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安艷鴿
[摘要]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有重要意義。從對古代一些故事分析出發,對古代故事中折射出的發散思維做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方向和思路。
[關鍵詞]古代故事 發散思維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10132-01
一、發散思維概念起源
發散思維概念雖然在20世紀初才被提出,但在古代已經有很多精彩的實例來影射出發散思維。
1.人們習慣于沿著事物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以尋求解決辦法。對于某些問題,尤其是特殊問題,按照思維的反方向即逆向思維來思考,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甚至因此有所發現,創造出奇跡來。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直婦孺皆知。當7歲的司馬光面對小伙伴掉進水缸這一狀況時正是運用了逆向思維來解決這個問題。逆向思維是相對正向思維而言的,是與一般傳統的、邏輯的和習慣的思維方向相反的思維方式。一遇到這種情況,多數人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從水里救人自然要設法使人離開水,這是一種思維定式。當司馬光發現按照正常思維方向解決不了問題時,他集中生智瞬息間調轉了思考的方向,想到了“如何使水離開人”。“人離開水”與“水離開人”,殊途同歸,但司馬光正是運用了與正常思維方向相顛倒的思維方法,最終成功的把淹在水里的小孩救了出來。
2.遷移發散就是根據遷移規律,將已有的知識信息進行聯想遷移,變通為一個新的信息源,用充滿思辨色彩的嚴密推理得出結論。
魯班在發明鋸的過程中運用了遷移發散的思維方法。發現小草葉子兩邊的小細齒非常鋒利和發現蝗蟲的兩顆大板牙上同樣排列著許多小細齒,這兩件事給魯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多啟發。于是魯班將自己所掌握的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面的技能,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已有的知識信息,根據從小草和蝗蟲中得出的啟示,進行深深的思考,并聯想遷移,將這些變通為一個新的信息源,最后發明了鋸。
3.轉換思維就是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用另外一種角度或方式去思考,最終解決問題。
齊國的大將軍田忌在與國王觀看賽馬賭輸贏時,屢賭屢輸。于是找來孫臏,孫臏發現找更好的馬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就轉換思維角度,想到采用一種計策來解決這個問題,結果幫助田忌贏了國王。
二、發散思維培養過程
如前文所述,如果沒有發散思維,魯班永遠也不會發明出鋸。有識之士已經響亮的提出“創新是21世紀的通行證”,而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因此,為了創新,必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沒有發散思維,就不會有任何創造性的萌芽和成果。
(一)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前提
1.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觀念。要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首先要解決觀念問題。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們的思維方式是一種螺旋型或直線型思維,這種思維方式不可能使我們產生新的理論和思想。因此,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師必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在明確學生主體的前提下,結合學科教學任務的要求和教學活動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方案,以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2.豐富學生的知識。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過程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當一個人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才可以促成其發散性思維方式的形成。一旦一個人的知識經驗積累達到了一定程度,他在看待問題,自然而然就是一種發散思維的思維方式,他會通過各種論證來驗證他所持有的觀點是正確有理的。
3.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國古代學者歷來就提倡“學貴有疑”,而且質疑問題是一切創新過程的基礎,是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4.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學科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應重視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利用古代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來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和洞察性是很有好處的。
(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幾種方法
目前國內的教師主要是通過學生在習題中的一題多解、對一些實驗的書面改進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這種方法太單一,而且缺乏創新性,不能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目的。筆者通過查閱參考國外一些有關成功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文獻,結合我國具體情況,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1.結合具體學科特色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研究發現,學習不同學科的學生的發散思維是有差異的,比如,化學系學生是通過邏輯思維問題解決技能解決問題的,而生物系學生是依靠記憶中的大量信息解決問題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科背景和學科特點,從思維的角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通過開放式提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者Pavelich Michael
(1982)指出在課堂上,教師多提一些開放式問題是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學生可以針對教師的開放式提問從多個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教師對學生給出的答案進行評價時,應采取延遲評價,因為延遲評價可以給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互相啟發的氛圍,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出盡可能多地創造性思想。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具有更直接、更現實的意義。
3.通過小組成果匯報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小組成果匯報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尤其是思維的獨創性。教師可以提出分組讓學生選取一個關于本學科的主題,最后小組以演講、短劇等形式匯報成果。
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應不拘泥于形式的進行,靈活運用。而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不應忽視其它的思維方式,可以同時進行。只有把各種思維有效的結合起來并加以運用,才能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培養出21世紀的創新人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學生要不斷提高學習的創新力,不但會學,還要有創造性地學習。而發散思
維在學生創新力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貫徹在教學的一點一滴上。教育者對于學生,不僅要授之于“魚”,更要授之于“漁”,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插上思考的翅膀,以一種變通的觀點去面對世界,真正成為有創新性的人。
河南省教育廳基礎項目(2007880013)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Home.portal.
[2]殷莉莉,國外化學學習中發散思維的研究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06.01.
[3]陸根書、于德弘,學習風格與大學生自主學習[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188.
作者簡介:
劉磊,男,上海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在讀碩士;安艷鴿,女,河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