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較強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和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與會計實踐教學密切相關,因此,如何提高會計模擬實驗教學質量,使學生的理論與實際水平都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模擬
1 現行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實踐教學方式與內容脫離實際
目前高校會計實踐教學主要以模擬為主,大致分為單項實驗和綜合模擬實驗,單項實驗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融合于每門課程中,一般在相關課程學完之后進行,結合每門課程理論知識,通過試驗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務中,以鞏固理論知識。綜合模擬實驗一般是在會計主干課程學完之后根據企業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以及前期的有關資料為基礎,進行會計模擬實驗。這些模擬實踐教學主要在實驗室用習題式練習方式進行,與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相差很大,并且往往是一個學生完成所有崗位工作,這顯然與實際不符。
1.2 實踐教學項目單一,難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應合理選擇有關會計政策和方法,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這需要會計人員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目前各高校的會計實驗大多數模擬制造業工業企業,且局限在會計核算上,其他行業核算及審計、稅務、財務管理實踐目前開展的很少,難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1.3 實踐指導教師經驗不足
目前會計模擬實驗指導教師大多數是由會計專業教師或者實驗員擔任,而這類指導人員對于具體的經濟業務環境一般也未親身經歷過,在指導實驗過程中,他們只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憑自己的能力來判斷具體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而往往理論知識與實際會計操作又有一定的差異性,使得指導教師的解釋不夠準確,脫離實踐,缺乏權威性。
2 強調教師在會計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性
強調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沒有問題,但實踐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導致的結果是,教師所說的都是對的,要以教師說的去完成,大多數學生養成碰到問題不是自己學習如何解決,而是找教師幫忙解決的習慣, 難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 強調會計實踐教學最終結果的一致性
看學生所提交的實踐報告及得出結果是否與“標準答案”一致,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如果發現問題,也是以“標準答案”作為解決問題的評判依據。
4 對會計實踐教學發展的思考
將會計模擬實驗納入整個教學計劃,加大實踐教學比例。
會計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在教學計劃中加大實踐教學的課時和學分比例,以體現實踐教學的地位,切實解決學生參加工作以后實際操作能力差的問題。也可將會計模擬實驗作為一門課程,列為考試課,編制教學大綱,制定詳細合理的教學計劃等教學性文件,使教師在指導實驗時有可依據的標準。
配備有經驗的專職會計模擬實驗指導教師。
為了更好的解決這種紙上談兵的狀況,學校可以選擇那些既有深厚會計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還要有高度敬業精神的會計人員,擔任學生的實驗指導教師。還可以聘請企業中有經驗的高級會計人員到學校進行指導,增加學生實驗的現場真實感。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學校應該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先到企業中進行實習、鍛煉后,再去指導會計實驗,以保證實驗質量。
將手工會計模擬實驗和電算模擬實驗結合起來。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實踐教學手段都停留在手工階段,為了增強學生的適應性,會計實踐教學的手段應更新,采用手工、電算化、網絡等相結合的手段。會計手工模擬實踐是基礎,它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會計活動的全過程及其規律,而會計電算化和網絡會計的模擬實踐是對手工模擬實驗的升華,它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和手段,進行全面系統的會計電算化處理,目的是檢查學生的會計電算化和網絡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現代化技能。目前會計電算化在各類企業中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很多用人單位也將電算操作能力列為招聘的條件之一,學校應該考慮到企業的這種需求,利用現有的資源,在手工會計模擬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共同進行,使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另外電算化實踐結果可以和手工會計的實踐結果相互驗證,以檢驗會計實踐結果的正確性,同時學生也理解了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各自的特點,以期對會計學科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達到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趙建新,劉育峰. 職教理論與會計教學實踐研究..中國長安出版社. 2003-5.
[2]孫蓮香編.會計信息系統實踐案例/會計信息系統實踐性教學系列教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3.
作者簡介:徐偉麗(1981-),女,山東省青島市人,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助教,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