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頂崗實習是體現工學結合職教思想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高職教育面臨的難點。以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與福建三元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的校企合作為對象,通過研究和分析在頂崗實習過程管理方面的相關問題,對校企雙方的責任和權利進行明確劃分,力求找到頂崗實習過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頂崗實習過程管理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20158-01
一、頂崗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頂崗實習是通過校企合作,將學生安排在企業的工作崗位上進行技能訓練和實踐學習,是校企合作進入深層次模式的具體表現,其目的是通過實習,讓學生全面體驗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把課堂上學到的書本知識與職業崗位的技能需求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為將來真正走向就業崗位做好必要的準備。做好頂崗實習工作,對促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優化師資結構和實現校企雙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院是一所工科為主、工商結合、以信息技術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福建三元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福州市軟件園,是一家研發生產和制造移動通信基站、直放站及相關配套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2005年,雙方正式啟動校企合作方案,經過近三年的實踐,以公司生產部和工程部為實訓基地,基本構建了學生頂崗實習的長期合作模式。
二、前期準備工作
頂崗實習時間一般在一個月以上,涉及的學生人數較多(一般至少一個班級,40人到50人),參與對象包括學校、企業、教師和學生,同時也引起家長和社會的普遍關注。因此,要順利完成這項任務,事先必須經過周密策劃、精心安排和充分準備,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首先要在明確實習任務和目標的基礎上,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同時辦理實習期間學生的保險手續,制定好實習管理制度,安排和指定帶隊教師人選。一般來說,頂崗實習的企業與學校在地理空間上都會存在一定的距離,學生不僅需要變換自身角色,還要改變生活環境,最先遇到的就是吃和住的問題。由于企業很少備有現成的宿舍,導致會產生額外的住宿費或交通費,同時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如交通安全、出勤率等)。為保證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實習學生的心態也需要穩定和疏導必須耐心細致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實習觀念,堅定成功的信心,讓學生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其次,出發前一定要先對實習崗位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和分析,根據崗位性質和學生特點力求做到崗位與學生一一對應。每個崗位都需要制定針對實習學生的基本考核標準,以檢驗學生的實習效果。這項任務一般需要帶隊教師參與完成,保證后期實習指導和工作銜接順暢。
另外,帶隊教師的責任要明確,企業對學生的管理要透明。帶隊教師不僅要了解企業崗位,還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狀態,同時對企業化運行的學生管理工作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三、過程監控與管理
做好過程監控和管理工作是決定頂崗實習成敗的關鍵。首先要制定實習學生的考勤制度。由于對帶隊教師的考核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需要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帶隊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帶隊教師人選應盡量保持穩定,使其帶著課改任務、科研任務下企業,同時完成對實習學生的管理。
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付出一定的勞動,根據國家相關法令應當付給一定的報酬。學生的實習津貼發放不宜過多,盡量實行補貼制,避免產生誤導,失去頂崗實習的意義。同時,補貼制度應與實習學生的考核標準和獎懲措施結合起來,綜合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
實習進行過程中,每個學生應提交階段性的總結和匯報,作為評價學生實習效果和過程分析的原始材料。頂崗實習環節成績的認定,以企業和帶隊教師給出的評價綜合得出(考勤及工作態度占20%,任務量占40%,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占20%,頂崗實習總結占10%)。過去我們曾經嘗試學生邊實習邊上課,這樣的效果并不理想,最終選擇了集中實習方式,這需要對教學計劃進行全盤考慮和局部調整,如果能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確定實習時間,將是最理想的結果了。
四、學校與企業的角色與分工
學生是學校和企業的公共資源,頂崗實習期間,應以企業為主對學生進行管理,學校起輔助作用。雖然帶隊教師參與,但不可超越和替代企業管理者的權限,盡量使學生融入企業化的管理體系當中,親身體驗校企環境的差異,將企業的管理觀念內化成自身的職業操守。企業應認真聽取實習學生的合理化建議,不斷完善實習管理機制,豐富多元管理模式。
學校應通過各種方式與企業及時溝通情況,實時掌握實習學生的工作、生活和思想變化等,及時配合企業解決實習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實踐證明,只要雙方采取積極態度對待實習過程,及時化解學生對企業和實習工作的誤會,一定能順利達成頂崗實習的預期結果。
五、實習結束后的總結和檢討
實習結束并不意味著大功告成,而是制定下一輪實習方案的最佳時機。本次實習的成功經驗既可以作為校企合作成果加以推廣,也可以為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和教師培訓提供素材;通過總結頂崗實習的經驗和教訓,更能夠不斷完善校企合作方案,為后續的實習過程提供借鑒和參考。實習過程積累的書面材料、生產成品和半成品(包括不合格產品)等,都可作為實習成果加以收集、整理和保存,作為分析評價校企合作成效的佐證和依據。
六、結論
頂崗實習是工學結合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由于人員波及面廣,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就業心態,因此需要周密策劃,謹慎操作,尤其要注重過程管理,合理進行校企分工,積極形成學生對行業技術和崗位關鍵能力的理解和認識。在國家政策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盡量為學生創造優良的實習環境和條件,使其在實習過程中感受企業文化的魅力,客觀認識就業崗位對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需要,更好地完成自我目標定位和人生觀的塑造。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
[2]盧海濤,關于高職發展“訂單式培養”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3.
[3]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4]《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5]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7.
[6]葉小明,在工學結合中實現校企深度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07.10.
作者簡介:
張智群(1969-),男,吉林前郭人,碩士研究生,高校講師,主要從事通信與信息系統方面的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