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吳敏
(六盤水市盤縣紅果鎮小關小學,貴州 盤縣 553537)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9-136-01
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承載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識字是學文化、學科學、學技術的基礎,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就語文教學而言,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成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怎樣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呢?我認為應該把新大綱精神貫徹到教學中去再加上自己創新的思想,從基礎入手學習基本筆畫的寫法和認識,千方百計的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課內課外相結合等。
一、學習基本筆畫的寫法和認識
每一個漢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筆畫組成的,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認識筆畫和寫好筆畫是識字、寫字的基礎。認識和掌握“點、橫、豎、撇、捺、提”幾種基本筆畫又是基礎之中的基礎。這幾種筆畫的寫法規律是:“點”要頓,“橫”要平,“豎”要直,“撇”出尖,“捺”尾大,“提”向上。除此之外,寫這些筆畫時,不同的筆畫下筆和起筆的輕重力度也不同等。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將這些規律貫穿于整個識字、寫字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去熟悉、理解和掌握它。
二 、課前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喜歡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次指導學生識字就給以學生強烈刺激,使學生對識字感興趣。利用聲音、圖像、動作、情境等加強漢字與事物的聯系,讓學生對所識生字的第一印象強烈、深刻。例如教學與水果有關的生字時,我鼓勵學生收集有關水果的資料,還將水果帶到課堂上,并讓學生給水果貼上標簽,通過看看、摸摸、讀讀、認認,調動多種感官認字記字,教學效果很好。當然,課前激趣應針對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形式多種多樣
三、課堂中遵循規律識字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每節課所學的字不多,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并在全班組織交流識字方法,再當堂采取多種方法復現,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在識字教學課后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我利用學生在合作中、游戲中、活動中鞏固識字。比如:同桌或小組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我在生字教學中利用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等游戲的方式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我鼓勵兒童自編句子、兒歌、謎語,鼓勵學生從身邊,從書報上找到剛識的字,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識字,并和學生一起參與。例如,我教學“叢”字,順口說了一個謎語:“兩人橋上走”,馬上就有學生說出了“江”“照”“日”“田”等字的謎語,學生們根據謎語很快就記住了生字。我還鼓勵學生“異想天開”,找一些不相關的字詞連成自認為覺得有趣的一句話或一段話,這樣既鞏固了生字,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們都很樂意做這樣的“發明創造”。每一課識字完畢,我還讓學生總結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如:記部件、熟字加偏旁部首、熟字換偏旁部首、找形近字、找同音字、找相關字等等,學生們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四、課內課外相結合
崔巒理事長強調指出:識字提倡“兩條腿走路”:一是課內,二是課外。課內識字向課外延伸,課外識字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告訴小朋友:我們中國的漢字很奇妙,一個漢字可以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兒歌、一個故事。課堂內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以熟帶生、偏旁帶字,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分解部件、編歌謠、順口溜、猜謎語、小組合作、游戲識字等,采用多種方法記住字的音、形、義。例如教學“雪”字時,我就用猜字謎的方法,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字:“大雨沖倒一座山”。出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字形編謎面,讓大家猜。游戲識字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如“啄木鳥”游戲:用“開火車”的方式來認讀生字或詞語,讀對的詞語請大家跟讀一遍,讀錯了,可自己做“小小啄木鳥”主動起立自我糾正。如不站起來自我糾正,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幫助糾正,若糾正對了,大家就跟讀,若還是不對,其他同學再爭做“小小啄木鳥”依此進行。還可以用“送信到家”、“對號入座”、“情景表演”、“叫號出征”、“畫文展示”等進行游戲識字教學。
不僅課內注意識字,課外也會利用各種形式識字。在課外識字中我讓學生用上“識字袋”用撲克牌或卡通片撕去一面制作而成,在上面寫上新近認識的字,并注上拼音。還可自制“識字剪報”,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還可以附上同學、老師、家長的評價。另外課外閱讀書籍當然是一種經典的學習方法,識字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閱讀更多的書籍,增長更多的知識。我們可利用文學名著、自讀課本、校本教程進行課外識字。 也可以開展各種識字競賽。成就動機是低年級學生課外識字的最大內驅力。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識字成果的愿望,而學校舉辦“識字大王比賽”、“故事大王比賽”、“美文誦讀比賽”等活動,誰在識字活動中認的字多、記得牢,就能被評為“識字大王”、“故事大王”。
“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雙管齊下,讓學生識字有滾滾而來的源頭活水,學生的知識寶庫中將是碩果累累。
總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創新潛能得以徹底釋放,教學活動中就不能僅僅簡單地把生字教給學生,而是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領者”,積極地為學生主動識字提供條件,引領學生主動尋找識字的一些規律,支持學生的自主發展。以上僅僅是本人教學實踐中于此方面總結到的幾點經驗,希望能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