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旭
摘要:零起點外語學習,基礎階段尤為重要。精讀課是外語教學中的主干課,上好精讀課,才能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知識的正確傳授無疑是首要的,并且是最重要的,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規律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也是可以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的方法。
關鍵詞:韓國語;精度課;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217-02
由于外語學習具有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對于零起點外語學習的學生的教學也具有特殊性,需要教師不斷地摸索、探討。筆者從事韓語教學工作,就韓國語基礎階段的教學來說,知識的教授固然是重要的,但如何使初入門的外語專業的學生了解外語學習的特殊性,繼而幫助其找到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更有效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的技巧,也就是教學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里筆者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吸引
興趣是一切學習最好的動力,在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對韓國語感興趣,有好奇心,并想通過對韓國語的學習進一步了解韓國。但不可否認,在現行的升學體制下,有一部分學生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入自己喜好的專業學習的。即使是前者,也會很容易被韓國語初級階段學習的枯燥、單調的模仿,背誦,練習等磨掉興趣和好奇從而產生厭煩的、急躁的情緒,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展示韓國語的趣味,使學生不時地感到新鮮的東西從而產生愿意學習,愿意去思考探索的主觀愿望。例如,在學習發音階段,學生很容易被無止盡的模仿、練習搞得筋疲力竭,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采取一些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某些單音節本身就是一個單詞,在教授發音的同時也可以把其當作單詞交給學生,讓學生產生些許的成就感;在進入語法句法的學習后,學生開始大量地背誦單詞,進行單詞量的積累。韓國語有很多漢字詞,發音和漢語很相近,找出一些單詞,給出一定的語境,讓學生自己去推測是什么意思,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找學習規律,又能使學生覺得背單詞有時也可以變得輕而易舉。在講課的過程中,穿插關于韓國的民俗傳統文化或韓國人日常生活習慣,或韓國的生活環境等話題和知識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其好奇,從而使得學生對所講的知識也印象深刻。
二、因材施教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子路與冉有向孔子請教同一個問題,聽說了一件事,要不要馬上去做?孔子對子路說:“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睂θ接袇s說:“可以去做?!笨鬃拥牧硪粋€學生公西華對此發生疑問,孔子解釋說:“冉有退縮,故鼓勵其進取;子路則勇于進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縮?!边@個故事就是比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在學生當中,有文科生,有理科生。相對來說,文科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強,理科學生邏輯能力比較強,那么在知識點的講解上,對有些學生來說需要多舉例句、語境等來幫助其理解,而對另外一些學生來說,需要先從理論講解入手,排除其對理論論述上的錯誤或偏頗的理解后再按語法規則加以解釋說明來幫助其理解;韓國語是表音文字,因此,發音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說話人能否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發音在韓國語學習中是重中之重,但學生來自天南地北,在發音方面有習慣性的誤區或較難發出的音,這就需要老師從旁幫助,加以糾正。但問題在于有的學生領悟力和模仿力強,很容易并能迅速掌握發音技巧,容易糾正,一部分學生則受漢語發音影響,某些音分辨不出來從而導致這部分音發不出來,這樣的情況就比較棘手,在幫助學生分辨音并糾正音的同時,可以建議學生先從漢語普通話說起。發音階段,學生對自己的或別人的或是發音材料的讀音的分辨和接受能力還是比較差的,而漢語普通話是母語,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有比較明確的分辨能力,可將漢語發音作為參考去幫助分辨韓國語的發音;在外語的學習上,男女生也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外語學習中,理解和領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就這一點來說,天生比較感性的女生在外語的學習上占了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一些“可言傳”但也必須自己去“意會”的知識的領會上,女生比男生表現的會好一些。男生天生是比較理性的并且邏輯性比較強,看問題直觀,對一些“可言傳”但也必須自己去“意會”的知識的領會上表現的往往不好,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需要精細的講解,給出具體的語境或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幫助其理解。
三、學習方法的正確引導
和高中的學習方法不一樣,專業的,并且外語的學習絕不是通過做大量的練習題來提高的。但是,基礎學習階段的學生,在最初可能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再加上在基礎教育階段所養成的學習慣性,使學生習慣于通過題海戰術或集中,密集性的復習來提高學習效果。外語學習過程是逐步的,點滴積累的過程,絕不是臨陣磨槍就能拿下的。單調的基礎階段,學生可能會出現急躁的和功利性的學習方法或學習習慣,作為老師一定要糾正學生的這種現象,并要給以正確引導,指出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說好外語語感是很重要的,語感是要逐漸培養的,多讀多聽多思考才是正確的培養自己語感的方法,切忌延續從前學習階段的不適合外語學習的學習思維。
四、心理動態的觀察
外語學習基礎階段是枯燥的,乏味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力和堅持到底的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產生懈怠和麻木的情緒,相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外語專業零起點的學生在初入大學階段的生活甚至要比高中生活還緊張,負擔還重,再加上對外語學習方法的不了解,有的學生甚至因此產生迷惘和不平衡的心理,認為這與自己所想象和向往的大學生活大相徑庭,因此,產生懷疑。這些其實都屬于外語學習的特殊性,但學生領悟不到這一點。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從旁細心觀察,隨時加以開導,同時可以搞一些寓教于樂的活動,改變一下教學步驟,放松一下學生的情緒,同時也要向學生強調,外語學習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會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以上談到的這些,都是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的一方,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的方法和注意的問題,但“教”和“學”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并且筆者以為在教學過程中恰恰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只有這樣才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才能找出正確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