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筠 延洪杉 張文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水越來越變成一種重要的資源,仍然使用原來的思路來進行管理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上世紀1980年代以后,各國都在探索水資源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水資源問題日益凸顯,舊有的體制已經完全無法滿足經濟發展,日益繁榮強大的中國給水資源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國內外成功和失敗的兩方面經驗,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水情,我國水資源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調整,正在完成由傳統的“水利”向“水務”的轉變。
關鍵詞:水務管理
1 前言
水是人類最早納入管理的自然資源之一。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們主要關注在治水(除害)和用水(興利)兩個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水越來越變成一種重要的資源,仍然使用原來的思路來進行管理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上世紀1980年代以后,各國都在探索水資源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水資源問題日益凸顯,舊有的體制已經完全無法滿足經濟發展,日益繁榮強大的中國給水資源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國內外成功和失敗的兩方面經驗,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水情,我國水資源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調整,正在完成由傳統的“水利”向“水務”的轉變。
2 城鄉統籌,必由之路
以我國的幅員和人口來看,我國水資源都應當說是相當貧乏,以《200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5255億立方米??紤]到當年的實際情況,我國的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28000億立方米,約占世界的6%。人均水資源更是被列為“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并且這種貧乏還要考慮到空間不均衡性(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時間不均衡性(夏秋多、冬春少)、因水致災(旱災和水災)等等,綜合這些情況,我國的水資源矛盾已經相當突出,隨著近些年經濟的快速發展,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視水資源保護導致的問題也越來越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難度。
到上個世紀末,我國還一直沿用建國后建立的分級分部門管理體制,形成了水利、城建、地質、航運、農業、衛生等多部門共管的局面。人為的把水資源的整個利用過程分解為“水源——供水——用水——排水——處理”等多個環節,鏈條上的任意一個部門因為自身利益都可能破壞整個鏈條的完整性和順暢性。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保障部2008年底的統計數據,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城市化率從20%左右提高到44.9%,城鎮人口達到5.9億,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部分城市的水資源都有不足,工業污染導致水環境較差,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過去采用的城鄉分割的水資源管理體制,造成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回用,多個部門都在管,但沒有一個部門真正對城市水問題負責,客觀上,只有實施城鄉水務統一管理的體制,才能在更全面的視野內,統籌考慮城市水問題,通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城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 變化中的水利和水務
隨著我國從水利局到水務局機構調整的不斷進行,從機構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原來歸屬于市政部門的自來水公司和水利部門的水利局進行合并,但從全局來,這種變化是十分深刻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水利局和水務局服務的主要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水利的服務功能也相應發生變化,由過去主要服務于農業,轉變為服務于城鄉一體化,偏向城市的格局,這就要求由原有的部門在工作中不斷調整,逐漸適應從主要依靠技術手段轉變到主要依靠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規制度這一方面。
工程建設的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城市水務建設和農田水利、水電站的建設都不同,受季節影響較小,但由于對市民的生活影響較大,要綜合考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實用的同時還要考慮美觀和便利。
執行更高更嚴格的標準。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大,任何小的紕漏都可能導致無法想象的損失,無論是防旱防澇,還是水質水量問題,任何失誤都可能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不同的追求和目的。正如前文所述,水務管理主要為了適應城鄉一體化的新形勢和新局面,水資源的整個生命周期已經完全交由水務部門負責,這就要求水務部門必須摒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必須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始終要以社會效益為第一要務。
4 新機構,新任務
依法管水。從早期的治水、用水到今天的管水,水務部門角色的轉換決定了未來將更多的承擔起管理和監督的職責,完成由“運動員”到“裁判員”角色的轉變,而把一些工程性的工作交由事業、企業來完成,作為裁判員,首要的職責就是制定游戲規則,即法律法規。在法治的軌道內完成管理水資源的工作。政府、企業、個人發生的任何與水有關的活動都應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任何違反法律和法規的行為,都應通過法律的手段予以糾正和處罰。
進一步提高水質水量,充分挖掘水資源潛力。在城市用水緊張的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泛著綠藻和惡臭的城市河流長期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理,使得城市的水環境日益惡化,而工業企業缺乏治理污水排放的積極性。寧肯被罰也不愿意提高污水處理水平,一方面暴露了傳統水管理部門分割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去思考如何把污水也看做一種資源,借鑒國際上對碳排放的管理機制,通過對這種資源的占有、分配和交易來實現改善水質的目標。
調動民間資本參與水務工作,水務工程的投資十分巨大,而隨著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大量的社會閑置資金對水務工程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資本市場可以盤活這部分資金,一方面解決政府投入不足的問題,另外一方面由于競爭機制的引入,可以提高效率。通過使用金融、財政、稅務等多種手段可以引導部分資金流向政府無力顧及的領域,讓水真的變成一種“資源”。
大力加強節水改造和節水教育。事實上,在節水問題上,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比如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經驗(《關于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水務管理的探討》吉林水利,王鎮彬,2009年2月),另外其他行業也可以給水務管理工作提供很多可以思考的方法,比如市政管理中引入的太陽能路燈、節能燈推進計劃,電力部門引入的峰谷電價機制。農田水利中的滴灌技術也可以推廣至城市草坪、植物的灌溉。
結束語
我國水務工作應該說還是剛剛起步,問題多且復雜,水務工作者應當思考如何讓水成為名副其實的“水資源”,和煤炭、電力、石油一樣,通過商業化的運作,實現即利用又保護,為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重要的物質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