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瑗
我國金融機構過于集中,中小金融機構不發達。最為根本的是要在金融體系上加快改革,發展一些能夠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中小型銀行。
我國中小企業目前已經超過4000萬戶,實現的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近7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但是,由于諸多原因,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貸款難的問題,中小企業自我融資比例超過90%,銀行貸款率不足5%。
日前,國家統計局原局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就當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原因和對策接受了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貸款難的癥結
《南風窗》:從一季度信貸投放來看的話,更大的規模和比例投向了基礎設施,或者說主要投向了以國有經濟為主題的領域,中小企業從中獲得的比例是很小的,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并沒有由于一季度信貸的大規模投放而獲得緩解,您怎么看這一問題?
李德水:中小企業融資難是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從去年以來,這一問題在我國表現得更突出一些。去年上半年我國還是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直到下半年11月才開始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該政策實施后,今年一季度已實現了4.58萬億的信貸投放,4月份為5918億元,1~4月總計已超過全年的信貸目標。
如此龐大的信貸規模,為什么中小企業還是覺得獲得的貸款很少,貸款很困難呢?這有多重原因,并不光是增加信貸規模就可以解決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中小金融機構不發達;一季度商業銀行執行寬松貨幣政策,票據融資業務比例過高;貸款更多流向政府或政府背景項目;中小企業自身缺乏信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小企業出口市場受阻,貸款需求下降等等。
《南風窗》:也就是說,現有銀行體系與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和融資需求不匹配是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首要原因。
李德水:對。我國金融機構過于集中,中小金融機構不發達。像工、農、中、建、交這些大的商業銀行,資本很大,網絡覆蓋也廣,但是大銀行放貸的原則是要有抵押物的,中小企業往往沒什么抵押物,很難獲得貸款。打個比方,中國的銀行體系就像一個人:主動脈很發達,而支血管、微細血管很不發達,甚至很脆弱,這樣的肌體一定不是很健康的。
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工、農、中、建、交為主體的國有商業銀行體系,還有由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海南發展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銀行構成的股份制銀行體系。

但是,在我國目前的銀行組織體系中,還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銀行,雖然我國已有遍及城鄉的中小商業銀行如農村信用社、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但由于他們沒有得到政策性融資權,自身問題還沒有解決,無法滿足中小企業貸款需要。
現在看起來,是盡快發展中小銀行的時候了,要建設一批為中小企業、為農村經濟提供服務的各種類型的中小銀行。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很難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南風窗》:從實踐和現狀來看,中國金融機構確實對服務中小企業和農村市場積極性不高,或者說動力不足。為什么同是商業銀彳亍'有的就要去服務農村或者中小企業,獲得的利潤可能小而風險還大?
李德水:大家都要發大財也不現實,社會總有個分工。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利潤可能低一些,但是是相對的。人均利潤未必小,風險也未必更大。看你怎么做,要做得好'不能光看利潤總額,像村鎮銀行服務的對象信譽特別好,不良貸款率會比較低,一個村子里,有人欠了錢還不了,就會沒面子。像溫州,如果誰家借了錢不還,連他的女兒都嫁不出去。
《南風窗》:我們看到有的外資銀行比較積極地在為中小企業服務。
李德水:我去年到湖北隨州做調查,有一個村鎮銀行就是香港匯豐做的。它目前風險不大,回報不算太高。但他們看好發展前景,虧本也干。這個市場很大。為什么外資能看到這一點,我們自己的本土銀行卻看不到這一點,去搶占市場?
我國農村經濟還在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后勁很足。現在農村經濟很活躍,像長三角的農村辦的中小企業都很活躍,資金流大得很,不能小看。開正門,堵后門
《南風窗》:我國已經到了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的時候了,那么障礙到底在哪里?我所了解到的情況是,在經濟發達區域,企業家很有興趣參股或投資金融機構。
李德水:這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20世紀90年代,也就是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后,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得很快,像浙江、廣東、重慶、四川等許多地方,各類投資公司、基金會可以直接投資、向全社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但是大部分未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沒有納入監管體系,出現了高息吸儲、非法集資現象。
1998年我在重慶分管金融的時候,有幾百家這樣的機構,很活躍,18%的利息攬儲,演變成嚴重的非法集資,老板拿了老百姓的錢亂花,投資失誤,并影響社會穩定。在這種情況下,1997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決定清理整頓金融秩序,隨后對這些金融機構進行了依法取締。那一段的發展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教訓:中小銀行的發展絕不可以一陣風,一哄而上,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審核,要符合條件,必須要納入監管體系。否則會對經濟產生破壞作用。
經過那次整頓以來,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總體說比較緩慢。我們要吸取教訓,但不要因噎廢食。我覺得應該加快發展股份制的、納入監管體系的、規范操作的、合法化的中小金融機構。這樣的中小金融機構不需要太大,就是為特定的區域或對象服務,比如就服務某個縣、某個鎮,現在試點的村鎮銀行就是為村鎮服務,甚至于社區,有條件的也可以開辦社區銀行。它服務的范圍很小,對客戶都是知根知底的,它不是憑抵押物,而是憑信用,憑口碑,通過信用調查很容易知道貸款者的信用和口碑。
這樣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起來,對于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各種服務業的發展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擴內需、保增長,而且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政府還可對其實行減免所得稅等優惠政策支持。美國有19家最大型的銀行,而中小型商業銀行共有8500多家。
只要政府加以正確引導,切實加強監管,社會上有錢且愿意辦金融的人確實很多,大家有積極性參股金融機構,發展股份制的中小商業銀行。在中國,金融還是高利行業。要呼吁發展中小金融機構,試點的步伐可以快一些。開了正門,就可堵住后門。有了正規的中小金融機構,放高利貸的地下錢莊就會失去生存的條件。
《南風窗》:溫州的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顯示,公司的錢很快就貸完了,以后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什么?
李德水:溫州是貸款公司,它不能吸收存款,錢貸完了就沒有了。不吸收存款如何
周轉?只有動脈,沒有靜脈。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機構,只是貸款公司。作為一個過渡,一個嘗試,也是好的,但還要總結經驗,繼續前進。只要嚴格按規范化的要求審批和監管,發展中小銀行沒有多大風險。
其實,商業銀行并非越大越好。這個問題已經引起美國當局的反思。在金融風暴中美國銀行業“大到不能倒”的護身符,如今可能變成“大到不能活”的魔咒。美國財經專家預言,美國的大型銀行恐怕難逃滅絕命運。一些被默默地國有化的大型銀行很可能被迅速拆售,變成規模小很多的多家銀行,以降低其對經濟的間接傷害。即使政府不出手,投資者也會強迫這些銀行分拆變小,因為其過于龐大,嚴重壓縮獲利。
中小企業沒份“傍政府”
《南風窗》:除了我國中小金融機構不發達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之外,我發現您所說的原因還跟當前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相關。理論上說,寬松的貨幣政策應該對企業貸款普遍寬松,中小企業貸款應該會有所緩解。
李德水:對。當前中小企業貸款難也跟商業銀行本身要執行寬松貨幣政策、放貸時商業票據發得很多、而票據融資中小企業幾乎沒份這種情況有關,一季度全國票據融資占新增貸款的32.3%。而過去未成立銀監會的時候,央行規定票據融資占新增貸款的比例不能超過5%。
票據業務增長過快潛藏著法律的風險、信用的風險、操作的風險:一是銀行通過票據業務“一貸二轉三押四票五貼”違規創造信用,利用保證金增加存款規模,票據融資替代銀行信貸業務,表面形成了銀行業務繁榮,實際上錢沒有到實體經濟中去,而且還會誤導宏觀調控政策。二是部分企業和銀行通過承兌匯票、保證金敞口可以套取更多的銀行資金,放大了銀行承擔的信用風險。三是許多銀行把票據業務當作重點營銷的領域,出現了為爭奪客戶,不惜違反操作程序,降低授信標準等情況,加大了銀行的風險,影響市場秩序。
一季度的票據融資規模這么大不太正常,資金并不是完全進人實體經濟中去的,而且這個票據融資中小企業是沒份的。現在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了,也在采取措施。

《南風窗》:中小企業票據融資沒份,參與項目貸款的機會也不大。
李德水:一季度貸款規模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投向政府項目,或者說有政府背景的項目。這也是導致目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原因。現在商業銀行有種“傍政府”的現象,因為政府搞基礎設施、搞大工程,把錢借給政府非常安全。我們了解的一家國有商業銀行浙江分行新增貸款的前10名客戶中,有7戶是政府背景項目的貸款,貸款額度占了總貸款額的67%。這哪有中小企業的份?貸款流向很清楚了。當然這不是直接貸給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下面有投資公司,有各種各樣的公司,雖然跟政府是脫鉤的,但有政府背景,運作和管理著各種商業項目。
另外,中小企業貸款難也跟中小企業本身缺乏信用有關。中小企業要創造條件,讓銀行放心地把錢貸給它。有些中小企業跟大企業比起來風險是要大些,比如有外逃的、老板不管債務就跑掉了。韓國、日本、香港商人都有,這種情況,誰敢把錢貸給它?
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有的中小企業業務量萎縮了,對貸款需求也在萎縮,不敢貸。頭腦清醒的企業家不能生財就不借錢了,因為借的每分錢都是要還的。這也是生活中的現實。
從現在出臺的政策看,各個國有商業銀行都要成立中小企業信貸部,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另外,要擴大中小企業有效抵押范圍,同時中央和地方財政都促成建立地方擔保基金,擔保基金規模也在擴大。這些辦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最為根本的是要在金融體系上加快改革,發展一些能夠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中小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