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有一種教育理念叫做“教育終究還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我進步。學習根本上應該是自我學習,但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這似乎有些難。如何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學會學習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有興趣才能愛上學習,孩子們從小就愛興致勃勃地問“為什么”。我們就認為孩子天生就是渴望知識的,對學習知識是感興趣的,但一進入小學,進入學校規范化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往往會不適應,失去學習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呢?
1.讓孩子融入課堂中
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首先要求教師上課時教學語言、神情要親切而具有吸引力要用生動活潑的講解,豐富有趣的學習情況來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22課《云房子》時,我就特別注意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主動要學習興趣。如:
師(語氣輕柔):是啊,正如大家所說的,雨過天晴,烏云慢慢散去,太陽公公又露出半邊笑臉,一切都顯得喜氣洋洋。(老師邊說邊貼出畫有藍天,白云,太陽公公的底圖)。這時候,誰也來湊熱鬧了?(邊問邊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相關語句)
生(齊):一群小鳥飛過來。
師(笑盈盈地):小鳥在哪里呢?噢,在這里(拿起一名學生桌上的小鳥頭飾為其戴上),在這里,在這里(連續幫幾個孩子戴上頭飾),(問學生)還有小鳥嗎?還有嗎?
(學生一開始是興致勃勃地看著聽著,當聽到教師問“還有小鳥嗎”時,孩子拿起自己桌上的頭飾戴上,互相笑嘻嘻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教師里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
師(驚喜地望著全班小朋友):呀,這么多小鳥,這下,天空中可熱鬧啦!聽,它們說——(出示句子:哇,這么多白云)
學生被教師的情緒所感染,大聲地說道:哇,這么多白云!
孩子們興趣盎然,興致勃勃……
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們愛學習的興趣。
2.用賞識的眼光去對待孩子
學生的學習興趣剛剛萌發很容易消失,要進一步鞏固并穩定孩子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成功會讓孩子勇往直前,戰勝懶惰、戰勝畏懼,老師真誠的對學生說一句“你真棒!”或者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根豎起的大拇指,一個贊許的微笑,都會在孩子小小的心靈埋下無比歡樂喜悅的種子,讓他在一段時間里都會堅信“我能行”“學習真快樂”!當然,最好也聯系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教學工作,不斷的鼓勵學生。這樣孩子會越來越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愛上學習,才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永動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好的學習習慣能減輕學生身心負擔,能讓學生專心學習,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講,可以從基本的習慣做起。如:養成做好課前準備的好習慣:文具盒里的文具擺放整齊有序,課本、作業本整理的井井有條;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上課不交頭接耳,不開小差,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師;養成作業工整不拖拉的好習慣:每天回家先完成作業再去玩;養成愛讀書并寫小練筆的好習慣: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孩子的自我超越和更新,也是孩子不斷修正自我,學會自主學習的過程。
三、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會令學習變得事半功倍。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好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如告訴學生上課時要專心聽講,看著老師的眼睛,讓自己的思想跟著老師的思路去思考;要認真做筆記,把老師強調的重點及時記下……當然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如語文課,要鼓勵學生認識身邊的字,積累更多的字詞等等。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采用游戲的方式,如幫助漢字“找朋友”,可以讓學生多認識字,多積累詞,并且隨時隨地都可以快樂識字;要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注意輕重緩急。告訴學生在朗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能亂猜,讀不準的字,要勤查字典,在朗讀景物描寫,特別是靜態描寫,比較傷感的場面,朗讀速度要稍慢,而那些比較緊張的場面,快速的動作,熱烈的爭辯,急切的呼喚,讀的速度要快一些,這樣才能讀出相應的氣氛;告訴學生平時要學會多觀察多寫小練筆,以提高作文水平。小學一年級學生多限于看圖說話,二年級學生剛接觸寫作文,三年級學生也是剛寫小作文,寫得常常不盡如人意,所以要鍛煉學生寫小練筆,字數不必多,但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多看多寫,俗話說,熟能生巧、藝熟必精,看多了,寫多了,自然下筆有物……老師的方法點撥,可以讓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更有效。
當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作為老師,要不斷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給他們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逐步幫助低年級的孩子們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們愛上學習,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作者單位:徐州市云龍區塘坊小學段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