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玲 黎麗華
吳玲玲 黎麗華
(廣西泰能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3)
中圖分類號:TV7 X8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9-098-02
摘要:本文介紹了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的工程概況、環境現狀、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并重點介紹了環境和社會管理計劃,以期讓廣大環評工作者對老撾的水電站環評工作有所了解并有所幫助。
關鍵詞: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環境和社會管理計劃;報告體系
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報告以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為基礎、同時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國際的相關標準和規定進行編制的,并獲得了老撾國家政府的批復。現將該工程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的主要工作內容介紹如下。
一、工程概況
南塔河發源于老撾與中國邊境的山區,由北向南蜿蜒流經老撾瑯南塔和博膠省,在孟巴塔村鎮附近匯入湄公河,流域面積8990km2。
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為徑流式水電站,位于南塔河上,距湄公河匯合口約62km。正常蓄水位為455.00m,相應庫容17.55億m3,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8MW。南塔河1號水電站的開發任務是發電,滿足老撾電力需求,并可提供電力出口實現創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二、環境現狀
1.自然環境簡況
南塔河壩址和庫區主要為山地、林坡和地表水體,平原面積較少,幾乎沒有適于持久旱地耕作和水稻耕種的土地。南塔河流域多年平均氣溫24.4℃,年平均降雨量大約在1800~3000 mm間,遠遠超過當地的年蒸發量(約為1000mm)。
工程所涉及的瑯南塔省和博膠省工業基礎薄弱,不存在工業污染,空氣環境和聲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2.生態環境簡況
南塔河1號水電站所在區域的落葉混交林面積很小,僅占5.61%,零星分布在工程區。南塔河河岸幾乎沒有農作物帶分布,除了稀疏的原生林帶之外,其余都是荒地、無立木型森林或竹林。工程區野生動物多樣性很高,瑯南塔省和博膠省發現有37種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大象、老虎、野牛、長臂猿和熊等19種重要保護物種;鳥類約有297種,包括犀鳥、雉、山鶉、翠鳥和鸚鵡等19種重點保護鳥類。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南塔河一共有魚類125種68屬23科,其中鯉科為最多的種群,其次是須子鲇科、鮡科、鲿科、魚芒鯰科。
3.社會環境簡況
工程庫壩區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60%,經濟落后。居民收入一般來源于耕種、打魚、獲取森林資源產品和打獵等,每戶平均收入約546美元年,整體水平較低。當地教育、醫療衛生水平落后,村莊設有小學,但就學率和接受教育的程度低,上完小學的人不超過10%;醫療衛生條件很差,邊遠地區缺少醫務人員、藥品和設備,許多村民需要到縣、省或國家醫療機構進行診治。工程區域基礎設施薄弱,交通條件差,缺乏連接全區的公路網,南塔河沿岸居民的出行主要以小船為交通工具。
三、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的主要內容
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工作分為環境影響和社會影響兩個專題分別進行評價。
1.主要的環境影響及緩解措施
(1)評價的環境要素主要包括水環境、聲環境、空氣環境、水土流失、陸地生物多樣、水生生物多樣性、一般廢棄物和危險品、南哈(Nam Ha)國家保護區的旅游資源等,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緩解措施。
(2)評價的主要時段包括施工期和運行期。對施工期和運行期的影響分別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緩解措施。
(3)評價的主要區域包括庫區、施工區及大壩下游區,分析了南塔河1號水電站建設對以上三個區域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緩解措施。
另外,還對風險事故(主要包括地震風險、洪水和暴風雨災害、燃料和化學試劑滲漏或者溢出的風險)、未爆炸物的影響進行了影響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緩解措施。
2.主要的社會影響及緩解措施
社會影響主要對移民安置、土地損失、經濟發展、人群健康與營養、教育、外來人員入遷、森林資源、弱勢群體和景觀等方面的影響進行了評價,分析了其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緩解措施。
另外,還對環境排放有害物質可能導致的突發事件及自然災害進行了分析評價,并提出了相應的緩解措施。
四、環境和社會管理計劃
為使環境影響評價的各項措施得以落實,在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中制定了多項環境和社會管理計劃。
1.環境管理計劃
(1)水質監督計劃。其目標是:確保施工期和運行期排出的水體水質和水量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將對壩址下游居民用水和對環境價值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2)水土保持計劃。其目標是:減少直接或間接干擾的土壤侵蝕;減少由于水中懸浮物濃度增高而對當地和下游的土地和水源使用者以及環境價值的影響。
(3)流域管理計劃。其目標是:從流域角度加強森林、生物多樣性以及水源地的保護;通過保持和強化現有的生計手段,發展新的可持續性生計手段,為完全或部分依賴流域內自然資源的居民緩解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
(4)環境教育計劃。其目標是:通過對工程人員及工程區周邊村落的村民、遷入者進行培訓,使其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5)粉塵、噪音和振動管理計劃。其目標是:防止損害社區的人群健康和安全,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工程建設期間的影響。
(6)植被恢復計劃。其目標是:在施工結束后,盡可能地進行植被恢復,保持水土資源;將具有復耕價值、環境價值和其他有用價值的土地歸還給政府和當地社區。
(7)監控程序。其目標是:確定工程是否遵照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和許可協議和環境管理計劃(EMP)提出的管理辦法;對潛在的影響、已有的影響提早作出預警;對合理的環境管理方法予以反饋,并推廣改良的管理方法;監測、預測環境影響的變化和趨勢,并就其變化原因作出相應分析。
(8)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其目標是確保對突發的環境問題、衛生和安全問題能做出及時的應急處理。
2.社會行動計劃
(1)社區與道路安全。其目標是:將與工程相關的交通噪聲對當地的居民和環境影響最小化;將噪聲環境管理技術整合到所有的項目建設和操作過程中。
(2)健康和營養。其目標是:工程對居民和施工人員健康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降低到最小,以確保緩解措施的實施。
(3)移民安置和生計恢復。其目標是:確保當地居民能夠從本工程中受益和獲得機會;將工程對當地居民不利的影響最小化,以確保當一些重大的不利影響不可避免時,提供充足的補償和實施緩解措施。
3.環境和社會管理部門
根據老撾國家的要求,在南塔河1號水電站實施過程中需成立的部門包括環境管理辦公事(EMO)和社會管理辦公室(RMO)。EMO和RMO將在細部設計、施工及投運期間,全面負責環境管理和監督程序的貫徹實施和督導工作,并負責與有關環境和社會保護的政府部門的聯系及有關環境方面的匯報,同時還負責與環境和社會非組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五、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環境和社會影響評價最終成果
在經過對南塔河1號水電站進行了環境現狀調查、環境影響分析預測并提出了環境保護措施與建議后,形成了該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社會影響評價的報告體系。其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分為4卷,分別為:卷A——內容提要、卷B——環境影響評價主報告、卷C——環境管理計劃(EMP)和卷D——附錄;社會影響評價報告分為4卷,分別為:卷A——內容提要、卷B——社會影響評價主報告、卷C——社會行動計劃(RAP)和卷D——附錄。詳細的報告體系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