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端
白白胖胖的亮亮,最受奶奶喜愛。這天,奶奶給亮亮洗澡時,發現亮亮只有右側的陰囊里有睪丸,左側陰囊內空空如也。奶奶著急了,趕緊帶著亮亮去看醫生。王醫生仔細檢查后發現,亮亮左邊一側陰囊內是空的,而在左大腿靠陰莖根部不遠處卻能摸到一個小疙瘩。王醫生告訴亮亮奶奶說,這在醫學上稱為隱睪癥,靠近陰莖根部的那個小疙瘩就是沒有進入左邊一側陰囊的睪丸。
胎兒的睪丸開始發育時,是在腹膜腔后上方脊柱的兩側,從睪丸到陰囊中有一條長的索狀結構,稱睪丸引帶。隨著胎兒發育,睪丸逐漸下降,4~6個月胎齡時,睪丸降至腹股溝區;7~9個月胎齡時,睪丸降入陰囊,也有的是在出生后短期內降入陰囊。如果胎兒在母體內發育的過程中牽引睪丸的索帶發育異常或缺如,或睪丸自身發育不良,或促性腺激素缺乏,或睪丸在下降時受到機械因素阻擋等原因,均會影響睪丸下降,使其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溝區,形成隱睪。
隱睪是一種先天畸形,大部分為一側性,雙側的僅占1/5。據臨床統計,70%的隱睪患兒睪丸是在腹股溝區,同時有一半患兒同時合并腹股溝斜疝。B超檢查可以提示隱睪所在部位及腹腔內有無隱睪。
睪丸是產生精子的場所,睪丸產生精子的溫度比體溫要低2℃。隱睪者因睪丸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溝管內,溫度較高,因而不利于精子產生。有研究發現,隱睪從1~2歲起就開始出現病理改變,3歲后變化明顯。所以,雙側隱睪者成年后通常沒有生育能力,一側隱睪者成年后可以有生育能力,但生育能力會下降20%~50%。而且由于隱睪停留在不正常的部位,發生惡性腫瘤的機率比正常情況要大數十倍至數百倍;位置越高,惡變機率越大。此外,停留在腹股溝內的隱睪還容易遭受外傷。所以,不管是一側隱睪還是雙側隱睪,都要及早治療。
隱睪的治療方法,要根據患兒的年齡來定。一般說,一歲以內,睪丸還有下降到陰囊的可能,可做觀察。一歲以后睪丸自行下降的可能減少,可先試用內分泌治療。每次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單位,每周注射兩次,共3~5周;或隔天肌肉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單位,共9次。然后觀察3個月,如果睪丸仍沒有下降到陰囊,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但內分泌治療僅對部分病人有效。一般認為,雙側隱睪不合并疝的患兒可以試用內分泌治療,單側隱睪者多需通過睪丸固定手術,把睪丸固定到陰囊內。手術并不復雜,治療效果也比較滿意,術后的復發率及睪丸萎縮的發生率較低,不但有利于提高成年后的生育力,而且可以減少睪丸惡變的機會。手術治療的時間要盡早進行,一般認為在2~3歲即可進行。手術治療時間越晚,治療效果越差。對于青春期后的單側隱睪和腹腔內的單側隱睪,睪丸固定術并不能增加生育率,也不能防止睪丸惡變,此時多主張行睪丸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