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進
摘要聲樂教學中教師始終處于一個中心的位置,教師總是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而學生只是在配合教師的行為,這樣得學習是很被動的,我們應該主動積極的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前教育的模式在不斷改進的同時,學生也應該從自身找出不足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和教師配合好,相互合作,共同解決,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聲樂教學形式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315-01
一、聲樂教學的形式
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教學中一門重要課程,在長期的教學中主要是以專業小課的形式(教師與學生一對一、一對
二、一對多人)的教學模式在進行。一對一的授課特點是教師和學生都比較專一,教師能集中精力聽辯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生能集中精力聽取教師的意見。授課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現在大多數的高校都無法做到完全的一對一教學,很多的還是一對二,一對三的教學還有部分的聲樂集體課,這幾種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我們現在高校開設的輔助課程比較少,比如聲樂發展史.聲樂技巧論.歌曲賞析與歌曲表演.歌唱心理等課程。所以在一對多人的形式中單純的上聲樂課,一節課的時間分攤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就相對的少,每個學生的條件基礎都不一樣,出現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所以學生們在練習時互相影響,也影響著教師的判斷,所以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當前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對多人課和集體課的學生開設輔助課程,運用現在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對聲樂理論學習的興趣,通過觀摩影像資料學生可以取得比較直觀而深刻的聲樂演唱感受,便于從中比較、分析、總結、科學合理的聲樂演唱及聲樂表演經驗,以此作為指導自己聲樂演唱的方向。另外還可以增加聲樂的實踐課程,主要包括聲樂的教學,聲樂表演和排練演出等等。充分發揮群體的智慧,鍛煉團隊協作精神,發展聲樂創造力、組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等。這對未來聲樂人才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聲樂演唱與身體素質
教學中除了課程的設計,教學的方法等教學手段外。學習聲樂必不可少的就是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否演唱好一首歌曲有一部分取決于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可以說聲樂演唱即是方法的、技巧的、感情的、也是身體的。現在學習聲樂的學生中大部分會出現氣息的不足,有學生問怎么練習氣息才夠,那就是要加強身體的鍛煉。很多學生在上課時候出現頭暈、冒虛汗的癥狀,這些都是運動少了,身體素質下降的表現,那么為什么學生們都沒有注重鍛煉身體呢?我想有以下幾點:1.沒有鍛煉的習慣,怕吃苦,懶惰。不管做什么都要堅持,要有毅力,學生在學校住校,沒有人約束,自由的支配著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行為,這就造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生就是想做的事情也很難堅持下來,比如練習氣息的好辦法就是跑步,但是又有多少學生能夠堅持下來呢。2.愛美是人的天性,很多學生為了好的身材忽視了健康,節食減肥,不吃飯就來上課,一上課就頭暈眼花。這樣學習也沒有學習好,身體也沒有了。外在的美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更應該講究內在氣質的修煉,從內在散發出來的往往會掩蓋你外在的不足。3.合理的生活規律。信息時代,學生都喜歡去瀏覽網頁,打游戲。但是要適可而止。不能因為迷戀而荒廢了學業丟掉了身體。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時時刻刻提醒學生好身體對學習聲樂的重要性,聲樂本身就是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樂器的,只有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好了,才會使聲樂學習有著長足的進步。
三、聲樂演唱與心理素質
人是感情動物,心理支配著情緒的變化,唱歌除了身體外還有就是心理的變化。在不同的環境中人都會產生心理的變化,有的學生在上課時面對教師時基本可以唱出應該有的水平。但是一到舞臺上,甚至是上課時多一個人都會使他的心理產生變化。緊張、害怕,無形的增加心理的壓力,大腦一片空白,忘詞,不知道在自己怎么唱完的,就更別說歌曲的處理了,和平時上課比較大打折扣。其實這樣的心理是可以克服的,那就是多多的參加實踐活動,不斷的鍛煉自己,還有就是教師的鼓勵也是很重要的。學生要多到舞臺上去,只有在舞臺上學生才能充分的得到各方面的鍛煉,舞臺的燈光、音響、以及臺下的觀眾都會大大的刺激學生,剛開始可能會無所適從,心理緊張。只要是一次一次的好好總結,教師多鼓勵。最終是可以克服的。學生的心理也會慢慢的成熟起來。總之,心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素質培養,使學生從課堂走向舞臺時能夠順利的克服舞臺緊張的心理障礙,只有把歌唱的技巧與心理素質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完成聲樂的藝術創造。
歌唱是一種涵蓋生理、心理的高級神經活動,學習歌唱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從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反過來又以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過程,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會逐漸的得到解決,學習歌唱的人也要不斷的糾正自己,先從自身找毛病,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好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