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振
摘要:近年來,有許多日處理污水能力在3-5萬噸的小型污水處理廠陸續投入運營,投入運營前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是必須的。本文對小型城鎮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中應給以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驗收監測的工作重點。
關鍵詞:城鎮污水處理廠;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
驗收監測單位在驗收監測完畢出具驗收監測報告時,除了必須依據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判斷各項監測項目是否達標外,還應當關注污泥處置、惡臭污染物的影響、衛生消毒、衛生防護距離等問題。本文根據驗收監測工作的經歷,論述污泥處置和衛生防護距離。
1驗收監測的實施
水污染物監測:水質樣品采集位置在處理工藝的末端排放口,必須測定項目有12項基本控制項目和7項一類污染物,選測項目應根據進廠污水性質及出廠水用途、排放去向選定。為了解進廠污水性質,以及判定處理工藝的處理效率,還應在處理工藝的始端采集水質樣品,測定項目根據需要選定。特殊需要時,還應在處理工藝中段采樣、測定。
大氣污染物監測: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污水池、污泥池、厭氧、好氧消解工藝過程產生的惡臭物質,監測項目有氨、硫化氫、甲烷以及臭氣濃度等。測定氨、硫化氫、臭氣濃度時,采樣點設在廠界外側,而甲烷的監測點由設在廠區內。采樣點均應設在濃度最高點上。
污泥的監測:由沉淀池排出的污泥,須經過好氧或厭氧的穩定化處理過程,才能排放。污泥監測時要測定有機物降解率,以判斷是否滿足穩定化的要求,此外還要測定含水率、糞大腸菌群菌值等項目。污泥作農用處置時,要測定石油類、苯并 、AOX、PCB、PCDD、PCDF等有機物,以及鎘、汞、鉛、鉻、鎳、鋅、銅等金屬元素和砷、硼等非金屬元素。采樣要采用多點采樣法,以保證樣品的代表性。
2驗收監測中應關注的問題
污泥的處置:生化過程產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機物、重金屬,處理不好會產生二次污染。因此應采用好氧或厭氧的處理方式,降解有機物,殺滅微生物,加以穩定化處理有利于污泥的進一步處置。未經穩定化處理的污泥,會給下一步處置帶來隱患。
污泥的處置方式,采用較為廣泛的是農田施用和衛生填埋。
將污泥農田施用是廣泛采用的污泥最終處置方式。是否適合農用,應綜合考慮污泥的營養物質和重金屬含量。氮、磷、有機質等營養物質含量高時,具有較高的農用資源化價值。例如曝氣生物濾池活性污泥中有機質含量約為39%,氮約為3.8%,磷約為1.6%,非常適合農田施用。污泥施用于農田,重金屬元素由于土壤的吸附、絡合、沉淀和阻留作用,大部分殘留于土壤中,產生累積效應,因此重金屬含量符合污泥農用標準的污泥才能在農田施用。為保證重金屬含量不超過土壤環境容量,還應控制連續在同一地塊上的使用年限。除此之外,還應合理選擇農作物對象,并在施用前滅菌消毒。
土壤環境容量和允許施用年限用下式計算:
Q0=(Ck-B)×150N=(Ck-B)×150/ KX
式中:Q0:土壤環境容量,g/畝
Ck:土壤環境標準,mg/kg
B:土壤環境背景值,mg/kg
N:污泥允許施用年限
X:污泥對土壤重金屬元素的輸入量,g/畝
150:mg/kg換算成g/畝的換算系數
衛生填埋是另一種污泥處置方式,是一種自然生物處理法,填埋后經高溫發酵可以殺滅細菌、降解有機物,達到穩定化、無害化的目的。但此法不能完全避免環境污染,同時要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污泥進行填埋時,應達到安全填埋的相關環境保護要求,若送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還要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廢物的入場要求。
衛生防護距離:污水處理廠的未密閉的污水管道、進水泵房、格柵、沉砂池、好氧或厭氧設備、污泥輸送設備、污泥濃縮和脫水裝置均會散發惡臭氣體,極易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惡臭氣體的成分復雜,主要成分有甲硫醇(CH3SH)、甲烷(CH4)、硫化氫(H2S)、氨(NH3)等。主要是無組織排放,不易控制和處理。因此要在污水處理廠周圍設置衛生防護距離,以防對周圍人群產生危害。
污水處理廠惡臭氣體影響的防護距離,可按下式計算:
Qc/Cm=1/A(BLc +0.25r2)0.50LD
式中:Cm:有害氣體標準限值,mg/m3
L:工業企業所需的衛生防護距離,m
r:有害氣體無組織排放源所在生產單位的等效半徑,m,根據該生產單元占地面積S(m2)計算,r=(S/π)1/2
A、B、C、D:衛生防護距離計算系數,根據項目所在地五年平均風速及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源過程類別查取
Qc:工業企業有害氣體無組織排放量可能達到的控制水平,kg/h。
根據上式的計算合理確定衛生防護距離,在此距離以內禁止建設集中居住區、學校、醫院等民用建筑,以避免污水處理廠的惡臭氣體對民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新建污水處理廠周圍應建設綠化帶,利用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氣體,減輕惡臭污染的特性,選種抗污染、吸收有害氣體能力強的樹種,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加強惡臭氣體排放源的管理,管道內的通溝污泥經常清理,各種污泥及時外運和處置,多管齊下,將惡臭氣體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培訓教材》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影響評價司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