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磊
摘要本文介紹了動物權利提出的背景,闡述了動物應該在一定限度上享有權利,并指出我國應該順應國際形勢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早日出臺一部完整、專門的《動物保護法》,切實有效地保障動物的權利。
關鍵詞動物權利法律地位動物保護法
中圖分類號:D9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102-01
一、動物權利的提出
2005年12月7日,北京大學法學院三位教授及三位研究生向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了國內第一起以自然物(鱘鰉魚、松花江、太陽島)作為共同原告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要求法院判決被告中石油公司賠償100億元人民幣用于設立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基金,以恢復松花江流域的生態平衡,保障鱘鰉魚的生存權利、松花江和太陽島的環境清潔的權利以及自然人原告旅游、欣賞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權利。然而法院最后卻無法受理。同樣,2002年初,清華大學機電系四年級學生劉海洋殘害動物一案,也因無合理法律規定而僅以學校處分了事。這兩件事只是動物權利沒有得到有效保護的眾多事例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長期以來,人類中心主義占據著主流思潮,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動物與生俱來就是人的附贗品,為人食用、供人取樂,享受動物所提供的食物、衣物、勞動等是人天經地義的一項權利,不少人在享受這項權利的同時,卻無視動物的感受,肆意地按照自己的喜樂將一些慘不忍睹的行徑加注于動物身上,給動物造成了莫大的痛苦。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全球性生態危機的日益加劇,非人類中心主義開始逐漸盛行,動物權利和福利運動也日漸高漲。其中,辛格無疑被認為是這種動物權利運動的先驅。1975年,辛格在其著作《動物解放:我們對待動物的新倫理》中指出,人類宣稱的生命權利應擴展至動物,人的利益同等重要。人用動物做實驗不亞于反動的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而聞名于世的《德國民法典》第90a條關于“動物不是物”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規定更是在法學界引起軒然大波,人類也許真的應該重新審視動物在法律上的定位了。動物的權利,我們到底還能忽視多久?
二、動物是否享有權利
動物有權利嗎?目前為大多數學者所承認的是,動物至少應該享有道德上的權利,即應該給予動物一定的道德關懷。因為人類本身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處于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且不斷運動的生態系統之中,跟其它各種生物之間不可分割。若某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如濫殺動物導致其滅絕),破壞了這種和諧的運動狀態,則有可能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而動物的法律權利則一直存在爭議。由于觀點眾多,筆者就不在這里列舉了。在實踐中,動物享有權利(至少是道德上的權利)這一觀點也被目前大多數國家所承認,在立法中加以規定以達到有效保障動物權利的目的。例如,德國聯邦議會于2002年5月17日通過了對德國憲法(又稱為德國基本法)的修訂,修訂后的德國憲法第20a條規定:“為了后代的利益,國家負有保護生命和動物的自然基礎的責任。”從語義學上看,正如“保護人的自然基礎一樣” ,“動物的自然基礎”這一法律語言已經明確表明動物已經成為自然基礎的主體。有的法律甚至用明確的法律語言規定了動物的權利,例如,1998年《哥斯達黎加生物多樣性法》第9條“普遍權利”第1款明確規定:“尊重所有的生命形式。所有生物都有生存的權利,而與其是否有實在的或潛在的經濟價值無關。”
三、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動物保護專家、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莽萍女士曾經說過:“一個文明的國家應該為保護動物不受虐待而設立人道的法律。一個國家的國民對待動物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她認為,任意折磨和人一樣有感覺能力的動物,讓它們處于疼痛難忍的狀態慢慢地死亡,是一種不道德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反虐待動物法案關涉的對象,應該既包括野生動物,也包括家養動物。它們也應該有基本的福利保障,不能被惡意虐待和殘害。美國不但制定了《反虐待動物法案》,還專門制定了《動物福利法案》,對于人應該給動物一個什么樣的正常生存環境都作出了具體規定。
現行中國動物保護法寥寥可數而且體系還很不完善,缺乏一部專門的、完整的保護各類動物的總括性法律。有關動物保護的法律除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動植物檢疫法》、《動物防疫法》等單行法之外,其余就只有一些零散的條款性規定散見于《漁業法》、《森林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之中。而且保護力度不夠,保護范圍過窄。如一些非野生動物(實驗動物、畜牧動物、寵物等)基本上得不到立法保護。即使是旨在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的1988年頒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也存在著一些不完善之處,比如法律條文多為一些原則性、指導性的條款,可操作性不強等。前述劉海洋傷害動物一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和整個國際形勢與現實需要都是格格不入的,急需立法加以解決。上述國外的成熟立法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對于一些好的法律規定,甚至可以直接進行移植。在具體立法上,我們既可以在已有的法律基礎上增加、補充和完善與動物保護有關的內容條款,然后逐步制定完整獨立的《動物保護法》,也可以直接出臺一部新的關于動物保護的基本法。當然一切得適合我國國情。
人與動物的和諧顯然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我們期待著一部體系完整、專門的《動物保護法》能早日在我國出臺。
參考文獻:
[1]蔡守秋.論動物福利法的基本理念.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2]楊立新、朱呈義.動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論動物之法律“物格”.法學研究2004(5).
[3]尹生.關于動物權利的法學思考——兼論中國動物保護的構建.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