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瑾
摘要:高校不僅是人才培養基地,也是知識、技術和專利的發源地,因此,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雖然高校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方面作出了許多的成績,但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的建議。
關鍵詞:知識產權;高等院校;保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253-02
知識產權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對智力勞動成果以及其他有商業價值的專有信息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知識產權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工業產權和版權。工業產權主要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等;版權主要包括文學、藝術、音像、攝影、地圖、技術圖紙以及計算機軟件等方面的權利。高校是知識產權的重要來源地,需要著重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
一、我國高校知識產權現狀
我國高校是科技研究的主力軍,是新技術、新成果的創造者,是將科技與生產力結合的重要力量。高校涉及到的知識產權主要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計算機軟件登記以及專有技術、學校標記、名稱等。目前,我國高校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有27.3萬人,高校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占全國的2/3。高校重視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正逐步提高,專利申請逐年增長。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至2003年底,全國高校共申請專利43 866件,其中2003年申請專利10 216件,比2002年增長71%;獲授權專利3 389件,比2002年增長98%。2004年前6個月,全國高校申請專利6 259件,比上一年同期增長34%;全國高校獲授權專利2 143件,比2003年同期增長90%。
但是,由于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戰略的建立剛起步,在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方面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科技成果流失、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缺乏、經費不到位等,因此,提高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水平,提高創新能力成了緊迫的問題。
由于我國高校現行的體制和管理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觀念意識等問題,我們目前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還極為薄弱,這與我們力求適應的國際環境極不協調,與國家創新工程的要求也相去甚遠,因此,總的來說,我國高校在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方面存在許多的問題,有待改進。
二、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科研人員缺乏申請專利條件。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認識,在課題完成后,將科研成果發表在公開出版的刊物上,喪失了新穎性,無法取得對該成果的專利權。
2.重論文輕專利申請。教師的待遇、職稱的晉升往往與論文的發表、課題的申報相關,而與科研成果是否轉化無直接關聯,老師只要獲得課題,發表論文,通過鑒定,獲得各種獎項,便可以晉升、加薪,這就導致高校專利的申請量遠遠低于高校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大量科技成果未申請專利,使一些高精尖的科技成果流入公有領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3.知識產權的流失。高校教師、學生通過跳槽、考研、考博、留學、訪問等途徑離開學校,而將其掌握的技術資料、圖紙、成果等帶到新的單位,造成了知識產權的流失。
4.職務成果非職務化。雖然《專利法》、《著作權法》對職務成果與非職務成果進行了界定,但界定范圍不明確,而且高校未建立規范化的管理制度,未對教師成果轉化進行有效的監督,使得有些教師把職務成果轉化為非職務成果,造成高校知識產權的流失。
5.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的意識比較淡薄。雖然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已經建立很長的時間,但是對高校來說,總的保護意識還是不夠,不僅科研人員,而且高校管理人員都對知識產權保護缺乏應有的認識,使得科研人員對于成果的申報、登記、轉化等不重視,甚至自己的權益遭到損害也不知情;同時,管理人員對于產權保護的不了解,使得他們在工作中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不僅對科研人員而且對學校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6.管理機構和專業人員缺乏,制度不健全。在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設立知識產權工作機構。目前, 我國高校單獨設立知識產權保護機構不多,多是歸于科研處管理,缺乏專業管理人員,制度的建立還不健全,管理工作也比較零散, 不規范。從而為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困難。
正是由于上述分析得出的問題,才使得高校應該重新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研究和分析,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這樣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高等學校要想提高自身發展速度,就必須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并與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制度接軌,同時不斷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科技創造力。
三、知識產權改進措施
1.加強知識產權管理。高校知識產權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它是集法律性、技術性于一體,因此,首先,建立知識產權工作機構,負責制定有關知識產權的制度、規定,開展產權申請、審查、登記、注冊等工作,處理有關科研成果權屬、糾紛等事務。管理機構的管理人員應該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并專職從事這個工作,有效、有步驟地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其次,由于高校知識產權在全社會知識產權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顯得格外重要,這要求高校建立起科學規范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最后,應該調整改進各種配套措施,使科技人員認識到申請專利與獲得成果獎勵同等重要,并且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增加專利項目的比重,還要加大專利項目的獎勵力度,還要在晉升和科研工作方面向專利持有人傾斜。
2.加強對職工的知識產權知識的教育,強化知識產權意識,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首先,對高校領導、科研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使其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其次,利用學校的廣播、報紙、講臺等推動全校師生進行知識產權普法教育,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3.加強科研人員的管理,防止知識產權的流失。加強科研機構與人事部門的合作,人事部門應及時將科研人員的調入、調離、退休、出國等信息反饋給科研機構,避免這些人員將職務成果非職務化,以防科研成果的流失。
4.明確產權歸屬。新頒布的專利法規定,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做出約定的,從其約定。高校應該與科研項目負責人簽署相關合同,明確產權歸屬,根據項目性質、資金來源、未來的效益等,確定歸屬,鼓勵科技人員將科研成果申報、轉化,從而調動研究人員的積極性。
5.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在明確產權歸屬的基礎上,制定可行的利益分配方案,并在職稱晉升、科研量化、利益分享方面向科研人員傾斜,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合作,企業提供資金,在高校成立相應的研究機構,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企業的資金,另一方面又可以發揮高校的科研力量,將企業與高校很好的結合起來,開辟了一個科研成果轉化的良好途徑。
6.加大高校經費的投入,建立知識產權的激勵機制。通過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將資金投入到知識產權的專門機構,用于專利申請、維持,并且處理有關產權糾紛等方面,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這樣不僅提高成果申請數量,可以有效保護高校的科研成果不被侵害。同時,將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與職稱晉升、科研量化掛鉤,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最大程度地向科研人員傾斜,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新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綜上所述,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主要基地,在經濟發展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高校來說,就愈發顯得重要了。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需要有一個健全、合理的制度體系,還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管理機構,配備良好的管理人員等,這樣才能發揮高校在技術創新、技術進步方面的作用,才能給學校乃至國家帶來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