高層,由這一權威層次進行決策、指揮與協調。預算的執行層由各預算單位組織實施,并輔之以對等的權、責、利關系。企業要有控制制度負責監督預算的執行。
2 建立企業控制管理架構的幾點思考
在企業里管理人員和員工都要以預期達到的目標為依據,進行自我控制,同時通過對完成目標過程的控制來完成
組織目標。因此企業設計控制管理架構,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2.1 完善企業的控制環境
加強和完善企業控制,首先應注意企業控制環境的建設,控制環境是指企業對建立、加強或削弱企業制定的管理程序以及對其效率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它是一種氛圍,通過對控制體系的認識和理解,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影響企業內部各成員實施控制的自覺性,控制不是處罰,控制是預防,控制環境直接影響到企業各項控制制度的貫徹和執行以及企業經營目標及戰略目標的實現。
2.2 企業管理者的素質
管理者素質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起絕對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行為,進而影響到企業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2.3 管理者的品德
企業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設立這些制度的人,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樣也無法超越那些創造、管理與監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價值觀。操守及價值觀是構成控制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因此,企業高層領導人除了自身起表率作用以外,還要引導全體員工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2.4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組織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征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規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環境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企業文化始終以一種不可抗拒的方式影響著企業。它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阻止企業的衰敗,但也可以推進企業陷入困境。
2.5 組織結構與權責分派體系
構建組織結構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于界定關鍵區域的權、責以及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和控制渠道。
2.6 信息系統
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可以使企業及時掌握企業營運的狀況和組織中發生的事情。一般而言,企業的信息系統還包括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以會計為主,提供有關企業財務方面的信息,而管理信息系統提供非財務的信息,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和對信息的控制管理。
引導組織培養良好的行為控制習慣。企業的控制體系是確保公司指令得以實現的保障,旨在確保企業保證其組織的健康??刂乒芾響撋婕罢麄€企業內的各個環節與各種職能部門,包括諸如制定、核準、授權、調節、管制、生產、安全、資產保護等等。一般而言,控制體系包括三個要素:制度、程序和監控。制度規定應該做什么,程序規定怎么做,監控規定什么不能做??刂企w系重點是要分析了解公司關鍵點,針對關鍵點行為進行控制。因此,企業在制定控制體系時關鍵就是要尋找關鍵控制點。企業一般關鍵控制點包括:財務、采購、銷售、生產、安全、授權、法律事務和監督人等,要培育企業關鍵點人員遵循企業規范觀念。
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企業管理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確保公司利益的實現。因此,要確保企業經營成果實現,就必須對這一過程進行控制。在企業控制的監督過程中,有兩項職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內部審計。企業內審機構應將自己視為公司的一種資源。其作用不僅在于監督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否被執行,還應該幫助企業建立控制管理“軟控制”環境的營造;二是控制自我評估。目前企業控制的一個新趨勢是實行“控制自我評估”,意指每個企業不定期或定期地對自己的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估,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達到控制管理的有效性。設計“控制自我評估”的目的是使員工了解哪里存在缺陷以及可能產生不良后
果,然后讓他們自己及時反映情況或采取行動改進這種狀況,而不是坐等公司領導來管理。
參考文獻
[1]格里約翰遜(金占明、賈秀梅譯)《公司戰略教程》,華夏出版社,1998年4月.
[2]張兵《管理控制》,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年2月.
[3]虞文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