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李 順
摘要2007年3月1日《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實行,各家銀行紛紛成立各自的金融租賃公司,迎來了國內金融租賃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而航空租賃作為金融租賃公司一項主要業務,越來越受到各大金融租賃公司的關注。本文基于這一現狀,對國內外知名航空租賃公司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并選取中國銀行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案例進行研究,希望能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航空租賃業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金融租賃航空租賃
中圖分類號:F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134-01
一、積極奉行走出去的戰略,積極參與全球行業整合
雖然國內航空業和航空租賃業高速發展,發展態勢喜人,但畢竟市場有限,再加上眾多國際化的大公司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開發力度,中國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空前激烈。國內的企業想保住現有的市場是不現實的,更多的應該是考慮走出去,在世界的舞臺上與行業內的公司進行全面的競爭。但目前國內企業規模實力普遍偏弱,怎樣積極的參與國際競爭成了困惑國內公司的難題。從目前全球航空租賃市場的分析來看,未來的幾年將是國內企業走出去的大好機會,整個行業由于受到行業周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公司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國際上中小型的航空租賃公司將面臨經營上的壓力,面對來自于國際化大公司的競爭,很多公司將會出現虧損甚至破產,新一輪的行業整合也將伴隨著行業周期帶來的陣痛全面展開。而且這一輪的行業整合有別于這些年的行業內的整合和并購,受行業周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公司的估值將會回到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是很好的機會。公司應該選擇資產狀況、機隊規模和組成、區域配置合理的公司作為整合的對象,在立足中國市場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二、中國銀行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案例研究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15日以9.65億美元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SALE”)100%普通股,成立全資子公司中銀航空租賃。
為什么投資于SALE?
中國銀行作為國內四大商業銀行之一,除了在資金規模、資產管理水平優勢之外,憑借國內唯一授權經營外匯業務的商業銀行,中國銀行在外匯規模和管理方面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此次中國銀行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涉足航空租賃業,完全是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1.發展全面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鞏固中行全面的銀行業務平臺;采用恰當的風險管理以實現風險調整后的回報。
2.擴大國際勢力范圍;通過增強國際實力,鞏固中行作為中國最國際化的銀行的地位;增強和發展中行與國內、外航空公司的關系并擴展貸款服務;進一步擴大與中國國內銀行的競爭差別。
3.增加非利息收入;實現收入來源的多樣化;以新的租賃業務收入增加非利息收入;進入租賃市場是業務多樣化的戰略選擇:改善業務和收入結構,取得長期、穩定、集成、優質的外匯資金出路,為股東回報增值。
4.把握有吸引力的增長機會。在全球,特別是中國,飛機租賃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行業。而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作為亞洲最大的飛機租賃公司,擁有業內最年輕的機隊,平均機齡為3.5年,大約75%的機齡不足5年。除了年輕化的機隊之外,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同時還具有吸引力的飛機組合和大量訂單,機隊組合也相當合理,約74%的自有機隊由B737和A320系列窄體飛機組成,是客戶青睞的兩種機型,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公司是全球可以直接從波音和空客采購飛機的7家租賃公司之一,擁有的低成本訂單優勢。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在飛機融資和飛機租賃業務領域擁有豐富經驗。
1.飛機采購、租賃經驗。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作為全球可以直接從波音和空客采購飛機的7家租賃公司之一,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163架/筆租賃業務,客戶涵蓋32個國家的61家航空公司。與全球劃分為4個區域的航空公司建立了穩固的關系,并在新加坡、愛爾蘭和美國設有營銷人員。
2.飛機交易經驗。迄今為止,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共出售飛機56架,通過飛機交易,以不大的資本金累計支持了50億美元的飛機采購和融資。
3.技術管理經驗。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擁有技術專家,專職飛機資產的技術管理,能夠對飛機和飛機記錄進行實地檢查,對新客戶和現有客戶進行技術審計,與機身及引擎維護機構建立了穩固的關系,與飛行員、保險商及飛機停放場所保持接觸。
4.飛機的回收和融資經驗。迄今為止,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在9個司法管轄區完成22架次飛機的回收,在新加坡、英國和美國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通過不同的模式累計籌集資金達50億美元。
5.為航空公司提供一體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還向航空公司提供一體化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商業銀行服務、經營租賃、融資租賃、債務租賃、與飛機相關的結構性財務服務、為投資者提供租賃管理服務。
正是通過對新加坡飛機租賃企業有限公司的整合,中國銀行邁出了多元化經營的步伐,并且保證了起步的高起點,站在世界的高度全面參與航空租賃業的競爭。這對于中國銀行來說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收購。
三、結論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正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使得全球航空運輸業以及航空租賃業正處于下行周期。但相對而言,中國航空運輸業仍處于上升周期。根據美國波音公司2007年對中國市場的預測,到2015年,中國國內航空市場增速將達到11.6%,中國航空運輸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盡管發展速度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這并沒有影響到國內航空業的發展潛力。目前階段對于國內的航空租賃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更多的公司應該奉行走出去的原則,積極尋求發展壯大的機會,在立足中國市場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參考文獻:
[1]孫蔚,蘇立,席小虹.我國加快發展航空租賃業務初探.經濟問題探索.2008(4).
[2]谷煥民,韓立巖.我國航空租賃業發展策略.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