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花
小班幼兒剛剛從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家庭生活轉向班級生活,自我意識強,為人處事常以自我為中心?;顫姾脛拥暮⒆?總是跳來跳去,以滿足自己玩的欲望為目的,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有時甚至還會出現搶占玩具的現象;而膽小內向的孩子,則把自己封閉起來,獨坐一邊自娛自樂,不與同伴交流,這是缺少交往能力的表現。而幼兒入園后,和許多同齡的伙伴一起生活、學習、游戲,交往是必然的,更何況交往不僅能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助于挖掘孩子的生活經驗、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促使他們互相模仿、互相學習。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庇螒蜃罘嫌變旱哪挲g特征,最為幼兒所喜愛,也最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而游戲中角色游戲又最具有游戲的典型特征:主動性、趣味性、社會性、虛構性。它是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對幼兒的語言、社會交往、知識經驗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品質是值得嘗試的。
一、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游戲中,對孩子的觀察是尤為重要的,比如孩子需要什么、他們的游戲水平怎樣,如果游戲水平得不到提高,那么孩子的交往與合作能力就會得到限制。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是組織游戲的重要環節,也是發現幼兒游戲情況的窗口。那么如何更好地進行觀察呢?首先要有耐心,要傾聽孩子的心聲。幼兒游戲的行為有時是無聲的,但從無聲的動作中可以看到幼兒的內在思想、情感的流露,興趣愛好等,所以更需要老師的耐心觀察,從而發現幼兒游戲的能力。有一次周宇小朋友來到生活區里,他介紹著生活區里的鞋子、衣服、襪子、餅干等,問周圍區域的小朋友要不要買?原來他家是開超市的,在日常生活中他看到了父母做生意,招呼顧客的樣子,他把這段生活經驗轉移到了游戲中。于是教師針對這一情況開設了“超市”這一游戲內容。于是乎,這里成了孩子模仿成人、展現自我的舞臺。他們會互相詢問商品的名稱、商品的價格;探討食物的味道及烹飪方法等;交流成了他們的自然行為,也成了他們的自身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游戲的深入,孩子的交往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輻射面也越來越廣,有幾位不太合群的孩子,在那些活躍分子的感染下,也投入其中,而且是樂此不疲。
我們還可以從幼兒心目中喜歡的人物去選擇主題,如“司機”“警察”“理發師”;從幼兒熟悉的事物中選擇主題,如“娃娃家”“幼兒園”。幼兒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才會有游戲的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之中,才有助于游戲的深入與拓展。如:小班孩子對“娃娃家”特別感興趣,開始時只是為了爭當“爸爸”“媽媽”,但由于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只要老師提示:“回家仔細看看,爸爸媽媽在家中都做了些什么事?”孩子馬上行動起來了,于是,“去肯德基”“坐公共汽車”“為爺爺做生日”“幫奶奶倒水”等情節逐步呈現出來了,游戲內容越來越豐富。就這樣生活中的喜聞樂事被挖掘出來了,孩子在交流中共享經驗,在游戲拓展中內化生活。
二、善于指導,有針對性地提高幼兒交往水平
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搭建幼兒與游戲之間的橋梁。在小班,教師可以擔任游戲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僅用游戲的口吻提醒幼兒,要根據需要靈活掌握。
如在一次游戲中,當一個娃娃家的爸爸抱著娃娃去散步時,看到別人在玩槍,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這是孩子缺乏角色意識,缺少交往技能的表現。我就抱起娃娃大聲喊:“咦,這是誰的孩子?誰家丟了孩子?”當幼兒走過來抱娃娃時,我就適時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應照顧好孩子,要不然寶寶會走丟的,你可不可以抱著寶寶一起去看玩具,爸爸可以教寶寶玩槍呢?!比绱?不僅滿足了孩子玩的欲望,還增強了孩子的角色意識。又如我發現娃娃家中成員一個個陸續走開了,他們有的上醫院,有的去理發……過了好長時間還沒有回來,最后一個小朋友看大家都不來了也沒有意思,想到其他區域去玩了,如果這時老師不參與進去,娃娃家這個游戲會終止。于是,我以客人的身份去串門,在簡單的接待后,詢問他:“爸爸媽媽”上哪兒去了?然后我引導孩子去醫院關心“媽媽”,陪媽媽回家,又在家里學習如何照顧“生病的媽媽”。這樣通過老師的參與游戲性指導,使幼兒在游戲中主題內容得到繼續與深化。
三、為幼兒提供多層面的操作材料,作為幼兒交往的媒體
魯迅先生說:“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瘪R卡連柯也曾說過:“玩具是游戲的中心,沒有中心,游戲就玩不起來?!笨梢娡婢吆陀螒虿牧鲜情_展游戲的物質條件。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認為:“我們要重視選擇各種適宜孩子的玩具,并把玩具作為教育孩子促進認識,發展想象,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行為的一種手段?!庇螒虿牧鲜怯變嘿囈韵胂蟮奈镔|基礎,它間接體現了教師的影響因素。教師可通過以下幾條途徑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并體現材料的創造性,為幼兒交往的必然性提供良好的中介物。
提供足夠的玩具數量,滿足幼兒的需要。整套的塑料廚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對小班幼兒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此類玩具必須多備一些,例如“娃娃家”游戲,教師首先給“娃娃家”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需的材料——娃娃,激發幼兒想扮爸爸、媽媽的愿望。然后再投放主題操作材料;再提供一些自制玩具,如:電視機、音響、洗衣機、冰箱、煤氣灶、家具、餐具等,以此拓展游戲情節;接著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雪花片、彩泥等可以讓幼兒隨意插、捏材料,讓他們做成自己所需的蔬菜、食品等。以物代物,妙用廢舊材料或讓幼兒參與制作并大膽嘗試游戲材料新的組合方法,幼兒想象的空間增加,游戲的復雜性、趣味性增強,相互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相應增多。
四、重視游戲后的評價活動,引導幼兒分享成功的快樂與經驗
活動后的評價,是游戲活動后的一個重要環節,老師首先要明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開展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快樂,也為下一次活動的提出新要求。有效的講解不僅能夠真正反映活動的實際水平,而且能使教師及時地發現活動的質量,如在活動結束后,讓幼兒盡可能地想說、多說、表達他的各種想法,表現自我,讓幼兒介紹在活動中是怎樣玩的?出現了哪些問題?是怎么解決的?這樣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自我評價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對幼兒有所表示,使他們的行為受到贊許和強化,使他們的水平不斷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畢竟孩子在游戲中注重的是操作的過程,享受操作過程中的自我滿足感,而并不會過多地去關心活動后的結果,但是活動的游戲目的還是要讓孩子在這種擺弄操作中去獲取知識積累經驗。這時候交流分享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孩子在交流的時候,不但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語言表達能力,還增進了孩子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也將孩子們零碎的知識經驗和操作體驗進行了歸納整理,激發孩子的游戲興趣,體現游戲活動的游戲價值!
幼兒在游戲中認認真真地扮演角色,認認真真地模仿角色的勞動,游戲結束講評時,能走上前來以角色的身份向同伴把自己如何扮演角色的事情告訴大家,這樣,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游戲的快樂和不開心,他們所說的快樂或不開心的事情都是同同伴間進行游戲產生的。如:“我今天玩的不開心,因為××同我起玩玩具店,可是他老跑到別處去,只有我一人在玩。”又如“我今天玩得很開心,因為我生病了,××還照顧我,給我吃雞湯又帶我上醫院?!蓖ㄟ^分享游戲的事情,讓大家對角色身份的職責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充分表達他們自己的意愿,以更好地挖掘游戲中蘊含的豐富的教育潛能,實現幼兒的發展;同時,通過講述既發展了口語表達,又能達到相互啟發、交流的目的。
總之,角色游戲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豐富幼兒的交往內容,融洽幼兒間的關系,并逐漸學會了遵守規則,學會了謙讓、合作。教師應該很好地利用游戲的教育價值,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東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