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敏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很好地證明了社會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光明前景,諸如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這樣的重大挫折并不代表社會主義已經終結。當然社會主義實現發展前途,最終代替資本主義還有很多制約因素。
Abstract: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 good example of socialism has a great vitality and bright prospects, such as 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such as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does not represent a major setback has been the end of socialism. Of cours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ultimately replace capitalism there are many constraints.
關鍵詞: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 艱巨性
Key words:Socialism, capitalism, arduous
【中圖分類號】D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040-01
一、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歷史
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運動出現高潮,大量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形成了與資本主義國家對抗的局勢。不管這些社會主義國家是以何種方式建立起來的,它們共同的目標是建立理想的社會主義國家,但遺憾的是由于絕大多數國家在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嚴重錯誤,對于社會主義的鞏固完善,不但沒有做好,反而破壞或終止了自身社會主義的繼續發展。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社會主義國家數量劇減,即使沒有像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時是處在資本主義國家包圍中,但是社會主義國家經過這樣重大挫折,在數量上明顯尚處于劣勢。蘇聯建立后到解體,各個時期領導人不斷進行改革,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由于政治體制,經濟體制上的弊端沒有被徹底根除拋棄,所有的改革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結果只是失敗。東歐國家同樣也意識到改革的重要性,但是依附于蘇聯的模式,作為榜樣,改革有一定的突破,但終究收獲不大,改來改去,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
蘇聯和東歐的改革不是必然走向失敗,制定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的路線,蘇聯和東歐還是有機會走向振興之路,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主義陣營不僅不會縮小,反而會壯大,社會主義優勢和威信得到提高。
面對現實,社會主義出現這樣的挫折,根本原因在哪,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差距根源在哪?
二、社會主義國家發展質量
按照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是建立在高度發展的生產力水平上,并且是在很多國家同時發生。歷史發展恰恰在馬克思設想之外,社會主義國家首先是在俄羅斯這樣一個封建農業國家建立,人類社會發展也表明一個新社會制度取代舊社會制度根本上就是一種新生產力對舊生產力的取代。在帝國主義國家鏈條最薄弱的環節,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或是通過自身民族解放或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的,共同點是生產力水平低,落后于資本主義生產力,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艱巨性。
縮小差距,持平階段,超越階段不是短時間能實現的,所以在這個時期,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清國情,各國國情不同,但共同點是發展經濟。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完善鞏固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生產力提高上去才能向人們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
既然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國家面臨的共同的問題,那么在發展上就需要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合作,借鑒成功的經驗,而不是全盤照搬;擴大角度,而不是封閉顧己發;加強對外合作而不是互相指責不足。
從蘇聯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到現在,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社會主義存在時間還很短暫,它的發展經驗還很少,處于幼年時期,以后所要面臨的問題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縱觀當今世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發展差距,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還處于在尋求正確發展道路階段上,有的國家已經起步,有的國家已經取得很大成就。
現階段,通過改革,社會主義發展最好的國家當屬中國,中國取得成績有目共睹,這不僅為國人所稱頌,在世界上也有共識。但是對于整個社會主義來說,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所有社會主義共同的任務,單獨靠中國一國力量實現不了的。
三、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水平
20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受著經濟危機的困擾,還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打擊及石油價格大幅度波動,然而,令人值得深思的是迄今為止資本主義并沒有在這些重創下滅亡,反而已在擺脫危機實現振興,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輝煌與苦難——20世紀文明的歷史見證》的作者認為有四個主要原因 ,除了反危機措施,市場機制,資本國際化,經濟國際化等因素。第一:20世紀資本主義制度發生了一般資本壟斷制度轉變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性變化。第二:科學技術的大發展為資本主義國家一再從危機泥潭中重振經濟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第三:當代資本主義制度創新適應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為之注入活力和生機。第四,新型企業和新型企業的創新精神為資本主義擺脫危機走出困境提供了動力。
當今世界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并存時代,也是相互學習,利益交叉期最多的時候 。社會主義發展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發展經濟方面,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經驗,社會主義國家需要學習這些經驗。在這個時期,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面對著世界形勢,有很多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比如協調人與自然的發展、核武器禁止生產。
縱觀二十世紀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總體形勢,在新世紀中,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任務仍然很艱巨,需要社會主義家一方面要做自身的調整和完善,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另一方面也需與世界加強交往和聯系,在挑戰中抓住機會,在機會中克服困難,為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二).
[2] 齊世榮.學習世界史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 求是,2004(07).
[3] 薄一波.若干重大政策與事件回顧[C].下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
[4] 胡瑾. 欲速則不達——紀念俄國十月革命80周年[J].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