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珍
摘要:由于微生物檢驗幾乎涵蓋了所有食品企業的產品,因此,作為企業內部環境之一的微生物室,是產品的溫床,也是微生物實驗是否準確的基石。因此建立符合條件的微生物室并定時、定期的對其環境進行監測是實驗可靠性的保證。本文從微生物實驗室環境對實驗的影響,實驗室應具備哪些條件,環境監測如何進行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潔凈度;空氣細菌菌落總數;照射強度;交叉感染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審查通則》(2004版)對食品生產企業進入市場制定了嚴格的條件,其中第一點即為環境衛生要求。這里的環境既包括企業周圍的外部環境,又包括企業內部環境如企業廠區、生產加工車間等。
1 從建筑上來說:微生物實驗室分為無菌操作間和緩沖間,實驗人員應先進更衣室,然后到緩沖間,最后進無菌室。實驗室的工作區域與辦公區域明顯分開。無菌操作間應符合響應潔凈級別的操作環境,采用局部百級措施時,其環境應符合萬級潔凈度要求,每立方米直徑大于等于0.5微米的塵埃粒子數應是小于等于350000個,30分鐘塵降菌落數小于等于3cfu/立方米。如果空氣潔凈度達不到這一要求,建議內設一超凈工作臺。進入無菌間應有人凈和物凈的設施;無菌操作間應根據檢驗品種的需要,保持對鄰室的相對正壓或相對負壓,并定期檢測潔凈度。如果是做醫藥的企業,日常潔凈區的萬級和百級區域的浮游菌也是要月檢測一次的,這是國標浮游菌檢測方法上面規定的。檢測潔凈度首要的是對無菌室消毒效果進行監測:用直徑9cm營養瓊脂平板做空氣暴露采樣,一般可采3個點(呈對角線),暴露5min后置36℃培養24h觀察菌落數目。按下列公式計算結果:空氣細菌菌落總數(cfu/m3)=5000N/A*T,A:平板面積(平方厘米)T:平均暴露時間(min),N:平均菌落cfu/平皿。普通無菌室的消毒效果每月至少應進行一次監測。其次,消毒后,對無菌實驗進行空氣質量監測:將直徑9cm的普通營養瓊脂平皿放在無菌室四角及中央各一塊(設一塊空白對照),打開平皿蓋扣放平皿旁,暴露10分鐘蓋好。將平皿至37℃培養24小時,觀察結果:計算5個平皿中的平均菌落數。
2 從儀器設備來說:實驗設備應滿足檢驗工作的需要。微生物實驗室必須配備培養箱、高壓滅菌鍋、紫外燈、冰箱等設備。這里著重介紹一下紫外燈和高壓滅菌鍋。紫外燈是微生物室主要的消毒工具,紫外燈的穿透能力特別弱,因此必須定時定期對紫外燈進行清潔。一般情況下每月使用浸有75%乙醇的抹布擦拭燈管一次,擦拭前先拔掉插頭并冷卻10分鐘,還應經常檢測紫外燈的照射強度,當照射強度低于原始照射強度的70%時,應由專業人員更換燈管,一般情況下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紫外燈的照射強度,記錄監測結果(<200)。對紫外線燈管的監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用中心波長253.7nm的紫外線強度儀(標定有效期內需經中國計量院檢測,測定值ⅹ校正系數=燈管真正照度值)在燈管垂直下方1m處測定。新購置的燈管應≥90uw/平方厘米,使用中的燈管應≥70uw/平方厘米。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消毒照射時,工作人員應佩帶保護眼鏡,以防紫外線損害角膜而引起急性角膜炎。
對微生物室常用的試管、吸管、營養瓊脂平板等器皿的消毒,實驗室最常用的滅菌器是手提式高壓滅菌鍋。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使鍋內壓力增加,溫度也隨之增加從而提高蒸氣溫度,進而達到徹底滅菌之目的。對手提式高壓鍋進行監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樣品數量:3件,步驟:將生物指示劑放置被消毒物品中心部位和外層各一個,按常規消毒。消毒后的生物指示劑以無菌手續放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內,在55-60℃溫箱中培養7天,觀察最終結果。如有嗜熱脂肪桿菌生長,培養基由紫色變為黃色,包內包外有一菌片長菌視為高壓鍋滅菌不和格。
3 從位置和結構布局來說:實驗室工作面積和總體布局應能滿足從事檢驗工作的需要,實驗室布局應采用單方向工作流程。微生物實驗室的位置應距離車間、鍋爐房、交通要道稍遠些,以減少煙囪和馬路上的灰塵的侵襲。房屋結構應能防震、防火、防塵、光線要充足。房屋應建成套間互相隔開。抗生素微生物檢驗室應分為半無菌操作間和緩沖間,半無菌操作間設有紫外燈,操作臺應穩固,并保持水平,實驗室內應光線明亮,配有控制溫度、相對濕度的設備,并應注意交叉感染。微生物檢驗室的環境溫濕度也需要監控,一般建議溫度為20℃左右,濕度50-60左右。
4 從實驗室內部環境來說:實驗室的墻壁、天花板和地面應平整、易清潔、不滲水、耐化學品和消毒劑的腐蝕。地面應防滑,不得鋪設地毯。每個實驗室設地漏,可減少跑水事故的危害。實驗室地面要濕式拖掃,禁止干拖干掃。需消毒時,可用有效氯為500-10000mg/l的氯消毒液噴灑或拖地,消毒液用量不小于100ml/立方米。污染區和清潔區拖把應分用,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用水清洗干凈,懸掛晾干。
總之,由于環境條件既包括物理因素、又包括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不良的環境條件會使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甚至導致菌體的死亡。但是某些微生物產生的芽孢,對惡劣的環境條件又有較強的抵抗能力。當微生物的不同種類出現在一個限定的空間內,它們之間互為環境,相互影響,既有相互依賴又有相互排斥,表現出相互間復雜的關系,而這種復雜性又嚴重影響微生物的實驗結果,影響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因此,控制微生物實驗室的環境并定期對其進行監測,是企業、質檢人員首要考慮并實施的問題。這既是實驗的要求,也是對企業、對消費者負責的表現。
參考文獻
[1]趙傳孝,韓紹英,姜彥祥,龔國華.食品檢驗技術手冊.中國食品出版社1990:143-145.
[2]王叔淳.食品衛生驗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423.
[3]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