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毅
摘 要:攻擊性防守是當今籃球防守的主旋律,攻擊性防守能力已成為衡量球隊競技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對攻擊性防守的概念及發展過程、攻擊性防守的表現形式和攻擊性防守的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籃球;攻擊性防守;個人防守;集體防守
人們在觀賞比賽沉醉于“矛利”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欣賞到“盾堅”的風采,因為盾的堅固也可以使矛的鋒利毀于一旦。“攻守平衡”的理論似乎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籃球比賽的需要,人們在尋求一種具有“矛利”的“盾堅”,這種“盾堅”不但具有防御作用,而且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和破壞性,它可以牽著進攻的“鼻子”,從而使防守從被動轉為主動,主宰比賽的勝負,這種“盾”就是攻擊性防守。
1 攻擊性防守在技術和戰術方面的表現形式
攻擊性防守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種防守體系,它集攻擊性與破壞性于一體,又具有針對性和集體性防守的特征。由于這種積極、主動的防守在個人技術和全隊的戰術部署上具有很強的合理性和實戰性,在比賽中往往能顯示旺盛的生命力。技戰術體系是籃球運動最重要的構成部分,攻擊性防守的技戰術內容是攻擊性防守的核心,從大量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對于攻擊性防守在技戰術上表現形式的認同較一致。
1.1 個人的攻擊性防守
個人的攻擊性防守具有鮮明的破壞性和攻擊性。就防守姿勢而言,隨進攻隊員的動作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變。除了平行站立姿勢和斜步站立姿勢外,現在還提倡一種美國式的防守姿勢:兩腳開立比肩寬,屈膝,重心要低,頭部與進攻者肩部平齊,屈肘,手臂彎曲,兩臂像風車一樣不停發地擺動。良好的姿勢為隊員突然改變身體重心進行搶、打、斷球等攻擊行動作提供了時間上和空間上的保證。就防守站位而言,防外線采用近身,搶前防守站位;防內線采用貼身,搶步卡位。就防守位置而言,近球區以多防少,運球區以少防多。就防守動作而言,以準確判斷,快速起動,不失時機地搶球、打球、斷球、蓋帽、緊逼封堵、夾擊,迫使對方失去有利位置或時機,以至失誤、失球。
1.2 全隊的攻擊性防守
主要表現為防守戰術上的綜合多變。具體表現為防區擴大,形式增多,有全場、2/3場、半場的緊逼盯人和區域聯防,有對位聯防,混合防守和多變盯人,混合盯人等,運用時綜合多變,造成對方總是處在不適應或來不及適應狀態。一旦出現機會,立刻會有一人至數人參與夾擊、封堵、搶奪,同伴則錯位協同防守,突然襲擊,打亂對方陣腳。綜合多變的防守戰術,是指在一個防守回合中,合理的組織采用兩種以上防守形式,根據對方進攻的情況,有針對性地主動變換防守形式。
2 影響攻擊性防守的內在和外在因素
有關研究認為,影響攻擊性防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戰術方面的因素,也與意識、運動素質、規則、裁判和意志品質等因素有關。筆者認為,攻方的競技水平和風格、球場氣氛和主客場條件等因素也影響著攻擊性防守的質量。
2.1 內在因素
攻擊性防守與身高、素質的關系。 攻擊性防守要求運動員不停的追擊、夾擊、圍攻攻方的有球隊員,堵截、干擾無球隊員,大范圍的一動補位,迫使攻方失誤或違例,爭奪控球權。這對運動員的耐力、速度、靈敏性、爆發力等運動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具備強有力的運動素質作后盾,才能達到完成防守戰術的目的。“籃球是巨人的運動”,雖然有學者通過研究指出,平均身高2米的夢之隊在許多反映攻擊性防守能力的指標上表現優異,但相對來說,由于高大隊員的移動速度和反應能力通常比矮個隊員慢,太高的身高對實施攻擊性防守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如讓姚明在全場緊逼人盯人防手中去防守艾佛森肯定是不明智之舉。
2.2 攻擊性防守與技戰術因素的關系
一個隊的技戰術水平是這個隊在比賽中有效地進行攻擊性防守的基礎和核心部分。攻擊性防守要求防守者在技戰術從身體姿勢到防守位置的選擇以及手腳技術的運用均按照“以球為中心”的原則,最大限度的利用規則提供的有利條款,圍繞切斷攻方的聯系,破壞攻方傳接球和相互配合。進而達到在攻方投籃前就奪回控球權展開反擊的目的。在戰術上也要求采用“以球為中心”的針對性強的總合多變的防守戰術部署,在運用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主動突然的變換防守形式,并強調集體協同防守,集聯防和盯人防守的優點于一體,充分體現出集體性和破壞性。可見,實施攻擊性防守在技戰術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沒有相應的技戰術水平作保障,實施攻擊性防守也是“無水之源,無木之本”。
2.3 防守意識和意志品質及比賽作風因素
美國籃球專家來華講學時提出,“籃球是60%靠腦子打球”,這就強調了籃球意識的重要性。籃球攻擊性防守意識是保證攻擊性防守技戰術實施的基礎,缺乏這種意識,再先進、再實用的技戰術、再高水平的素質和體能都顯得蒼白無力。這種防守意識要求運動員不僅要在防守選位、防守姿勢和手腳協同配合上合理有效、針對性強,并恰如其分地應用搶位、堵卡、擠、靠、頂、扛等對抗性動作,而且要在全隊防守戰術的配合和應變中,完成好“攻擊性防守職責”并準確及時的幫助隊友協防、補防和適時搶斷等,這也體現了個人防守意識與集體防守意識的統一。此外,頑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比賽作風也是實施攻擊性防守的重要保證。
2.4 外在因素
規則和裁判因素。籃球規則對于比賽具有絕對的指導作用,比賽中采用攻擊性防守必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規則條款的要求。通過對2003年新規則的修訂情況分析后發現,現行的國際籃球規則有向NBA規則靠攏的趨勢,而NBA規則最大的特色鼓勵對抗、攻擊性防守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也將隨著規則的變化而做出調整。
裁判的業務水平和制裁能力是影響攻擊性防守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場上發生的身體接觸中,只有20%才能被判罰為侵人犯規”。這以是籃球界的共識。五六十年代我國出現“球手分開”、“持球有理、進攻有理”的錯誤判罰尺度,導致重攻輕守、強攻弱守,嚴重阻礙了我國籃球攻擊性防守的發展,因為只要發生身體接觸,80%以上是判防守犯規。國外來華講學的一些籃球專家,如國際籃聯主席比斯奈爾、南斯拉夫著名教練喬西齊曾尖銳指出:“中國隊致命的弱點就是對抗性差”,“裁判鳴哨太多,影響對抗”,“籃球運動盡量避免身體接觸的信條被打破了,現在只有亞洲隊基本還遵守著傳統打法”。
規則中,有些條款對攻擊性防守是很有利的,如禁區3s、擲界外球5s、緊逼5s、10s、30s、球回后場等,還有規則中的“確是為了去搶球,其位置又確有獲得球的可能而發生的身體接觸應視作意外情況,不輕易給予處罰”的條款等,為搶、打、斷等攻擊性防守技術及多變防守戰術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要區分搶位、堵卡、擠、靠、頂、扛等對抗性動作是否合理,對裁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籃聯技委會主席薩波爾先生說:“對身體接觸的判罰,是區分好一點和差一點裁判的標準”。可見,從更大的范圍來說,攻擊性防守不光是運動員和教練員的事,還與規則、裁判員的裁判水平密切相關。
2.5 其它外在因素
籃球比賽是攻守雙方的激烈對抗,競技水平和實力是取勝的關鍵。進攻方的競技能力和特點對防守方采取攻擊性防守的策略運用具有較大的影響。另外,球場的氣氛、條件及其他外界因素也會影響攻擊性防守的實施。
結論
攻擊性防守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防守,具有個人防守技術的攻擊性特點和集體防守戰術的攻擊性特點。個人攻擊性防守在防守姿勢、手臂動作、位置選擇、防守能力、防守動作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具有鮮明的攻擊性。攻擊性防守在集體防守中表現為綜合多變,在多變防守戰術上又表現為注重戰術質量而非數量,注重變化時機而非變化次數。身高、體能、意志品質以及技戰術與攻擊性防守密切相關。規則、裁判影響著攻擊性防守的發揮和發展。籃球比賽中攻防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進攻促進防守,而攻擊性防守在促進進攻的同時,又向進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改變了防守在籃球比賽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曾其令.籃球攻擊性防守若干問題探討.湖北體育科技,1999,18(1):21-26.
[2]楊樺.人、球、時間、空間-現代籃球運動新觀點.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7,23(2)19-23.
[3]劉合云.談籃球運動的“攻擊性”防守及訓練.山西師范大學學報,1995.9(2):69-73.
[4]呂瑾.論現代籃球的攻擊性防守.體育函授通訊,2000,21(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