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平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進入一個急劇增加的階段,而與此同時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并沒有急劇增加,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入了買方市場,大學畢業生已經被定位為普通勞動者,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好就業前的心理疏導和教育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心理調適
中圖分類號:G4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225-01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是在客觀存在的刺激下所表現出的主觀能動的反應和反映。所謂客觀存在,就是指大學生就業競爭的現實,大學生接收這種刺激是自身成熟的標志,是成長的客觀需要,但因個體心理成熟的程度有早有晚。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的出現是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的身心緊張狀態,這種心理問題的出現在整體上有提前的趨勢,但有早有晚。
一、大學生就業中的常見心理問題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期,從總體來看,我國的經濟形勢是好的,社會大環境給予我們年輕人大顯身手的機會,但目前由于華爾街金融危機正向實體經濟侵襲,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同時,我國勞動力供給增量已達到高峰,再加上我們的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還存在一些偏差,因而,今年我們的就業形勢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現實。這種現實不免使一些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中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一)就業焦慮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官能癥,是以發作性或持續性情緒焦慮、緊張、恐懼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病態心理。適度的焦慮可以使人產生一種壓力,增強積極向上、主動參與競爭的能力;過度的焦慮,則會干擾人的正常活動,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或疾病。
畢業前夕,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會產生各種焦慮心理。特別是性格內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學生,或成績不佳、能力一般的學生,或臨近畢業單位仍無著落的大學生,表現得更為焦慮。這種焦慮,使大學生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鎖,常雙眉緊鎖,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注意力極度渙散,惶惶不可終日,特別在遭受挫折后,對因自己“無能”而招致的“失敗”懷有深深的自卑或自咎。
(二) 缺乏社會認知
有的大學生對社會競爭缺乏正確認識,對職業常識和社會發展缺乏了解,或盲目攀高;或過于求穩;或觀念落后;或奢談專業對口,而不是明智地將自身條件、就業實際和國家需要進行科學結合。
缺乏社會認知的第一種表現是求穩。由于受傳統心態的的影響,求穩心理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都存在的,但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這兩大被人們認為穩定的行業,其崗位是非常稀缺的。只有以務實的心態去接受這個現實,然后去學習去適應。這是每個大學生走進社會的入門知識,只有掌握積累了一定的技能經驗后,才能有穩定感、安全感。缺乏社會認知的第二種表現是奢專業對口。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要抓住各種工作機遇,不斷積累工作和社會經驗。因此,即使你的專業不對口,但是你的素養,你的品德,都會潛移默化地體現在你成才的過程中,應該靈活地調整專業方向,不要死抱著專業不放。
(三) 缺乏競爭意識
有的學生缺乏積極的競爭意識,平時不進行就業準備,容易產生依賴、從眾和“臨時抱佛腳”等不良心理。缺乏競爭意識的第一種表現是依賴。部分畢業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成熟,經濟上還不能完全獨立,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還沒能確立,面對復雜的環境,常常是心中無數,不知所措。因此,在擇業問題上,獨立性不夠,難以擺脫依賴學校、老師、家長的心理,把希望寄托在拉關系、走后門上,有的甚至由家長出面與用人單位洽談。
缺乏競爭意識的第二種表現是怯懦。怯懦的人因不善于交往,在就職擇業中常會退避三舍,縮手縮腳,不敢自薦。在招聘者面前缺乏自信和勇氣,面談時唯唯諾諾,無法正常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因而無法在求職者如云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大學生就業中心理問題的調適對策
大學生就業或擇業,不僅受到知識、技能等的制約,而且興趣、性格、毅力、自信等心理因素也很重要。因此,做好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調適十分必要。
(一) 教育大學生要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就業
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向來被稱為“天之驕子”。然而,在現代社會,知識只是個人適應社會、成為社會合格成員而必須掌握的基本勞動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學生不應該是有優越感的特殊群體,而應該是就業勞動大軍中的普通一員,應該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角色定位。在社會主義社會,職業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青年大學生要擺脫輕視體力勞動或服務性勞動傳統思想的影響,根據社會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
(二) 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現代大學生應強化創業意識,適應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既能解決大學生自身就業難的問題,還能為社會拓展就業渠道,更重要的是能滿足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誠然,創業道路是艱辛的,其原因主要是難以發現和把握商機以及資金與自身能力不足等。但是沒有一位大學生認為“自己完全不具備創業素質”。只有少數大學生因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不愿走自主創業之路。因此,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是高校工作的當務之急。
(三) 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疏導
有的大學畢業生非常看重北京、上海等國際化大都市,看重企業的規模,或看重機關的級別。對于這樣的畢業生要教育其認識到作為獨特的自己,沒有必要和別人完全相同,要在實踐中創新獨特的自我。還有部分畢業生自視才高、目中無人。認為自己條件好,在就業時挑三揀四,從而喪失被選中的機會。對于這樣的同學,要教育其認真查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學習別人的成績和長處,學會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