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益穎
會計謹慎性原則概述
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它是針對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要求人們在會計處理上保持謹慎小心的態度,要充分估計到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盡量少計或不計可能發生的收益,使會計報表使用者、企業決策者提高警惕,以應付紛繁復雜的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把風險損失縮小或限制在極小的范圍內。謹慎性原則包括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等方面謹慎穩健的內容。
謹慎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
提取壞賬準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賒銷行為是企業開展銷售業務的主要方式,由此引起的一部分應收賬款無法收回在所難免,于是形成壞賬。壞賬損失的會計處理方法有2種:一種是直接轉銷法;另一種是備抵法。考慮應收帳款中可能的壞帳損失風險,通過計提壞帳準備,防止利潤虛增,資產虛增,符合謹慎性原則。
加速折舊總的來說,我國不少企業的折舊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不能適應企業技術更新、發展生產的內在要求。為此,現行新會計制度在強調采用直線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同時,允許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
收入確認與謹慎性原則收入準則對商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的確定規定以下原則: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的報酬轉移給購貨方;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3)與交易相關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以上4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才能確認收入,任何一條件沒有滿足,即使收到貸款也不確認收入。這充分體現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
會計謹慎性原則的正確使用
充分認識謹慎性原則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原則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手中掌握著大量的金錢和賬務,同時受著外界或這或那的誘惑,并且會計人員的決策將關系到整個企業或者公司的生存與發展,所以會計人員首先應該在思想上重視謹慎性原則,正確認識和使用謹慎性原則。與此同時,企業或公司領導應該重視對會計人員謹慎性的培養和重視,既要做好謹慎性培養的工作,也不能過度謹慎。
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會計準則和制度的相關條款應盡量具有可操作性從我國現有會計規范看,有些體現謹慎性原則的具體方法可操作性比較強,如加速折舊的方法等。但是對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資產減值準備數額起決定作用的“可變現凈值”的確定較為困難,這為會計人員實施謹慎性原則造成一定的難度。因此,可就“可變現凈值”的確定問題制定出一些行業規范性具體標準,以指導企業會計人員的實踐行為。
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 任何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運用都離不開會計人員。所以企業應抓好內部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這將為謹慎性原則的正確運用奠定基礎。一個優秀的會計人員應能夠掌握如何適度地運用好謹慎性原則,準確把握謹慎性原則的實質,在對不確定性的事項進行估計和判斷時,做到客觀和公正,避免主觀隨意性。
將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和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機地結合起來謹慎性原則的運用首先是對會計領域中存在的不確定性事項進行判斷時所體現的一種態度;其次表現為一系列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不同的判斷會導致其對方法的選擇,當然也會導致不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其結果最終會影響到信息使用者特別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因此,凡是與謹慎性原則運用有關的、會影響投資人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對目前和未來理性判斷的信息都應在財務報告中作出全面陳述,包括體規謹慎性原則的若干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應用的背景、產生的影響等。
(作者單位:河北省玉田職教中心)