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宇翔 石安嶺
摘要:杭州市自2007年實行生活垃圾市場化處置改革以來,生活垃圾處置市場化、產業化發展順利。依據杭州市“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產業發展指導原則,通過對杭州市區從事生活垃處置的6家企業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對杭州市遠期垃圾市場形勢進行了發展趨勢預測。在此基礎上針對性提出了擴大焚燒處理的對策、加大政府政策扶植與投入、加強行業監管等產業發展建議。
關鍵詞:生活垃圾處置;市場化;產業發展;杭州市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082-02
一、杭州市生活垃圾處置市場現狀和趨勢預測
1. 杭州市生活垃圾處置市場現狀。2008年,杭州市市區生活垃圾產生量213.89萬噸,市區從事生活垃圾處置的企業有6家,其中衛生填埋2家:杭州市固體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蕭山圍墾外六工段處理場,焚燒處置4家:杭州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濱江焚燒廠),杭州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喬司焚燒廠),余杭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倉前焚燒廠),蕭山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蕭山焚燒廠)。目前杭州市區填埋量約3 400噸/日,占整個生活垃圾處理市場的58%,其中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為國內業界知名的填埋場,自1991年4月投入使用至今,已累計處理城市垃圾1 000多萬噸,目前填埋作業規范,日均處理垃圾約3 129噸,主要服務杭州五個老城區及余杭區產生的生活垃圾。蕭山圍墾外六工段處理場處理量為275.28噸/日。市區垃圾焚燒處置能力約為2 460噸/日,占整個生活垃圾處理市場的42%;具體處置情況見下表:
隨著市政府環衛政策的調整和2009年杭州市垃圾處置價格調整,四個焚燒廠將采取改造、擴建等方式,增大垃圾處理量。
2. 處置市場遠期(到2011年以后)趨勢預測。按照杭州市環衛發展規劃,到2011年,杭州市垃圾日處理量預計將達到7 500噸左右,垃圾焚燒比例要達到50%以上。如果考慮天子嶺焚燒場一期處理量(1 800噸/日)和濱江焚燒廠二期工程擴建(600噸/日),杭州市整個焚燒市場保守預測可以達到處理規模7 000噸/日(倉前焚燒廠增加600噸/日,最終達到1 300噸/日;喬司焚燒廠技改完成后增加900噸/日,達到1 200噸/日;蕭山焚燒廠增加500噸/日,最終達到1 500噸/日;濱江焚燒廠增加600噸/日,最終達到1 200噸/日;天子嶺焚燒廠1 800噸/日)。政策的調整和價格的導向,將會使衛生填埋量迅速縮減到約每日500噸。
二、杭州市生活垃圾處置市場現狀評析
1. 生活垃圾處置市場化格局已經形成,競爭日趨激烈。
2007年,原杭州天子嶺廢棄物處理總場進行了事轉企改制為公司并與杭州各城區城管辦簽署垃圾供應協議,標志著杭州市實行生活垃圾有償化處置的開始,將原來的政府環衛部門的運作轉變為市場機制企業化運作,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杭州成為繼上海、北京、重慶之后國內第四個實行固體廢棄物處理市場化運作的城市,也是最早進行改革的省會城市。改革兩年來,杭州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改革投融資體制,積極推進垃圾處理市場化、產業化進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目前,杭州市生活垃圾處置多元化、市場化格局已經形成,并且處置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今后隨著市固廢公司介入上游垃圾收運環節的改革,杭州市垃圾處理產業一體化目標必將實現,從而推動垃圾處理產業鏈的形成。
2. 垃圾焚燒處理發展前景廣闊,但處理技術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創建國內最清潔城市要求,杭州市垃圾處理比例從目前焚燒量占總處理量的31.2%到2011年調整為焚燒占50%以上,今后發展以垃圾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焚燒行業發展前景較好,是將來杭州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雖然目前杭州市區4個焚燒廠對垃圾處置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灰渣、污水的處理基本滿足環保要求,但要徹底解決,必須加大投入和提高處理技術。
三、杭州市生活垃圾處置產業發展建議
(一)適度擴大焚燒處理規模,加大對外招商力度
隨著焚燒技術的成熟和政府觀念的轉變,各地政府都對垃圾焚燒處理日漸重視。應該說,焚燒發電因其具有占地面積小、無害化及減量化等顯著特點,是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創建“國內最清潔城市”的要求和行動計劃,杭州市垃圾處理比例將從目前焚燒量占總處理量的31.2%到2011年調整為焚燒占50%以上,今后發展以垃圾焚燒為主、填埋為輔。
從目前杭州市焚燒現狀,要擴大處理規模,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1. 新建杭州市天子嶺垃圾焚燒廠。為了推進杭州市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進程,著力建設“國內最清潔城市”,根據杭州市環衛設施總體規劃,結合天子嶺固廢處置靜脈產業園區功能,有必要在園區內新建焚燒廠項目(設計處理規模3 600噸/日,其中一期工程1 800噸/日),便于和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場(天子嶺二期)配合運行,從而形成集固廢處置、資源循環利用、環保教育于一體的生態園區。
2. 濱江焚燒廠工程設計總規模1 050噸/日,占地60畝,二期工程擴建勢在必行。二期工程設計處理能力為600噸/日,實際處理可達800噸/日。由于該項目選用的處理工藝是爐排爐技術,從目前該項目技術經濟特點來看,擴大生產規模后可大大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3. 創新融資模式,推進市場化運作力度。隨著國內垃圾處置市場日漸放開,可加強招商力度,鼓勵資本進入垃圾處置行業。在項目建設融資模式上,雖然采用BOT模式有助于推動垃圾焚燒項目的建設進程,但考慮到企業投資是以利益最大化為基本目的,不僅要考慮投資回報,還要考慮公益事業,從經濟角度看,政府采用BOT方式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因此可建議采用政府投資建設,招標或委托企業運營的模式,從而既可以提高了運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又可以降低政府財政支付。
當然,擴大焚燒處置規模并不意味著否定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置方式,垃圾填埋作為最終的處置方式,在相當多國家占有較大的比重,杭州市仍將長期使用填埋處置方式。
(二)提倡節能環保,推進垃圾焚燒的技術優化
鑒于垃圾焚燒處理具有節能減排效果好、減容效果好等優勢,杭州市應首推機械爐排爐型垃圾焚燒鍋爐。
現在國內垃圾焚燒技術工藝主要采用爐排爐與流化床兩種工藝技術。根據兩項技術的優劣比較,機械爐排焚燒爐在運行技術、經濟、環境影響指標方面有以下優點:
1.對垃圾的適應性強,入爐垃圾不需要分揀,特別能適應中國的生活垃圾高水分,低熱值的特點,垃圾在爐內燃盡率高;2.不需要依賴其他燃料助燃,單位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小,單爐日處理垃圾容量大;3.在處置過程中對環境的潛在影響方面較低,機械爐排焚燒爐燃燒充分,使得排煙的二惡英污染降到最低,環保性能好;尤其是機械爐排爐焚燒飛灰產生量比循環流化床工藝少69%。
因此,機械爐排爐的焚燒爐工藝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是行業的主流設備,也是今后發展的方向。循環流化床焚燒爐雖有一定的優點,但有入爐垃圾要進行分揀,入爐垃圾的熱值要求高,焚燒穩定性差,輔助燃料的比重大等缺點,在燃燒中要添加大量的輔助燃料(如煤),導致生產成本隨煤價波動,且產生較多有毒有害氣體和廢物。對于該技術應審慎采用。
(三)加大對垃圾處理行業的政策扶植與投入,完善政府監管體制
縱觀國內諸多投產的垃圾處置企業大都授予特許經營,且處置企業無論是焚燒廠還是填埋場、堆肥資源利用廠家都能微利經營,而杭州市幾家垃圾處置企業都存在虧損經營的現象。雖然杭州市政府在2008年末對生活垃圾處置價格進行了調整,但價格仍為低水平價格,不能滿足杭州提出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的環保要求。同時,作為一個自主運營的企業,替代了政府處置生活垃圾的職能,與政府的關系將從行政隸屬關系,轉化為受政府合同委托處置生活垃圾的合同關系,但缺少特許經營權,大大阻礙處置企業的發展。因此,政府應加大在資金補貼、按期結算、貸款融資、上網電價、設施布局、特許經營等方面予以關注和扶持。同樣,從另一角度來看,隨著生活垃圾處置市場的放開,政府的職能正向處理產業的引導者、扶持者和監督者轉變,所擔負的行業監管職責正在加強。尤其是針對焚燒廠排煙、飛灰不當處置等不規范運營對環境所可能造成的危害要加大監管力度,以提高垃圾處理質量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