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 云

20世紀初,作為長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鎮江,雖然不乏繁華的商業街,然而若要了解真正的鎮江社會生活,卻要走入鎮江歷史發展的縮影——西津渡歷史街區的街巷空間,因為正是這些一個個用圍墻圍起來的小聚落和其內部成排成列的單元房子,構成了鎮江這座城市的背景,形成了西津渡歷史街區生活的底色。
街巷,是西津渡歷史街區的主要民居格局。但由于街區內建筑風格的多元性,這里既有上海的里弄,如長安里、德安里,又有北方胡同的風格;庭院既有南方天井民宅,又有北方四合院布局;單體建筑既有江南民居風貌,又有北方建筑的純樸、厚實;整體風格既有東方神韻,又有西方特色。無論從歷史研究出發、還是從觀賞角度,都是不可多得的。
當你站在云臺山朝西北向下望去,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古樸壯觀的景象:它是城市中背景一樣的東西。街道和房屋凸現在它之上,是一些點和線,而它則是中國畫中稱為皴法的那類筆觸,是將空白填滿的。這種街巷的房屋看上去是鱗次櫛比,擠擠挨挨,它們還像大河一般有著許多的支流,又像是大樹一樣,枝枝杈杈。
解放前,除了部分外僑、富商和一些貧民之外,鎮江大部分的居民就居住在這些新舊的街巷中,正是這些廣大街巷居民的生生息息形成了鎮江城市生活的基本節奏。當然在這些居民中還有上中下之分,這就形成了街區在地區和質量上的級差。此外,西津渡內的原鎮江英租界畢竟是一個“十里洋場”、五光十色的地區,因而這些街巷既能藏龍臥虎也能藏污納垢。“利商街”、“利群巷”,單從這些街巷的名稱中就留下了繁華集市的信息;“小碼頭街”、“義渡碼頭街”、“西津渡街”這些街巷的名稱也都刻有渡口的痕跡;“利泰坊”、“長安里”、“吉安里”、“德安里”,這些在街區最常見的里弄名是體現大戶宅主的情趣、品味、向往和追求的那種。這種里弄的弄名意境最為深邃,有的勉勵后人耕讀為本、勤儉持家和勸人重視德性修養、為善積德、齊家治國為寓意,有的表現宅主追求平安的美好愿望。西津渡歷史街區的街巷名是當地百姓審美意識、文化心態和人文思想的集中表現,含蘊深深啟迪良多,值得后人深思、探秘。
在西津渡歷史街區最熱鬧的要算小碼頭街,這是古代通向碼頭的唯一通道,到了近代,金山與陸地連接,這又是通向金山的繁華街道。沿街的房子,大都采用“外鋪內里”的方式,底層沿街兩側為各式的小型作坊和商業店面,后面和樓上為居住空間。里弄的入口就夾雜在這些店面中間,弄口的開間和兩邊的店面的的開間相差不多,但仍能十分清晰地辨別出來。因為,每一個里弄的出入口不論是否有過街樓都作了特殊的處理,每一個里弄口上方都嵌有一塊碑石,旁邊用花紋線腳來裝飾,還將里弄名和修建年代表達出來。有的里弄口也會對門頭作刻意的裝飾,例如“德安里”的門樓裝飾,這是小碼頭街中唯一幸存、保存完整的一處中西風格兼蓄的建筑。迄今仍保留原貌,成為歷史的見證。
所有這些沿街的里弄入口、正門等裝飾,豐富了街巷的層次,本身也已成為西津渡生活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