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辰 王朝陽
朱景辰 王朝陽
(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檢察院,河南 濮陽 457000)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9-068-01
近年來,華龍區檢察院在區委和上級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下,始終堅持“抗訴息訴并舉,監督服務雙行”的原則,緊緊圍繞提高“提抗支持率、再審改變率”這個中心,努力探索民事行政檢察工作新途徑,取得了較大的工作成績,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2008年以來,華龍區檢察院共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民事行政申訴案件36件,立案19件、息訴17件、終止審查3件,其中經審查決定向市院提請抗訴6件,建議提請抗訴3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9件,被法院采納再審建議9件。經法院再審改判12件。出席法院再審開庭5次。發出檢察建議6件,被采納6件。其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理論學習,在提高監督能力上下功夫
一方面,緊密結合“大學習、大討論”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集中學習教育活動,認真抓好民行檢察干警的政治理論學習,確保了民行干警在辦案中能自覺遵守辦案紀律、規范辦案、廉潔自律。另一方面,堅持抓好業務學習。我們及時組織干警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條文,關注新抗點,并積極運用于實踐。開展了“每周一課”、“每月一法”活動,定期組織學習法律、法規,尤其是新頒布的法律和司法解釋,還開展了“一案一評”活動,注意培養辦案人員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努力造就高素質的民行檢察隊伍。
二、創新工作機制,在提高辦案效率上下功夫
一是完善辦案制度。將案件交辦制修改為承辦案件輪流制,使辦案干警更加細心、更加負責,從而增強了干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高了辦案效率和質量。二是建立“再審跟蹤”機制。對檢察機關提出抗訴的案件,凡是同級法院審判的,由民行部門負責與法院溝通,著重闡明抗訴理由,盡量取得合議庭成員對抗訴意見的認可,爭取法院采納抗訴意見。三是推行再審檢察建議提起再審監督制度。創新監督模式,提高監督效果,減少當事人訴累,縮短訴訟周期,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四是實行不立案、不抗訴書面說明理由制度。向申訴人公開了受理案件條件、抗訴標準、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等內容,增強檢察工作透明度。五是設立民事行政檢察接待站。利用“民間渠道”挖掘案源,根據律師、法律工作者分布廣、直接接觸案件多的優勢,該院積極建立并發展與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站等的協作關系,經與河南飛鴻律師事務所、河南四銀律師事務所、河南金謀律師事務所、河南心力律師事務所協商,在該四個律師事務所設立民事行政檢察申訴接待站,之后又在岳村鄉和孟軻鄉分別設立民事行政檢察接待站,把民行檢察接待工作延伸到農村,進一步方便群眾對民事和行政案件的依法申訴,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利益。同時又利用了律師掌握案源的優勢地位,及時地為民行檢察監督工作提供大量有價值的線索。一方面與律師探討、分析民行申訴、抗訴案件的有關情況,對疑難案件加強研討,并做好申訴引導和代理服務工作。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群眾申訴,讓人民群眾多了一條了解民事行政檢察職能的途徑,同時又充分發揮了律師代理群眾申訴,引導群眾申訴的積極性,使申訴人少走彎路,節約了群眾的申訴成本,減輕了群眾的訴累。
三、實行“寬進”“嚴出”,在提高案件質量上下功夫
案件質量是案件的生命線,在辦理抗訴案件過程中,該院嚴格把握抗訴條件,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證據觀念。堅持“敢抗、會抗、抗準”的原則,重數量更重質量。首先,嚴審細查申訴人的申訴狀和原審卷宗的答辯狀、庭審筆錄、判決書,了解申訴人不服法院的判決或裁定、原審判決或裁定是否有錯誤。審查認定的案件事實是否準確、適用法律是否正確,審判活動程序是否合法。通過認真審查、嚴格把關使案件認定準備,提高了提抗支持率、再審改判率。同時,請求市院幫助把關定性提高提抗率。其次,實行“寬進”與“嚴出”相結合,確保辦案規模與案件質量的有機統一。案源枯竭是民行檢察工作長期以來面臨的主要問題,對于“寬進”,實行“兩放寬”辦法。一是放寬對案件線索的受理條件。在受理階段,只進行形式上的審查,只要法院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有具體的申訴理由和請求,都一律予以受理。二是放寬對案件的立案條件。該院對受理的民事申訴案件,除了申訴人的申訴理由明顯不成立或者法院裁決明顯沒有錯誤,一般都決定立案后進一步審查。“兩放寬”辦法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審查案件,給申訴人一個滿意的答復,而且極好地宣傳了民行檢察工作,樹立了良好形象。所謂的“嚴出”是指案件進入立案階段后,嚴把審查質量關,對提請抗訴的案件從嚴掌握條件,力爭“抗準”。重點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借閱原審卷宗,結合民訴法規定的再審條件進行全面審查。二是及時將立案決定通知雙方當事人,確保雙方有陳述意見的機會,有利于承辦人結合審查情況,全面深入了解案情。再次,對抗訴案件進行“跟蹤問效”。案件抗訴到法院后,及時加強與同級法院的協調和溝通,以及加強對當事人的法律指導,共同促進抗訴案件的再審改判。該院民行干警與法院審判監督庭人員經常保持聯系,特別是對有不同認識的案件,積極與審判人員協調溝通,在準確把握案情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出庭時機,深入全面地闡述抗訴意見。對不由同級法院審理的案件,特別注意加強對申訴人的法律指導,通過他們積極有效的訴訟行為,促進案件的再審改判。
四、抓好服判息訴,在維護社會穩定上下功夫
在充分履行民行檢察工作職責的同時,認真做好申訴人的服判息訴工作。嚴格按照市院下達的《民事行政申訴案件息訴規則》的要求,針對不同案件,采取相應的息訴方法,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有效地化解了各種訴訟主體之間的矛盾。首先,以案說法,說服申訴人息訴。有的申訴人不懂法,民行干警就案件涉及的法律和法院的判決、裁定的理由,進行認真分析耐心解答,使申訴人懂得為什么自己覺的有理案件反而敗訴。其次,協商論法,規勸申訴人息訴。其三,聽證釋法,促使申訴人息訴。對那些明知法院判決、裁定正確,為了要面子而纏訴的人,就通過召開聽證會的形式,做到辦案人員、申訴人、對方當事人三方見面,由被申訴人到場針對申訴人提出的申訴理由和證據進行答辯,然后再讓申訴人質疑,使其自覺息訴。其四,搞好溝通協調,自覺維護申訴人利益。在受理民行案件后,經過審查雖然原審判決的案件在程序上有輕微的違法,但不影響實體裁判的,或者經審查原裁定判決符合抗訴條件,經與同級審判機關協商后,審判機關同意再審的,不采取抗訴形式,而是向審判機關發出再審檢察建議,促使法院內部采取糾正措施,以達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目的。運用再審檢察建議啟動再審程序時,該院就會與審判機關積極溝通、交流意見,通過法院內部監督機制糾正自身錯誤,減少了檢、法兩家的摩擦,大大優化了司法環境,同時減少了訴訟環節、縮短了訴訟周期,提高了訴訟效率,符合訴訟經濟原則,滿足了申訴人急于尋求公正的意愿,避免了申訴人因短時間內不能糾正錯誤判決而引發上訪事件。也維護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維護了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