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玲
摘要消費潛規則的日益橫行,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破壞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規制消費潛規則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不利于消費者維權,對此應進一步完善該法,鏟除消費潛規則存在的“土壤”,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消費潛規則訴訟制度消費者協會
中圖分類號:D9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353-01
近年來,消費潛規則日益猖獗,悄無聲息地侵害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面對消費潛規則日盛之風,急需從立法上加以完善,鏟除消費潛規則存在的土壤,使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輕輕松松維權。
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規制消費潛規則的不足之處
(一)消費者訴訟制度不完備
訴訟是解決爭議最有力的方式,實踐中消費者在尋求訴訟途徑解決糾紛時,依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消費者在訴訟中的各種開銷費用全由投訴者承擔,消費者作為市場主體中較為弱勢的一方,缺乏專業的知識,經濟能力又有限,在訴訟中顯得勢單力薄;另外,消費訴訟程序繁雜,耗時耗力,即便是采取簡易程序進行審理,消費者也要為此耗費掉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最終即便勝訴也可能導致得不償失,所以,面對大量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了默默承受。
(二)對違法經營者的懲罰力度不夠
消費潛規則之所以泛濫成災,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與法律規定過于寬松,對違反經營者的懲罰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對違法經營者的懲罰大多條款是建議性的,不能有力地起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作用。而真正具有懲罰性的只是第49條的懲罰性賠償規定,懲罰性賠償具有極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該法條適用的前提過于狹窄,依此規定,懲罰性賠償的前提是必須有欺詐行為的存在。同時,該法條對懲罰性賠償金額的規定過于保守,增加賠償的金額僅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這樣規定使得很多情形下賠償的效果顯得微不足道,一方面,應該得到賠償的受害人未能得到合理的賠償;另一方面,對有欺詐行為的人根本達不到懲罰的目的。
(三)消費者協會的作用未能完全發揮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2條規定: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并在第五章具體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性質、具體的職能,然而現實是消費者協會的職能并未得到應有的發揮??v觀“三鹿奶粉事件”始末,消費者協會并沒有相應的聲音。另外,與國外立法相比較,我國法律賦予消費者協會的職能偏少,因此,其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二、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消費者訴訟制度
1.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
消費者公益訴訟制度,是指對于那些侵害不特定的消費者群體的利益、明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不法經營行為,為了追究其經濟違法責任而設置的一種旨在彌補行政執法過程當中某些不足,主動對其進行司法追訴的制度。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在消費潛規則猖獗的情況下扮演一個新的維權機制的角色,以便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類訴訟的原告可以是直接受害人,也可以是其他個人,因為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每一個消費者都是潛在的可能受害人,也要充分發揮消協的職能使其真正成為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民間組織,明確賦予消協就侵害不特定消費者的侵權案件,可以直接代表不特定消費者向法院起訴。同時,要對公益訴訟的訴訟費用做出特別的規定,減輕原告的負擔。
2.引入集團訴訟制度
所謂集團系指成員間彼此利害關系相同的團體。此種集團并非由受害人刻意組成,而系純因利害關系相同,法院為求一次實現多數人利益,而使其在訴訟上結合為團體,但此種集團的成員對其他成員的長相姓名甚至完全不知。集團訴訟制度肇端于英國,植根于19世紀英國的衡平法。消費潛規則往往涉及到的消費者比較多,對此可以提起集團訴訟,由受害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代表所有當事人進行訴訟,通過集體訴訟的方式解決消費糾紛,與消費者個人單獨提起訴訟相比,能簡化訴訟程序,節約時間與費用,另外,集團人數眾多,容易引起公眾注意,從而喚醒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威懾違法的經營者。
(二)加大對違法經營者的懲罰力度
針對經營者的違法情況,如果僅僅讓其承擔一般的民事賠償責任,難以遏制違法行為的泛濫,這也是消費潛規則猖獗的原因。對此,應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的懲罰性賠償的規定,確立嚴厲的、迫使經營者謹慎誠實經營的懲罰性賠償規定,擴大適用范圍,該條不僅可以適用于主觀的欺詐行為,而且可能適用于惡意的不作為、重大過失等行為。這樣規定,可以使經營者對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盡最大程度的注意義務。另外,要平衡經營者和消費者的舉證責任,證明經營者是否有欺詐的故意的責任,應由經營者承擔,即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在適用懲罰性賠償確定賠償數額時,可以不規定具體的比例或倍數或只規定懲罰性賠償數額的上下限,由法官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行使自由裁量權,已達到懲戒經營者的目的。
(三)加強消費者協會的職能
消費者協會作為一個團體組織,在規制消費潛規則,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應突出消協職能作用,賦予其相應的權利。例如:消協經批準應當有權參與、組織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檢查,發現經營著違規行為時,及時轉交有關行政部門依法查處,加強行政外監督力量;另外,消協可以支持或代理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集團訴訟,一方面消協可以對于糾紛的相關爭議事實進行調查,更好的解決糾紛,另一方面對于侵犯消費者權益并且拒絕賠償的經營者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通過賦予消協更大的權利和職能,消協在維護消費者權益時才會有更大的權威,才能更好地壯大規制消費潛規則的力量。
三、結語
挑戰消費潛規則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要充分發揮《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作用,就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實際出發,切實推進社會公平正義,服務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