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新
小李是一家商貿公司的營銷主管,由于工作的緣故經常出差。有一次,小李到沿海城市出差,工作之余,客戶請他到娛樂場所玩耍,醉酒之后做了“虧心事”。回家不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醫生說他得了尿路感染。經過治療,尿頻、尿急、尿痛癥狀消失,但小李依然不放心,擔心自己得了性病。為查個水落石出,他輾轉于各大醫院性病科,一次次地請醫生看病,每次都要求醫生給自己重新做檢查,每次檢查結果都顯示為陰性。然而這一切都只能暫時消除他的疑慮和恐懼,不久他又會懷疑,醫院的檢查是否有誤,醫生是否不夠專業……萬般無奈之下,性病科醫生建議他前來心理門診求助。經系統檢查,原來小李得了性病恐怖癥,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小李的心理障礙才得以去除。
性病恐怖癥是恐怖癥中的一種。恐懼,是面對已發生事件所產生出來的一種擔驚受怕的心理,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但如果恐懼在程度或對象上超出了正常范圍,使人感到情緒不安,并因此影響了工作和生活,那就是得了恐怖癥。性病恐怖癥是怕自己得性病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障礙,可分為無病自恐和病后恐怖兩大類。
無病自恐癥的患者,通俗來講是“自己嚇自己”。這些患者原本無性病,但在社會交往中曾經接觸過有性病嫌疑的人或不潔的環境,或自己、或配偶曾經有過不潔性交史,雖自己未染性病,但總是懷疑自己已染上了性病:或懷疑性伴侶將性病傳染給自己,使自己也染上了性病。無病恐怖癥患者常常在一次婚外性行為或者初次婚前性行為后,在房事過程中發現有異樣的感覺,或者在性交后發現外生殖器過去未曾注意到的皮疹(實際上是屬于正常范圍的龜頭珍珠疹或多毛小陰唇)而誤以為染上了性病,于是查看醫學書籍、期刊并“對號入座”,到處求醫診治。
病后恐飾,是指患了性病后所產生的恐怖心理,又可進一步分為“病中恐怖”和“病愈后恐怖”兩種。
病中恐怖,是指患性病后所產生的恐怖心理,所以又稱為得病后恐懼。這是病人患了性病后,看了某些關于性病的書刊,或聽了別人的恐嚇之后形成的。
病愈后恐怖是指性病已治愈,由于某些醫生對檢查結果的錯誤判斷,使當事人誤以為性病未愈,或由于恐怖心理,病人將病愈后留下的一些不適癥狀和異常感覺都歸罪于性病未愈,由此所產生的恐懼、焦慮、緊張心態。
預防性病恐怖癥,潔身自好是關鍵。只有對婚姻忠貞,嚴守道德情操,潔身自好,杜絕婚外性行為,才能防止性病恐怖癥。傳媒在宣傳健康教育時,既要普及性知識,消除人們對性病的無知和誤解;又要把握好宣傳的尺度,不過分渲染性病的恐怖,更不宜用恐嚇的方式防止人們發生婚外性行為。醫務人員應以正確的性學觀點和知識合理地治療病人,用關心和同情的態度去指導病人,消除病人對性病的無知和誤解。病人一旦產生了性病恐怖心理,應及時去心理門診就診。
旅行住宿要注意防性病
倪合一
春暖花開,又是一年旅游的最好季節。然而,旅游時也要注意衛生,預防疾病。在外住宿,預防性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性病是指通過性交或其他性行為傳播的疾病,但臨床上非性行為導致的“無辜性病患者”也不少見。因為非性行為的直接或間接接觸也能傳播性病,而且常常被人們所忽視。旅游時在外住宿染上的性病就屬于這一類。
為什么有的人旅游住宿會染上性病呢?原因很簡單。引起性病的病原體是細菌或原蟲、寄生蟲、衣原體、支原體、梅毒螺旋體以及病毒等微生物。這些病原微生物離開人體后,在各自不同的適宜環境中還能生存一段時間。如引起淋病的淋球菌,在潮潤的被褥、毛巾、衣褲上,可生存10~72小時,在坐式馬桶的坐圈上可生存18小時。有些小旅館不能按規定為每位客人更換臥具,對房間和用具不進行及時的清潔消毒,其浴缸、浴池、腳盆、浴巾、臥具、坐式馬桶等,只要被患有性病的人接觸或使用過,就有可能成為性病的傳染源。健康人住宿接觸這些不衛生的物具后,就有可能成為無辜的性病患者。我國一些地區的疾病控制機構曾對旅游區的小旅館進行過檢測,其衛生情況不容樂觀。
基于上述情況,旅游住宿一定要有預防性病傳播的意識。首先要選擇衛生設備和衛生制度好的住所,發現臥具不清潔時,要提出更換,并督促店家對物具進行全面消毒。使用坐式馬桶時,要加上一次性坐墊。使用浴缸前要清洗干凈,最好站著用淋浴清洗全身。睡覺時最好穿著長的內衣褲,回家后及時清洗干凈。如有可能,可自備被罩,以免染上性病。當然,旅游區的有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小旅館的管理,督促建立相關衛生制度,并定期檢查,杜絕性病的流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