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嫄 劉 俊
[摘 要] 企業道德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加強企業道德建設,本文認為應著重處理好企業與員工、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社會和環境的關系。
[關鍵詞] 企業 道德建設 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的市場觀念不斷增強。市場經濟是一種相對來說高效率的經濟,但市場經濟本身并不完善,存在著道德缺陷,不少人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出現許多“背德行為”,許多企業的管理思想還沒能真正轉移到“以人為中心”的道德基點上來,沒有真正把企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具體化為職工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因此,必須加強企業道德建設,處理好企業與員工、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社會和環境的關系。
一、與員工關系:尊重與服務
現代企業里,員工是最可貴的財富。一是要尊重每名員工,不搞歧視,不區別對待。現代企業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員工隊伍的多元化,每個員工都是公司血液里的一分子,只有把每個員工看作體現企業文化不可或缺的支撐點,同等對待所有員工,才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要服務員工,幫助員工實現個人價值。首先要定期或不定期培訓員工。決定員工(尤其是高素質員工)去留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能否在本企業中得到鍛煉和發展的機會。崇尚道德管理的企業不僅根據員工的綜合素質,把他安排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而且在工作過程中,根據情況的需要,對他進行培訓,這樣做既滿足了員工自身的需要,也滿足了企業的需要,因為通常情況下,經過培訓后的員工能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其次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工作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企業不僅要為員工營造一個安全、關系融洽、壓力適中的工作環境,而且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為員工配備必要的設施。
二、與顧客關系:誠實與守信
顧客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顧客,企業就無法生存下去。企業的中心目標應該是以顧客為導向,讓顧客滿意。要獲得顧客的滿意,管理者在處理與顧客關系時就必須遵循“誠實與守信”的準則,做到貨真價實,按照自己的承諾,滿足顧客的要求。一是要提供安全的產品。安全的權利是顧客的一項基本權利,企業不僅要讓顧客得到所需的產品,還要他們得到安全的產品。二是要提供正確的產品信息。企業要想贏得顧客的信賴,在提供產品信息方面不能弄虛作假,欺騙顧客。三是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和必要的指導。企業要重視售后服務,要把售后服務看作對顧客的承諾和責任,要建立與顧客溝通的有效渠道,如設立意見箱、熱線電話等,及時解決顧客在使用本企業產品時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使用產品前或過程中,企業要盡可能為顧客提供培訓或指導,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本企業的產品。
三、與供應商關系:平等和公正
眾所周知,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是上下游的合作關系,但是他們之間也是有博弈的,企業希望以盡量低的價格、盡量高的質量、盡量長的付款周期、盡量周到的后續服務來獲得產品供應,而顯然,供應商卻相反。多數優秀企業都有選擇、培育供應商的計劃,優秀的企業的成長肯定應該伴隨著一些供應商隨其成長,不讓供應商獲得好的成長空間,企業自己肯定也長不大。一是要時刻以平等、公正的立場對待供應商,遵照有關法律及合同規定進行誠信的業務往來;二是要不利用優勢地位對原材料供應商及合作方采取不正當的、有損其利益的業務行為;三是要不利用與采購等關聯的職務之便,謀求收受他人提供的利益或方便等個人利益。
四、與競爭對手關系:合作與競爭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因為有了競爭,企業才有了向前發展的動力。然而,在市場上,并非打敗了競爭對手,就對企業發展有力。一位管理者曾說過,“市場上,對手就是幫手”。所以,有時處理好與競爭對手的關系,反而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一方面,中國入世以后,國民待遇、市場準入、投資領域、股權限制等各種對外資企業的壁壘大大削弱,更使得市場上的競爭有增無減。在這種形勢下,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競爭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其后果必將是被市場競爭無情地打垮。因此,必須著力于強化競爭意識,增強競爭實力,以求立于不敗之地。另一方面,在強化競爭意識的同時,企業的道德建設還必須要強化合作精神。因為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一種有序競爭。企業不能壓制競爭,也不能搞惡意競爭,要處理好與競爭對手的關系,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崇尚道德管理的企業不會為了一時之利,通過不正當手段擠垮對手。
五、與社會關系:責任與義務
企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或組成“細胞”,應當積極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與義務。一是要承擔經濟責任。企業的行為導向主要是生產和銷售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社會讓企業承擔生產的角色以履行部分社會契約,是對經濟制度的認可。企業的經濟責任要求企業能夠以較少的消耗獲取較多的效益。二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社會為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立下了規矩,即法律。企業的法律責任要求企業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履行所有的社會契約。三是要承擔道德責任。它是社會所希望或禁止而又未寫進法律的某些為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和慣例,希望企業能接受和實踐,成為社會道德活動的實踐主體。企業的道德責任要求企業避免不良行為,堅持道德的指導地位。
六、與環境關系:和諧與統一
加強企業道德建設,還要建立與自然發展的和諧、統一關系。其途徑主要在于企業確立“綠色”觀念和“綠色”行為模式,以及在與自然和諧共處中求得發展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體現正確的生態價值觀。一是要環境保護。企業要在保護環境方面發揮主導作用,要有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積極采用生態生產技術,要緊密追蹤生態生產技術的研究進展,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將最新的生態生產技術應用到生產中去,使研究出來的生態生產技術能盡快轉化為生產力,造福于人類,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企業自身的發展得到了有力的保證。二是要以綠色產品功研究和開發的主要對象。企業要積極研制并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綠色市場的發育,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態意識。三是要污染治理。制造企業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治理環境(即誰污染誰治理),不能推諉,更不能采取轉嫁生態危機的不道德行為。
參考文獻:
[1]袁隆成:對我國企業倫理建設的認識[J].華東經濟管理,2005(7)
[2]孫 瑛:我國企業道德建設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6(2)
[3]王淑云:淺論企業倫理道德建設[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