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亮
摘要:語碼轉換是雙語或多語語言環境中的一種常見現象。改革開放以來,在以漢語為主體語言的歌詞語篇中,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語碼轉換相當普遍。從文獻上看,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角度研究歌詞中語碼轉換較少。歌詞語篇中的語碼轉換不同于其他類型語篇中的轉換,有其特定的原因和功能。這些原因及功能可以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角度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歌詞語篇;語碼轉換;系統功能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1—0194—02
一、引言
語碼轉換 (code-switching) 或語碼混合(code-mixing)是使用雙語(bilingualism)或多語(multilingualism) 語言環境中的一種常見現象。所謂語碼,簡單的說就是一種語言(language),言語變體(speech variety),或者方言(dialect)。語碼轉換就是語言使用者從一種語言或言語變體到另一種語言或言語變體的轉換。[1]70 根據Myers-Scotton 所提出的“基礎語框架”模式(the 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出現語碼轉化的語篇中,有一種語碼是基礎語(matrix language),另外一種或幾種語碼為嵌入語(embedded language)。[2]276 我們這里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語篇銜接的相關理論探討以漢語作為基礎語,而英語作為嵌入語的歌詞語篇中語碼轉換的原因和功能。
二、語篇銜接功能
從文獻上看,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角度對歌詞語篇中語碼轉換的研究較少。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Halliday(1994/2000)[3]指出語言使用中的三個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其中,語篇功能有三個語義系統,主位系統,信息系統和銜接系統。銜接是一個語義概念,指的是語篇中意義之間的關系。銜接(cohesion)通過語言手段,如語法詞匯手段來實現,而連貫(coherence)是一個心理現象,是通過語言交際雙方的共有知識來實現的。[4]4如果語篇中一個成分的理解需要依賴另外的成分,就會產生銜接。銜接手段一般主要有兩種,即語法和詞匯手段。重復是一種重要的銜接手段。重復指的是同樣的結構,詞語,詞組在同一個語篇的不同部分重復出現的現象。同樣,重復也可以分為語法和詞匯層次。前者是句法結構的重復,后者是詞匯的重復 。[5]115黃國文[6]117-119認為平行結構的重復是一種語法銜接手段。詞匯的重復通常是同樣的關鍵詞語和詞組的重復。恰當的重復不僅可以使整個語篇的每個部分語義關系更加緊密,而且可以強調主要觀點,加深印象。
三、歌詞語篇中語碼轉換的重復現象
1.有的歌曲的題目是漢語,插入的重復英語語碼和題目意思一樣,甚至就是題目的譯文。《明日有明天》這首歌中,在歌詞中插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這句英語出現三次。而且我們可以看到,英語的意思和題目幾乎完全相同。《奔向你》[7]203中,‘I wanna run to you whoo 出現六次之多, 另外一句‘But if I come to you whoo 意思和題目也很接近, 出現了兩次。很多歌曲的歌詞中嵌入的重復語碼屬于這種情況。
2.有的歌曲題目是漢語,插入的重復英語語碼雖然意思和題目并不完全一致,但和題目有語義上的聯系。《速速表態》[8]219中,插入了‘What do u love?和‘What do u love baby?有七處。雖然和題目的意思不一樣,但是這個疑問句正是要求“速速表態”的內容,雖然不是對題目的重復,但是從銜接的角度看,它們之間有語義上的聯系。 《我的驕傲》[9]275里面,嵌入的語碼‘pride in your eyes出現兩次,而‘pride一詞和題目中“驕傲”意思相同。另外兩句‘See me fly Im proud to fly up high和‘Let me fly Im proud to fly up high中,‘proud是“驕傲”的形容詞形式,和題目相關。而其中的‘fly up high也和“驕傲”有某種邏輯語義上的聯系,“飛得高”就感覺“驕傲”。還有兩句的重復,‘Believe me I can fly Im singing in the sky雖然沒有出現‘pride‘proud字樣,但是‘fly和‘singing in the sky卻也可以看出里面“驕傲”的成分。還有一種情況是嵌入的重復語碼雖然和題目看起來沒有聯系,但是和整個語篇的主題還是一致的,連貫的。在《在你走的一天》[8]220中,歌詞中主要寫離別時的牽掛和眷戀,插入的英語是這樣的:‘I remember your love, I live it, I live it, I remember your love …… Oh baby baby oh baby oh baby ha ha I remember your love。這幾句的意思是說,“雖然你走了,我還是記得你的愛”。和整個語篇的主題是一致的。
3.還有的歌曲的題目為英語,插入的重復英語語碼和題目或完全相同,或有語義上的聯系。歌曲 “Lonely”中,雖然題目是英語,整個歌詞的基礎語言還是漢語,其中只插入了‘lonely 一詞,而且出現八次。再如,歌曲“Super star”,插入‘you are my super star,出現八處。另外有一首歌名叫“Shake shake”,詞中出現的插入語碼情況如下。可以看到,出現的重復詞“shake”都是和歌名相同。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Ahu…~) Shake Shake Shake Shake Shake(Bingo) 當你有挫折 當你愛到壯烈 練習大路大過大殿 當你滿腦郁結 你我那有分別 鬧就鬧吧 就當饒舌 不愛的不愛…… I will be Shake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一搖即見效 何必吵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一人一秘技 各有熱鬧……I will be Shake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不搖不見效 求包抄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一人一美貌 至夠熱鬧 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一搖即見效 何必吵……Shake shake shake your body now 一人一秘技 各有熱鬧” [10]36
4.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歌曲的題目為英語或漢語,插入的語碼重復出現,但和題目無關,甚至和主題也無關。《一生掛念你》中,插入一句‘one more try,出現四次,看起來和題目沒有什么關系,甚至和歌曲的主題也沒有多大關系。也許是為了歌唱的時候,讓歌唱者講給聽眾,引起聽眾的注意、參與。 再如,《今天沒回家》插入了一句,‘come on,和整個歌詞的主題似乎沒有多大聯系,或許是歌唱者在歌唱時希望聽眾的參與。
四、重復出現的語碼的銜接功能
我們可以看到,在以漢語為基礎語碼的歌詞語篇中,所嵌入的英語語碼的重復出現是一個鮮明的特征。重復的形式有詞語或詞組的重復,也有分句的重復。系統功能語言學里的銜接(Cohesion)系統是純理功能(Metafunction)中語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的一個重要的語義系統。銜接手段其中有一種叫做詞匯銜接(Lexical Cohesion)。而詞匯銜接的其中一個辦法就是通過詞語的重復來強調,深化和突出主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實現銜接語篇的功能。而句子的重復是實際上可以認為是排比結構的重復。排比結構指的是結構上相同或相似的詞組或小句成串排列的語言現象。排比結構中的詞組或小句,在語義上密切相關。所以,排比結構的重復既可以表達強烈的感情,也可以起到銜接語篇的作用。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嵌入的英語語碼重復大多是和歌名也就是題目緊密相關。或者是和主題相關,要么就是在歌唱的時候引起聽眾的參與。這樣語碼轉換的重復起到了銜接語篇上下文的作用,表達一種強烈的感情,起到強調的作用。讓人甚至只通過看嵌入的英語語碼可以看出歌曲的主題。
五、結語
本文粗淺的探討了以漢語為基礎語言的歌詞語篇中的漢英語碼轉換現象。主要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篇銜接理論分析了語碼轉換在歌詞語篇中重復出現所產生的語篇銜接功能。我們發現,語碼轉換的重復出現可以起到銜接語篇的作用,深化歌曲主題,表達強烈的感情。語碼轉換的出現也有其社會政治文化的原因,絕不是偶然的。還可以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域理論以及語境理論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ack C.et.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 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 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
[4]Halliday,M.A.K.,and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6/2001.
[5]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4.
[6]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王佐良,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8]薏晴.勁歌推介[M].貴陽:貴州東方音像出版社,2003.
[9]余欣.卡拉OK金曲精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
[10]張汝秋.好歌唱不完[M].呼和浩特: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