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岳
西奧多·德萊賽是美國自然主義文學的一位杰出代表,《嘉莉妹妹》是他的處女作。20世紀初,美國正經歷著一場急劇的社會變革,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而整個美國文學仍沉湎于理想主義。與同時代許多熱衷于描寫人生的樂觀方面的作家不同,德萊賽在這部小說中如實揭示了美國社會生活的陰暗面,《嘉莉妹妹》在美國文壇上一出現,就產生強烈反響,結果作者不斷受迫害,小說竟被列為“禁書”,嘉莉妹妹的形象也備受爭議。然而筆者認為,從鄉村姑娘到百老匯名角,農村姑娘嘉莉從閉塞的村莊到城市來尋求新生活,成為一名喜劇演員的經歷,也是女性從蒙昧服從逐步走向自我認識的過程,作者通過嘉莉的四次選擇使她“新女性”形象躍然紙上。
嘉莉妹妹的第一次人生抉擇發生在小說開頭,當時她正離開農村的故鄉到芝加哥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她第一次的幸福觀非常單純,只不過“過過比往日好些的生活——她將是幸福的了”。吻別了母親,18歲的嘉莉早就滿懷對城市生活的夢想,毅然只身去城市試一試自己新的命運。從熟悉的農村轉換到陌生的城市中去,對一個涉世未深、人生經驗貧乏而又天真無邪的花季少女而言,可謂危機四伏??墒?,隨著火車車窗外匆匆消逝的熟悉景色,嘉莉的思路卻很快轉移到“空洞地猜想著芝加哥是個怎樣的城市”這個問題上去,暗示出嘉莉妹妹很強的適應能力,為她以后的性格發展埋下了伏筆。
初到芝加哥,嘉莉借住在姐姐家里,然而一切都與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嘉莉看到德姐姐敏妮是:“現在才27歲,雖然還硬健,但已經是個形容消瘦的婦人,她對生活的看法受著她丈夫的影響,對幸福和責任的見解越來越狹隘?!苯憬銥榱苏煞?、家庭終日忙碌而犧牲了自我,她任勞任怨慢慢地積累財富,而這種賢妻良母型的生活方式對嘉莉來說卻是極其乏味的,而且正是她所摒棄的。嘉莉幾經周折找來的工作遠遠無法滿足嘉莉對“各種歡樂和各種華麗的玩意兒”的渴望,她因病被解雇后更是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一不愿回鄉過和敏妮相同的生活,卻因找不到工作無法付房租,姐姐不愿收留她而無法留在芝加哥。
正在這時,杜洛埃出現了,盡管只是一個推銷員,但比起嘉莉來他卻有大城市的生活經驗,他把嘉莉帶到了一個她從未走進過的世界:奢華的晚宴,夢寐以求的衣物……他用他的溫情,用嘉莉所向往的華美的服飾和精致的生活不動聲色地引誘了她。嘉莉作出了她的第二個抉擇:離開代表當時傳統道德觀的姐姐家后搬到了推銷員杜洛埃為她包租的公寓里與他同居。
在這段關系中,最初嘉莉追求的是正常的感情,她希望與杜洛埃結婚,而他總是推搪;也是在這段關系中,嘉莉的生活發生了質變,她很快地溶入城市中,變成了一個“衣著得體、漂亮、文雅、有風度的姑娘了”,與此同時,她對杜洛埃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從一開始將他視為了不起的“大人物”,渴望和他結婚,變為認為“他不是可以獲得或保持她的愛情的男人。她覺得,有些方面他不像是個真正的男人”,她變得不想與他結婚了。嘉莉的第三個人生抉擇,是在被赫斯特伍德欺騙之后作出的。赫斯特伍德原是漢南—霍格酒店的經理,杜洛埃的朋友。
“他是個非常成功的社交界著名人物?!?/p>
“他有一匹馬和美妙的雙輪輕便馬車。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安居在靠近林肯公園的一幢精致的宅子里。從各方面看來,他是我們美國上層社會的一個受歡迎的人物——僅次于豪門大族的第一等人物?!?/p>
遇見嘉莉時他正值事業的巔峰。他的紳士風度,得體的言談舉止,在意識到金錢重要性的嘉莉眼中無疑意味著安穩的生活,況且與杜洛埃相處,嘉莉雖然一時得到了生活的滿足,但是深藏在她內心的長期對“愛”的渴望促使她更愿意與赫斯特伍德這樣有地位又有錢的人來往,赫斯特伍德也對她有過對婚姻的許諾。然而出乎嘉莉的意料之外,如此的一位大人物其實卻是位“惺惺作態的正人君子”,他費盡心思去勾引和自己兒女年齡相當的嘉莉,不顧自己朋友的情面和已有家室,最終他以欺騙的手段得到了幼稚無知的嘉莉。作為天真單純的當事人,嘉莉妹妹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根本沒有考慮到世事的險惡,只憑借自己幼稚的知識和天真的理想去行事,結果終于不可避免地上當受騙。不過,嘉莉的適應能力又一次發揮了作用,在已經受騙的情況下,她很快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當她受騙登上去加拿大的火車時,小說是這樣描寫的:
“當嘉莉眺望著窗外在飛過的風景時,她幾乎忘記了自已是被騙,違反自己的意志作這次長途旅行的……在她看來,這是有趣的世界。她的生活剛開始。她并不覺得自己是打了敗仗。也沒有心灰意懶……她可以從束縛中解放出來而獲得自由——誰知道呢?也許她可以幸?!?。
此時的嘉莉仍和所有的其他女性一樣,把滿足物質生活的愿望寄托在男性身上,把杜洛埃、赫斯特伍德對她的“和善、寵愛”看作“抵御外界威脅”的屏障。但是此時的嘉莉也與初到芝加哥時不同,隨著眼界的增長,她的獨立意識也已經開始慢慢增強了。相反的,赫斯特伍德在失去了芝加哥的天時、地利和人和后迎來了一連串的厄運,投資失敗和工作的無著落也慢慢使他從一個富裕的人變成了一個落魄的守財奴。
嘉莉在作為一個毀壞別人家庭生活,引誘男人走向犯罪的女性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女性”形象的崛起。嘉莉已經開始不完全依賴于男性,在生活出現危機之時,努力擺脫困境。為了生計,她不顧赫斯特伍德的反對,決定去演戲,雖然赫斯特伍德反復強調“倘使我是你,我就不想演戲,這不是女娘兒的適當的職業”。但是對于嘉莉,“現在,像在芝加哥一般,舞臺就成了她困難中的最后希望。倘使他不能立即找到工作,必須采取一些辦法。也許她不得不出去,再去獨自奮斗”,因為她“不愿意被拖入貧困之中,或者跟他餓死。她是有演戲的才能的。她能夠先闖進去,然后成名起來。那時,他有什么話可說呢?”在嘉莉的心中,“成名”就是幸福。此時赫斯特伍德的頹廢沮喪、不思上進迫使嘉莉重新面臨生存的窘境,她作出了她第四個重要的抉擇:獨自離開。
第一次登臺,嘉莉就表現出對藝術的極大熱忱,從中得到極大的樂趣。由于她的努力,導演漸漸讓她演一些稍微重要些的角色。而嘉莉則更加投入,當別人休息時,她仍然在揣摩、練習,考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現角色的心理,力求精益求精。嘉莉則日漸走紅,現在的嘉莉終于可以不再依靠男人的幫助,她每天乘坐華麗的馬車,住進華麗的賓館,崇拜者前呼后擁。名譽、金錢、地位紛紛涌來,她終于成為了紅極一時的大明星。
作者通過對這四次抉擇的詳細描述,使嘉莉妹妹這個“新女性”形象逐步成熟、豐滿起來。從最初懵懂的鄉村少女到掌握著自己生活的名角,從被動地受騙順從到主動地離開,嘉莉妹妹背離了以姐姐、姐夫為代表的傳統道德觀,憑借著她的美貌與不懈的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夢想。然而,已經物質化與欲望化了的城市生活卻注定了一種主體結局:即使人們獲得成功,他們也不可能獲得幸福。
與她在舞臺上演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相反,現實中嘉莉的愛情一次次地被欺騙。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嘉莉先是被杜洛埃欺騙,接著又被赫斯特伍德欺騙,最終得不到真正的愛情。事實和她臺上的演出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華麗的演出更襯托出嘉莉空虛落寞的精神世界。
在小說的結尾,當赫斯特伍德在廉價的小旅館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我們看見了嘉莉仍然坐在搖椅里搖蕩著、思索著:“你獨自坐在窗前的搖椅里,必然會夢想著,渴望著。你坐在窗前的搖椅里,必然會夢想著你永遠也觸摸不到的幸福?!迸c最開始“過好日子”和“成名”的幸福不同,嘉莉在一次次的追逐和得到中,漸漸離幸福越來越遠。
德萊賽筆下的嘉莉妹妹,不再是受了委屈只會哭泣的格蕾卿,不再是為曾經的錯誤而充滿負罪感的苔絲,不再是明白了卑微的地位卻擁有不定未來的娜拉,她是擁有了強烈獨立意識勇于追求夢想的新女性。她果敢、堅強,為了生存和欲望苦苦掙扎,然而在內心的深處卻空虛、迷惘。德萊賽用犀利的筆觸完全顛覆了美國文學作品中樂觀主義的基調,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也寫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中一些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和問題,而不局限于一時一地的狀況,對于今天的我們仍富有啟迪作用,這就是世界文學經典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