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崢嶸

夕陽從地平線下收回了空中最后一片晚霞,不久又用自己的光輝,把天上的一彎新月照得透亮。頑皮的星星,競相從靛黛色的蒼穹中探出臉來,瞬時,閃閃爍爍,布滿了整個天幕——夜,又悄悄地降臨了。
處在鎮江市西北端的西津渡古街,雖不像農村的田野那樣總是飄逸著濃烈的鄉土氣味,然而在這夜幕之中,卻也著實能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
倘若你此時登上云臺山遠望,遠處高樓大廈的背影參差林立,近處傳統民居影影綽綽、重重疊疊;萬家燈火,星星點點,象是銀河的世界靜靜地降到了這塊土地上;特別是近處西津渡街上所有建筑的輪廓,被LED彩色發光燈管裝飾的富麗堂皇,多彩的燈光婉如夜空中飄涉著的美妙音符,淡淡地刺激著你的感官。
倘若你此時側耳細聽,周圍則是一片寧靜——沒有人聲的嘈雜,沒有發動機的轟鳴,也沒有車水馬龍帶來的噪聲,只有臨近的長江路上飛馳的機動車聲,間隙地在津渡的上空輕輕地回蕩;偶爾,也可聽見幾下從遠處工地上飛來的打樁聲。
倘若你此時漫步在蒜山游園蜿蜒的磚道上,迎著略帶習習涼意的夜風,你可盡情地觀賞園中湖塘面上跳躍著的粼粼銀光,聆聽微風輕輕拍打樹葉枝條的響聲,略略領受那水光月色的韻味。
倘若你此時穿街走巷,決不會抱怨古街的石板路太窄、太彎,連那終日行人熙攘的昭關過街石塔下面,現在也會使你不由地感到它是那樣的寬闊、挺直和清靜……
月光、星空、樹影、燈火、流水……呵!這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它不只是夜幕中靜默的景致,而且是部分人類和大自然共同譜寫的《靜夜暢想曲》。這夜曲沒有五線譜,沒有音符,沒有音響,但它卻有著那樣和諧的旋律,你也真能夠在這旋律中聽出“道是無聲卻有聲”的無限妙趣,人們從生活的不同角度,盡情地享受著它那個樂章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也從不同的生活角度,不斷譜寫著它的新的樂章。
天真的孩子,享受著這夜曲的寧靜旋律,不等大人們將事情做完,他們早已寫完了作業,靜靜地進入了夢鄉。
年輕的情侶,享受著這夜曲的寧靜旋律,在云臺山上的草地上,蒜山游園長廊的廊凳上,以至他們漫步的街道上,此時不再有白天的擁擠或“滿座”,也沒有大聲喧嘩和過路人的干擾,有情的戀人們敏銳地感覺到——此時此地,只有“我們倆”。他們悄聲細語,互訴衷腸,傾吐愛慕,各言志向……
有志于歷史街區的保護和建設者們,享受著這夜曲的寧靜旋律。同時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著新的樂章。你看,夜深人靜,在拆遷的辦公室里,燈火通明,也許拆遷的工作人員正在核對數據,計算價格;也許正在分配任務,研究明天的計劃。在西津渡建設發展公司的會議室里,沒有干擾,只有設計人員的講解聲,和與會人員書寫工作筆記“沙沙”的翻動聲。在工程部的辦公室里,沒有嘈雜,只有制圖人員坐在電腦桌前“嗒嗒”的鍵盤聲……歷史街區的建設者們珍惜這寶貴的時光,正抓緊分分秒秒,駕駛著創新、探索的小舟,在街區保護這一新課題的海洋里闖蕩、奮進……這一間間辦公室的燈光,難道不正是“萬家燈火”中的一個個的閃光點嗎?
歷史街區的領導者們,享受著這夜曲的寧靜旋律。寂靜安謐的環境,為他們尋找科學決策和方案數據提供了必要前提。
有著執著精神的文史工作者們,享受著這夜曲的寧靜旋律。他們正在一堆堆書的海洋里蕩漾,醞釀著新的研究課題,書寫著有價值的論文。
歷史街區的建筑工人們,也享受著這夜曲的寧靜旋律。他們正用自己的汗水,爭分奪秒地讓領導和專家的保護設想變為振奮人心的現實。
……
那夜曲的優美旋律,不斷供人們分享著;它那宏偉的樂章,也由勤奮的人們不斷地更新著。只要生活沒有中斷,這種享受和更新就會永遠延續下去。
夜,靜悄悄。西津渡的夜,確實又是靜得那樣的可愛。聽不到嘈雜聲,也看不見它白天的熱鬧相,只是在寧靜的夜空中,輕輕地迎來了午夜十二點——它宣告了舊的一夜的結束和新的黎明的開始,但絕不是宣告那優美津渡夜曲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