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軍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農村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作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305-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果程標準》,對寫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但是目前農村學生的作文狀況卻與此要求相去甚遠。當前農村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一是許多學生及學生家長對語文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不會主動寫作文,缺乏寫作的動力。三是學生們平時沒有積累寫作詞句和寫作素材,感到無從下筆,無話可寫。四是農村中學生中愛好寫作的比較少,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氣氛和環境。
那么,該怎樣改變農村作文教學的現狀呢?結合本人近幾年的教研工作和教學中的感悟,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的寫作能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需要是最大的動力”。只要對作文有興趣,才能寫好作文;有迫切寫作文的需要,才能主動去寫作文,生活在農村,農村生活就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最好的源泉。從實際生活中培養興趣,從而增強寫作興趣,由怕寫作到愛寫作。由于生活的實際需要,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由于需要這樣的寫作,所以學生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學習動力。由這些簡單的寫作慢慢過渡到寫稍長稍難的作文,學生在指導下每前進一步,都會大有感悟。
第二、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增加課外閱讀活動,為作文創作積累優美詞句,積累作文素材,體驗優秀作文的寫作技巧。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作了具體規定:“學會制訂自己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根據這個要求,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并鼓勵學生們訂閱或借閱有益的課外讀物。為他們訂了《語文報》、《中學生作文指導》、《作文評改》等報刊,指導他們閱讀,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讀報,讀中外名著。讀完后,或摘抄優美的詞句,或作讀書筆記,或寫故事梗概,并進行此類活動的評比,每月從中選出優秀者加以獎勵。然后,又從所訂的報刊中選出他們所喜愛的作文加以詳細分析,從文章的構思、表達方式,豐富的想象力等各方面的寫作技巧加以指導。
第三、在作文評改中,讓學生主動參與評改,學生批改與教師的評相結合。從當前農村中學教師的作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師批改作文比較辛苦,而學生對教師的批改卻不予重視。教師的勞動成果收不到實際效果。學生較為盲目被動,等老師把作文改完發下來,有的學生對交上去的作文內容早已忘記,寫作時的想法,頓悟早已消失。所以對教師的評語視而不見,教師的評改也就勞而無功。更有的教師,到作文課時才發作文本,更讓學生的寫作沖動、頓悟消失殆盡,只會越寫越怕,越寫越沒有興越。綜上所述,為改變作文批改中費時費力而沒有效果的情況,我采用了讓學生主動參與評改的形式。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我改變過去作文課后不及時講評的方式,讓學生爭取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寫好作文,在第二節課就進就作文的評改。學生就會以一種較為興奮、激動關注老師的講評,這正是學生作文后對本次作文的一個總結,容易有新的構思,新的見解產生,容易產生共鳴。而且,教師及時的指正,講評會讓學生恍然大悟、靈感突發,對作文中存在的問題能及時了解和解決,茅塞頓開,會產生寫作頓悟。其次,我把學生的作文分為四組,先由學生交換評改,評選出本組較好的作文,較差的作文,一般的作文。再次,由教師在這些組評出的好、中、差作文加以講解,指正。這時,要特別注意用鼓勵、贊揚的語氣表揚學生,對寫得好的固然加以贊揚,對寫得差的更加以鼓勵,即尋找他的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一丁點進步都要及晨表揚。讓學生明白,作文只要有可取的地方,也是成功的,并不是處處優秀,才算成功,才能讓他們越寫越想寫,不灰心氣餒,最后讓學生根據評評情況,對作文加以修改、定型。
第四、在學校營造一個“以寫作為榮、人人來寫作”的良好氣氛和環境氛圍,掀起寫作的熱潮。農村中學生寫作的激情和寫作的環境與城里相比,天差地別。我把學校里寫作能力好的學生組織起來組成興趣小組,舉辦一些片段作文比賽、故事接龍比賽,讓那些不愛寫作的學生加入進來,讓他們感受這種激烈、競爭的寫作氛圍。又通過推薦學生中寫得好的作文,指導修改后投到《中學生作文》,鼓勵他們多投稿,參加各類作文比賽。學生的作文發表了,獲獎了,得到稿費、獎狀、獎品的那種興高采烈的樣子,給周圍的學生以一個無形的、有力的呼喚,使他們也開始愛寫作了。閑暇時動筆寫寫,動腦改改;集在一起談論寫作心得體會,交流寫作經驗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樣,以個別帶動部分,以部分帶動全體,在學校興起了一股寫作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