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杰
教學比賽是體育教學中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和過渡手段,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挖掘學生最大的身體潛能,所以教師應有目的的、恰當的組織學生比賽。為了使教學比賽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具體運用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重賽前準備、明確游戲目的
1.在采用教學比賽前,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訓練水平和身體、心理發展特點,選擇比賽的內容和形式。要避免過于成人化、功利化。
2.根據教學或訓練的任務來確定比賽的性質,如:為了調動學生練習的興趣,可以組織游戲性比賽;為了檢測訓練效果,可以組織訓練性比賽;為了適應場地,可以舉行適應性比賽等。
3.組織教學比賽,除了要符合學生訓練水平和身體、心理發展特點,還要符合項目特點。如果教師對項目特點了解不清,認識不到位,將會導致比賽失去意義、失去效果、事半功倍。
二、突出比賽重點,比賽正式化、公平化
1.體育課時間有限,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比賽,應突出重點,集中強化一兩個動作,解決一兩個問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要求做,結果什么也做不好。例如,學生在課的前半時段復習籃球的投籃動作,在課的后半時段利用20分鐘進行投籃的教學比賽,鞏固跳高投籃技術,要求學生在比賽中采用正確的投籃姿勢,這種規定就突出了教學比賽的重點,保證學生在比賽時集中精力做好投籃的動作。
2.比賽中,要遵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嚴密組織、精細安排、緊湊自然,防止弄虛作假、“缺斤少兩”等不公平因素的出現。對于多人項目,要記好人次;對于時間、距離、高度等項目要計算好時間、距離、高度。
三、賽后及時進行總結、評價
有體育比賽就有名次之分、等級之別。每次教學比賽之后,教師都要根據比賽情況、比賽結果及時給予總結與評價。具體包括:
1.成績好的、表現佳的要表揚,成績差的、表現劣的也要適度地給予鼓勵,爭取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鼓舞、受到激勵、有所收獲,使學生的努力、付出和進步都能得到及時的認可和肯定。
2.團隊精神教育,在教學比賽中,同伴之間要團結協作、密切配合,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戰勝對手,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
3.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通過緊張激勵的比賽,磨礪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等意志品質。總之,良好的總結與評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參加比賽、更好地享受比賽帶來的快樂,有利于進一步教育和引導學生,更加投入比賽。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成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