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信用卡的出現與普及程度則是做為一個標志性的行業而成為大到一個經濟圈、小到每一個自然人進步與否的晴雨表。信用卡透支是信用卡運作的基本形式,本文從信用卡的基本分類入手,分析了信用卡風險的特征,以及信用卡風險的各個種類,揭示了防范和控制信用卡風險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范信用卡風險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信用卡;信用卡風險;透支風險;信用卡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4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1—0105—02
一、緒論
自從1985年3月我國發行了第一張信用卡以來,信用卡在我國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國內各銀行也在始終不斷地探索尋求自己的發展之路。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用卡業務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據統計,目前在我國大約只有不到半數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能夠盈利,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對落后的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水平和不健全的相關法律制度信用體系,加之目前國內尚缺少信用卡風險管理系統的理論研究。近年來,我國的四大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商業銀行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信用卡業務中,信用卡業務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持信用卡消費的觀念已日漸普及。
由于信用卡市場所蘊涵的廣闊的贏利空間,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眾多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但隨之而來的信用卡風險也日趨凸顯出來。本文主要通過對國內商業銀行目前風險管理的現狀、主要風險分類入手,運用相關理論,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風險規避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二、信用卡的定義及分類
(一)信用卡的定義
所謂“信用卡”,是指由銀行、金融機構或專營公司依法向資信良好的單位、個人簽發的、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場所進行直接消費,并可在發卡銀行及聯營機構的營業網點存取款、辦理轉賬結算的一種信用憑證和支付工具。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為持卡人提供信用證明,持卡人可憑卡購物,消費或享受特定服務的特別卡片均可稱為信用卡,包括貸記卡、準貸記卡,借記卡、儲蓄卡、提款卡(ATM卡)、支票卡及賒賬卡等。從狹義上說,信用卡就是商業銀行發行的貸記卡。
(二)信用卡的分類
在我國,信用卡可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根據持卡人的資信狀況,可分為金卡和普通卡。金卡的授權額度起點較高,附加服務項目較多,因而一般發給資信較好,償還能力較強或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而普通卡是向經濟實力和信譽地位一般的持卡人發行的信用卡。
按持卡人的地位和責任,信用卡又可分為主卡和附屬卡。主卡是持卡人自身對所持信用卡的各款項支付承擔清償責任的信用卡。附屬卡是附屬于主卡的信用卡。附屬卡持卡人一般不對自身持信用卡的各項款項支付承擔清償責任,而是由主持卡人來承擔。
按發行對象分,可分為單位卡與個人卡。單位卡指政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商務支出和財務報銷業務的銀行信用卡。個人卡則是針對個人小額循壞消費信貸所發行的信用卡。
三、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作為特殊的金融商品、現代化的金融工具,是國際流行的結算手段、支付工具和新穎的消費信貸方式,它具有以下功能:
(一)支付結算
持卡人進行消費活動時信用卡可以被用來支付款項可以提供結算服務,減少了社會的現金使用量。
(二)匯兌轉賬
持卡人外出時,在異地或異國,都可以通過信用卡進行匯款,并通過國際信用卡組織的會員機構網點實現資金的調撥流轉。
(三)規模購買
隨著信用卡產業的發展,許多商戶成為了信用卡發行組織的特約商戶,這些商戶對于信用卡的持有人要給予一定程度的消費折扣或提供附加服務,從而使得所有持卡人作為一個消費團體,在消費過程中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
(四)個人信用
持卡人通過使用信用卡,在金融機構的信用記錄中進行個人信用度的積累,長期良好的信用評價會給持卡人帶來高價值的回報。
(五)信用銷售
信用卡實質上是一種信用購銷憑證,信用卡的使用改變了傳統的消費支付方式,擴大了社會的信用規模,改變了社會貨幣實際購買力決定社會購買行為的狀況,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六)循環授信
信用卡業務是消費信貸的一種,它提供了一個有明確信用額度的循環信貸賬戶,持卡人可以使用部分或者全部額度,一旦被透支的款項得到償還,該信用額度自動恢復。貸記卡的持有人,只要每個還款期償還最低還款額度,在此額度之外的款項及利息可以延至下個還款期償還,也就是說,如果持卡人的賬戶一直處于循環信貸狀態,那么周轉中的貸款余額可以被看作是無期貸款。
四、信用卡風險的種類
(一)信用風險
信用卡具有消費信貸功能,銀行允許持卡人在一定額度內進行透支,這是以持卡人的信用良好作為前提的,持卡人應按照規定的時間與利率主動向銀行償還貸款。如果持卡人違約,未能如期償還債務,便會使銀行的信用卡貸款出現壞賬。
(二)欺詐風險
這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假卡、廢卡進行消費、惡意透支或體現為對網絡信息進行修改,給各合法主體帶來損失的可能性。欺詐風險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偽造信用卡進行消費,不法分子偽造身份,持虛假資料申請信用卡以及冒用信用卡和信用卡惡意透支等。
(三)操作風險
信用卡操作風險是指因發卡機構內部控制、信息系統以及管理監督機制和流程未被切實履行或者員工操作不當而產生的風險。如發卡機構員工越權進行信用卡的審批,違規發放信用卡,或者給予不恰當地額度等。
五、信用卡風險的防范措施
對信用卡風險應采取防范與控制并舉的措施,即對客觀因素造成的風險應以預防為主,對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應以控制為主。防范與控制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信用卡風險。
(一)加強對申領人、擔保人的資信審查
要使信用卡能由有信譽、有經濟能力的人士擁有和使用,關鍵是做好資信審查。由于目前各行對申領人資信標準掌握不一,加上申辦信用卡的條件比較籠統,導致發卡機構審查時人為因素的干擾太大。因此,發卡機構應嚴格審查申領表中填列的各項內容的真實性,對那些停薪留職人員、單位經濟效益低下以及收入水平較低的申領人應嚴加控制,如確需辦卡,應實行資金抵押和單位或個人信用雙重擔保。對于擔保人也應嚴格核查,應審查擔保單位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情況,確認其是否有能力履行擔保義務。對于個人擔保的,應進行當面核對,確認擔保的簽名、蓋章的真實性,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對其經濟收入、信譽程度、償還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也應作詳盡的調查與評估。
(二)健全授權制度
授權部門是風險防范的關鍵部門,各發卡機構除必須設置為索權、授權服務的專用設備外,還必須配備事業心強、業務經驗豐富、工作態度嚴謹的專職授權人員,嚴格遵守索、授權規定,并嚴格索、授權的操作程序。此外,還應實行嚴格的授權記錄和交接班登記制度,以明確責任,確保每一筆授權業務準確無誤,真正發揮對信用卡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的“屏障”作用。
(三)加強透支防范
透支是風險產生的前提條件,當透支額達到或超過持卡人的經濟承受能力時,風險也就形成了。當前,由于種種原因,透支的產生和透支信息的反饋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增加了透支防范的難度,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因此,加強透支防范,應抓好設備配套,盡快聯通同一地區發卡中心與業務代理機構的微機網絡,把防范工作做在風險形成之前。此外,也要加強日常的監督,防止持卡人擴大透支和拖延還款,對不守信用的持卡人,及時停止其用卡的權利。
(四)積極創造條件,實現電腦聯網
特約商戶目前已普遍使用了電腦終端,實現商戶與銀行之間的電腦聯網,不但是信用卡業務發展的需要,也是防止詐騙犯罪的根本性硬件措施。實現電腦聯網后,商戶就可及時核查信用卡是否有效,持卡人是否透支,從而有效地防止詐騙犯罪活動。
(五)嚴格規范業務操作,強化內部管理
應該做到“六個做到”:一要做到各類崗位業務人員如打卡與發卡、記帳與復核、接柜與收款、授權與記帳、綜合與系統管理等人員之間相互分開,互不串崗兼辦業務,強化制約。二要做到辦理業務必須核對身份證和簽字相一致的原則。三要做到做好疑問查詢、超過限額授權和在憑證上登記證件號碼等制度。四要做到各類人員經常溝通情況的良好習慣。五要做到做好管理掛失和向二級網傳輸數據的工作。六要堅持做到維護、使用的管理,定期更換操作人員密碼,做到人離終端時必須退出畫面,同時,嚴格計算機設備及軟件管理制度,備份數據異地存放的檢查登記制度,以及會計事后監督制度,謹防他人利用計算機實施犯罪行為。
(六)加強信用卡的立法工作
人民銀行應加快信用卡的立法工作,使信用卡業務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管理,特別對持卡人、受理單位和發卡機構,都必須用立法的形式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規定發卡、用卡的法定程序,以及違反規定應受的處罰,保障信用卡業務順利地向前發展。
六、結論
通過研究我國目前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現狀與問題,筆者認為,只要發卡行與信用卡產業相關方共同努力,堅持積極主動地構建完善的信用卡風險管理體系,通過發卡行不斷地完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建立有效的風險內控制度、樹立正確風險管理理念、采用先進風險管理技術以及全社會對信用卡產業相關法律與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的信用卡產業一定能走向輝煌。
參考文獻:
[1](美)塔布·鮑爾斯,計葵生,(新加坡)黃偉權著.劉小麗等譯.亞洲銀行新未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林功實,林健武.信用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27.
[3]趙剛.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信用風險管理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4]周明.加快創新防范風險一專訪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副主任王巖帕[J].中國信用卡,2007(l):14.
[5]辛樹森.銀行卡[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1).
[6]袁笑冬.抓住關鍵環節,加強信用卡風險防范[J].中國信用卡,2007,(2):48-51.
[7]肖艷平,繆腮旺.金融服務和金融風險[J].國際金融,2002(2):62-64.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