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云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20162-01
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閱讀是發展學生智力,豐富作文內容的關鍵,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同時讓學生通過閱讀加以體驗,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小學階段,正是人生吸取精神營養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讀什么書、怎樣讀書、形成什么樣的讀書習慣,可以說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我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談些點滴體會。
一、創設輕松氛圍,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維,給他們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的主戰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作為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潛在的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因素。我發現語文教學中的課文題目短小精悍,引人入勝,而且暗含作者的寫作目的、情節和寫作思路等,因此就從題目入手。例如教學《夜鶯的歌聲》一課時,我讓學生讀題后,提出問題并通過思考這些問題“你可以知道什么?”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夜鶯的歌聲怎么樣?怎么唱?為什么唱?”等等,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學生知道“夜鶯的歌聲”是小游擊隊吹的,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在教學實踐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主找出課文從哪方面寫這種野的。學習了這種學習方法后,從周圍選取家鄉的某處景物也從哪方面表現其特點,學生得心應手。學生有了創新精神,教學效果很好。
二、利用多種形式,激發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各方面的興趣都還沒有定型,興趣就是學習的強大動力。現代心理學也認為只有通過個體某種內部需要和外在環境刺激才能激發學生的動機,然后在動機的支配下,以強烈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這里所說的環境刺激就指的是興趣。為了能夠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我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
(一)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章
學生雖然完成了課內文章的閱讀,但他們的閱讀決不能局限于課本二三十篇范文,一位語文名家說過“語文閱讀能力70%來自于課外。”因為學生只有閱讀各種讀物才能吸取他們需要的各種營養。教師就要經常引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課外文章,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語文新課標也對各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不斷擴展學生課外閱讀量。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了兩種形式:一是比較性閱讀。比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對桂林山水的描寫創作一幅畫,此時學生進行創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他們用顏色和畫筆體會到了“山的奇秀險,水的靜清綠”。學生通過展示和討論,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的美麗之中,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然后可以給學生推薦閱讀一組寫景的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多姿多彩,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感。二是推薦式。當學生學習了一些作家所寫的文章之后,可以向他們推薦這些作家所寫的其它有關書籍,鼓勵學生到學校圖書館借閱進行擴展閱讀。
(二)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
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學生有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當珍視,所以我還經常開展讀書會,暢談讀書體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閱讀才華的平臺。每天我都利用至少十分鐘時間與學生進行師生同讀活動;在每周都至少安排一節語文綜合實踐課,讓學生進行“朗讀展示”、“美文欣賞”、“三分鐘演講”等活動。每個學生都有“采蜜集”或者“精彩語句摘抄”之類的讀書筆記本,學生不僅把自己閱讀得到的精彩內容記錄到自己的摘抄本或采蜜集上,我還組織他們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精詞妙句、百科知識等輪流摘抄到后黑板上(開辟一個小欄目),以便互相交流學習,此外,還定期舉辦讀書手抄報展評活動。這些做法不僅使學生閱讀興趣大增,更有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是在閱讀實踐中養成的。它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學習都會有直接影響。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保證閱讀的質量,提高閱讀的效率,順利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可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使用不盡。
(一)培養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
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有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經常強調閱讀的衛生習慣:如,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提醒學生千萬不要躺在床上讀書;讀書時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適度;要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等。
(二)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已被廣大語文教師所公認的閱讀習慣,要提倡這種方法,也就是凡閱讀必須圈點、勾畫、批注、摘抄、寫閱讀筆記,學生隨閱讀有意識有目的地用各種符號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含義深刻的句子,體現文章中心的重點段落進行圈點、勾畫、批注、摘抄,既分解了課文,又積累寫作素材,久而久之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教給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了閱讀的熱情的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讀書。指導小學生具體的讀書方法有以下幾種:
1.選讀法。指導學生根據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種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2.瀏覽法。用這種方法閱讀,對于愛讀書報,卻無充分時間去細嚼慢咽的學生來說是十分可取的,每當學生所訂的報刊雜志剛剛發下,我就鼓勵他們用瀏覽法,先看個大體眉目,待有比較充足的時間時再去細讀,這樣學生就容易掌握這種瀏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3.聯系法。在進行文章的閱讀時,要求學生讀到結尾想想開頭是怎樣寫的,讀了文章的構思、布局,聯系自己平時是怎樣謀篇布局的,對照一下有何值得學習和吸納的地方。在比較分析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形式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